2017年11月02日13:33 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曾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曾辉

  新浪财经讯 11月2日消息,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7 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于11月1日一2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三届论坛主题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共建 PPP合作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信贷一处处长曾辉出席并发言。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部署,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围绕政策法规,项目落地和引导支持等方面,不断改进优化PPP制度框架,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有关通知,进一步完善PPP资产证券化的制度框架和业务规范,为金融支持PPP发展提供了动作。

  曾辉表示,要科学的把握PPP发展的规律,国际公认PPP是市场参与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也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创新。随着近几年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PPP实际推广力度比较大,支持PPP项目的新方面不断涌现,总体呈现出良好态势。但是,我国PPP模式还处在发展的起步期,仍然面临配套制度不完善,民营资本参与较为谨慎,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所以当前推动PPP模式是关键节点。

  他表示,要加强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对PPP项目的保障;要正确认识PPP业务的实质和重大意义;高度重视PPP项目实施不规范造成的风险。在规范的PPP模式下,政府不再是旧有的大包大揽,不能够通过保底承诺、固定回报等模式来承担兜底责任。近期各类调研督导的情况来看,仍然出现打着PPP旗号采取政府变相融资的模式。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PPP模式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相关法律体系和配套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地方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和思路转变,只有这些条件具备,政府和社会资本责、权、利关系才能明确,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的政策预期和信心才能稳固,PPP也才能真正在国内生根落地开花结果。

  他还表示,必须探索金融支持PPP项目有效模式。从各国实践来看,PPP的推广和成功需要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应当根据PPP项目实际特点,探索符合PPP项目融资需求特征的方式和产品,提供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针对PPP项目发展不同阶段,创新提供不同形式和不同属性的金融工具和产品,通过开发性和商业性信贷结合,股债结合,保险资金等方式全方位参与,通过运用资产证券化投贷联动等金融工具,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融资和退出渠道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PPP模式的研究,充分分析PPP融资和传统融资模式在返还来源、追溯权、管理模式、融资期限等方面的差异,要充分法律效应的实际收益,实际的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政府的投入方式,权责利益分配机制,增进措施等影响变量。

  他表示,还要完善项目审批,权责认定、激励考核等配套机制,充分考虑宏观因素、外部因素等长周期变量的影响,合理设计风险分担机制,严密防范项目风险。

  他表示,要合理发挥资产证券化对PPP的支持作用。2005年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12年来,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和定位,资产证券化在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资产证券化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六月份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55号文,在推出市场化导向的同时,对PPP资产证券化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提出进一步的细化规范要求,目前银行间市场已经发行了以PPP项目为资产的支持票据首单采取国家PPP示范项目。

  曾辉认为,资产证券化一定要符合宏观审慎,一是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不能自我循环;二是要避免资产证券化成为加杠杆扩大债务规模的工具,资产证券化要符合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主线;三要以风险防范作为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第一要务;四要符合宏观政策条款和引导方向。

  资产证券化市场总体发展方向,我们要鼓励以规范化标准化程度高的资产,通过规范的标准的,透明的方式开展资产证券化,尤其要关注基础资产规范性,要严格筛选运作规范权属清晰的项目,避免完全兜底等伪PPP项目风险向投资人传染。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陈楚潺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