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11:27 新浪财经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赖德胜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赖德胜

  新浪财经讯 中国经济与国际合作年会暨新“巴山轮”会议·2017于10月28-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主题为:十九大后的中国与世界。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赖德胜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教育会影响未来的“两步走”战略,今年出生的孩子到2035年是18岁,那时候我们的教育有没有更加的公平?更加的充分?更加高质量?

  他认为在强调新理念的时候,特别要注重人全面的发展,人的教育程度提高。如何发挥他们的创新性创造性,赖德胜认为还得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潜能,这对于实现两个“两步走”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赖德胜:谢谢!我想就这个话题谈三个体会。

  第一个,正如刚才主持人和方老师所谈到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有描绘蓝图,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这么一个传统。通过这个来凝聚人心,动员资源来实现目标。这一次的“两步走”战略我觉得跟以往比起来有三个更加:

  一是更加清晰、更加精确。早期的旧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这种几步走战略一般都比较笼统,比如方老师讲到的1964年它讲到不久的将来,说句实在话不久的将来这个就比较宽。后来“三步走”战略也是讲到本世纪中叶,或者是2000年前后,这个都不是很精确的时间。这一次就是两个15年,时间很明确。我想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么清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基于过去改革开放将近40年的成就,特别是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这种规律的把握更有自信,对于我们所走出的道路和坚持的制度,包括理论和文化更有自信,这是第一个更加的清晰。

  二是更加强调质量与效率。我们过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不断提高我们的增长速度,使得经济增长。或者说我们更重要强调的是一种规模,强调的是速度,那么这一次我想它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率,它没有具体的指标,但是我想没有指标并不意味着经济内在的逻辑是有的。但是可能更加强调更宽一点,或者说更加强调质量本身,而不是讲具体的经济收入。

  三是更加的全面。我们以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强调的是物质增长经济增长,这次提出来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或者最后实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际上它不仅包括了经济,还包括了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和美丽中国。因此我想这次的“两步走”战略跟以往比起来有这三个体会,这是第一个体会。

  第二个,“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在新时代我们的社会矛盾发生转变,这次提出来是对美好生活的这种需要与发展不够充分,不够平衡的矛盾,我想通过“两步走”跟矛盾的转化有没有某种的关系?我们未来新时代的矛盾当然是几十年,但是不同阶段这个矛盾是不是有些侧重?我们有主要矛盾,同时又矛盾主要方面。那么新矛盾的主要方面我想可能是在发展的不够平衡,不够充分。当然我们前面那个,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块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这个矛盾要化解的话,要缩短这种差距,我们当然要引导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预期,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更要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得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或者我们的发展更加的平衡,更加的充分。

  这里面我想“两步走”战略里面,应该讲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是贯穿于其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想前15年是不是可能不平衡这一块要更加重视?因为从发展的充分性,我个人就是认为永远在路上,没有劲头。但是平衡性,如果我们平衡性解决好可能会影响我们发展的充分性。比如报告里提到城乡区域的平衡,人民生活的差距的不平衡,还有阶层,包括经济和别的方面的不平衡很多,我们到2035年前15年的时候,能不能在一个不平衡的指标上有突破?比如说我们的经济基数,过去几年虽然有所下降,2008年大概是0.49%到现在的0.46%左右,但是大部分的发达国家,特别是所谓现代化国家收入都是比较低的,一般都是0.4%左右。如果我们要解决不平衡问题,我们到2035年我们能否降到0.40左右?

  还有提高中产阶级的比例,根据多数人测算的话,我们中产阶级的比例是偏低的,可能大概20%左右,甚至还不到。而在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将近40%,日本将近60%,因此中产阶级的数量和比例它会影响到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平衡型问题。

  还有我们很多农民工这个群体,他们的子女,留守儿童,所受的教育,他们享受的公共服务差的很多,因此公共服务均等化在2035年之前有没有突破?我讲的什么意思?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特别是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两点上,它说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侧重的不一样,首先要解决好平衡性的问题,充分性的问题才有解决好的基础。这是第二点体会。

  第三点,我们中国历来大的几步走战略都要通过五年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种措施的落地来实施。因此我想我们这个“两步走”目标也要通过六个五年规划实施。我觉得都应该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这样的发展理念,这里面特别强调创新问题,前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决定因素很多,特别提到我们的教育,各位都是来自高校的,应该讲过去一些年我们的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是能够基本满足和基本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要成为一个强国,要强起来,要解决我们新时代社会的矛盾,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需要解决,教育是人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

  因此我觉得未来30年,或者是前15年,如果使得我们的教育有根本的改变,我觉得很重要,大伙算一下今年出生的孩子到2035年是18岁,如果再往前6年,那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有没有更加的公平?更加的充分?更加高质量,它会影响到我们未来所谓的“两步走”战略。因此我觉得在强调新理念的时候,特别要注重人全面的发展,人的教育程度提高,当然这里面应该讲我们过去1998、1999年以来,高等扩招,我们也进行测算,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超过一个多亿,全部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十几个,所以如何发挥他们的创新性创造性,我个人觉得还得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打破说服我们已有的能力资源这种潜能释放的障碍,我想这是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两步走”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总体我觉得这次“两步走”战略对我们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某组织,还是对我们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分享的三个观点,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