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7日16:20 新浪财经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新浪财经讯 由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第十届中部发展金融论坛”于2017年5月17日在合肥举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出席并发言。当前,针对金融风险的调控带来了新的风险,如何看待这种处置风险的风险?连平认为,这种风险不会很长,需要理性看待。

  他指出,中央对金融风险的调控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监管往往是几个部门同步运行,金融有很大的外部性,关联度比较高,风险传染性很大,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合成效力,就是说单个的都是对的,但是合成以后,经济体制的运行有可能不适应。这个合成的效益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是重是轻,如何来评估,如何来处理,客观评价这些运行的变化,从目前来看,至少还缺乏一个合理的机制。

  以下为演讲实录

  连平: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交流。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点我对最近金融运行状况以及有关风险方面的管控和处置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首先呢,我想说的是对于目前处置金融风险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是有一系列的问题是需要很好地加以关注的。

  我们知道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个风险,尽管我们在会议的风暴中间没有看到这个提法,但事实上在有关的一些领导同志的讲话中间,以及后面的有关一些文件当中证明了当时是提过八个风险。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李克强明显说了四个风险,在整个的过程,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针对这些风险,既然高层领导如此重视这些问题和风险,那么毫无疑问监管的政策一定会朝着这个风向运作、努力和实施。

  我们也看到今年年初以来,在货币当局的调控下,流动性的状况比去年有了明显的改变,适度出现了偏紧的状况。在这个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利率出现了小幅度的上升,但是央行没有出现加息的手段,这个小幅度的上升和央行推行的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和我们说的这个有很大的不同的,这个对银行的贷款利率的提升带来的一定的提升。

  我们看到监管部门加大的力度对目前金融运行中间突出的问题,主要还是银行业,银行业的表外业务过渡发展。我们在前两年还经常议论着,说一家商业银行,它的表外的业务能不能进一步做大,希望表内是一家银行,表外的业务基本上跟表内差不多,也就是表内表外各是一家银行。

  没过多久,我们发现一部分的银行早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当然是中小的银行。我们看到五大银行,还有大部分的股份制商业的银行,表外业务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表外业务超过表内业务的还是极少数。

  但是有一些中小银行在这一块的增幅是非常的迅速的,由此带来了一些风险。表外快速发展和非银行之间业务的交叉和扩散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面,我们看到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控,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布的频率是比较高的。

  我认为在调控处置风险中,总体上来讲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果我们看到了这些风险,而无动于衷这个不是金融监管所做的,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调控。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看到市场有一些反映,有一些波动,在这个过程中间还有局部的机构出现了风险点。于是就出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有了风险你进行的调控,调控以后又出现了新的风险,这个新的风险被认为是处置风险的风险。我觉得对我们来说呢,我们如何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这个中间有四个问题还是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关注的,做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是政策叠加以及同步发力所带来的合力效应的问题,这个需要引起关注。通常我们说针对某一个问题,某一个风险点,监管部门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从本身来说没有错。但是往往是几个监管部门同步运行,我们说金融,它有很大的外部性,关联度比较高,如果说风险的话,它的传染性比较大。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很有可能会出现我们经济学上所讲的叫合成效力,单个的都是对的,但是合成以后,经济体制的运行有可能不适应。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实施相关的政策过程中间确实是需要加以研究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已经有的政策工具的协调的问题。在这一轮的监管中推出了一个新的东西,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这个体系出来我们问的是,它给的监管的信号的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所以有信号多元的问题,我们知道MPA考核的中间涉及到资本和杠杆,流动性、资产负债,信贷政策的执行,不良资产,海外业务等等,总共是七个部门,但是这些在监管部门监管的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中间都多多少少涉及到了,那么这个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确实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为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监管的信号,管理的信号,作为它来说它肯定要在这中间进行选择,这是第二个我觉得需要加以很好研究的问题。

  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范围的问题,这个主要是商业银行,从商业银行这个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已经程度引资银行重要风险的源头,我觉得很重要,这个撒到金融市场上,和其他的许多非金融银行业务之间产生了交叉、扩散,往来,这个中间又有很多的问题。这个是目前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还不能涉及到的,所以这个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如何把这些东西统一起来。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客观地来评估的问题,刚才我们讲,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容易形成合成的效益,这个合成的效益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是重是轻,如何来评估,如何来处理,客观评价这些运行的变化,我觉得从目前来看,至少还缺乏一个合理的机制。

  就是如何来系统性的统筹来评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评估往往是从某一个条线来看的。所以要解决好前面我们说的合成效应的度的问题,首先要把评估的问题解决好,只要评估能够客观合理反映实际运行的情况,后续的政策才更好地把握力度,这样才能把处置风险的风险不发生,这个是我所要讲的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要进一步的研究。

  努力通过政策的协调,更加有效发挥作用,但是又管好这个度,控制住处置风险的风险。因此我觉得我们在下一步的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是不是还有几个重要的细节应该加以很好的把握。我觉得所有的这些政策的出台,首先是问题导向,针对突出的问题,突出的风险要精准打击,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现在往往有这样一个情况,一个政策从上面出台以后,往下面就是层层加码,那就是扩大化。我们认为问题导向就是把问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说到去杠杆,似乎加杠杆是错的,这个不是的,加杠杆是一个中性的词,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加不加杠杆,在于杠杆的度把握好没有。最近的政策一直强调去杠杆,主要是因为杠杆的度太高了,所以需要进行调整。但是我们不能说,由此就把加杠杆就搞成向过街老鼠一样,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合理的杠杆还是要加的,只要运用好这个杠杆,通过合理的加杠杆才能促进我们的业务和事业、经济发展有更好的结果。

  第二个我觉得应该要统筹兼顾,出台一项政策,更多需要考虑到全球,而不是只考虑到我自己一个很小的范围。那么在这里了,我们要通过避免合成业务最终来导致这个处置风险的风险。

  第三个就是要区别对待。政策出台根据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状况要有不同的政策的安排,比如说新老划断,新的业务的开展完全按照新的监管的标准来进行。但是对于已经存在的业务,我们知道金融机构这个业务有一个存续期的,不能说马上把过去的结束掉,那一定会带来风险,因为必然是涉及到在市场上迅速,不计成本处置它的资产,那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所以需要区别对待。

  这种已经存在的业务,应该让他继续存在下去,直到它存续期到了,来进行自然的调整。这个在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加以很好地关注。从现在运行的情况来看,我们注意到,在上周,我们有的监管部门已经对未来政策的推进所把握的原则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了一些比较清晰地阐述。

  我刚才前面所讲到的有一些想法在监管的下一步的运行中都会体现出来。我觉得从现在的这个总体情况来看,加上中央银行在最近流动性调节的过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最近有两次对市场的流动性运行进行对冲。所以实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所提出来的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而不是说超越式稳定,这样我觉得体现了货币对市场性流动、维稳的基本的意愿。

  监管部门现在的态度也比较明确,在未来得推进过程当中,我觉得应该会把握好这个度。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必过于担忧,现在市场上的反应有一些非理性的波动,我认为我们不必担忧所谓的处置风险的风险,我觉得应该不会出现。那么这个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刚才我们的是宏观神圣政策和微观神圣监管两个方面,那我们知道当前的兼容管理调控的政策是三大政策,还有货币政策,从货币政策运行的来看,我想大家的感受是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是相对偏紧的,这个运行下来的情况是稳健偏紧,这个在二季度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

  我们有相当多的数据是没有能够剔除价格的优势,所以我们看上去很多的数据都是非常好的。当然有的数据是好的,像出口,像全球市场的回暖,国际机构所分析的比例比我们分析要高,我们大概是15%不到,世界和FM认为是超过15%。所以世界市场总体运行的有所缓和,所以中国的出口有了不错的改善。

  今年的一季度出口对GDP的贡献是一个正的,大概百分之零点四几,是一个正的,去年是一个两位数的负值。从整个的经济体运行的情况来看还是不能乐观。所以我们基本的判断是PDR在下半年会明显回落,前高后低,基建在下半年也会小幅度回落,前高后低。房地产也会走高,根据现在政策的调控来看的,也是上半年高,下半年低,GDP的增幅也会前高后低。但是并不是说这几个前高后低今年的经济就一塌糊涂,不是的。

  全年的经济速度增长保持在6.7是可以的,也就是说今年是保持了一个比较平稳的态势。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我们的货币政策上半年是比较紧,下半年相应有所和缓。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上半年的偏紧正是为了下半年的适度的和缓,为环境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这种状况的运行,我认为二季度之后会有逐步的改变,我就先说这些,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