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16日17:15 新浪财经
刘燕华 刘燕华

  新浪财经讯 “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17年5月16日至17日在厦门举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出席并发言。

  其表示在国际合作过程当中,特别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软实力的系统设计。软基础设施是影响力和号召力,话语权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要把利益和需求联系在一起,把硬实力和软实力融合在一起。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燕华:我今天准备汇报一个题目叫“一带一路”软基础设施建设。一谈到基础设施,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硬的,一个是软的,这两个如同一鸟之两翼,如同一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所以必须把软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方面。

  我准备谈四个观点,第一个观点软基础设施。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国家,60多个国家,再加上国际机构100多个。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一些国家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分析的结果是这样的,相同每个国家都有国家利益,为了经济建设,为了解决民生,这些问题是需要经济手段来解决,有许多硬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在做。

  另外,这些国家有很多很多不同,不同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说民族、宗教、文化、政治、体制、资源、环境、背景、历史、习俗、经济结构、人口,还有发展阶段需求等等。这些不同是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给予磨合,解决不同的一些问题,就需要软基础设施来实现。

  软基础设施在信息时代特别突出,是通过吸引,是不是通过强迫来实现,是价值观的融合,是一种感召力,所以这个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四年中,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调研,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对外合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

  举一个例子,我们投入几十亿、十几亿的钱修水坝,由于没有注意环境保护,没有注意当地居民的生活,遭到当地的反对。发达国家在缅甸也进行开发,他们到一个地方先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盖着学校,盖着商店和医院,和老百姓的生活融在一起。然后再研究当地特色的资源进行开发,很受欢迎,这就是他们在经济开发的前期进行大量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入钱并不多,但是效果非常好,与当地融合在一起了。

  中国也有很多人在西伯利亚去种粮食,我们辛辛苦苦种粮食,由于使用化肥遭到一些非议。但是一些东亚国家跟着我们走,我们粮食开发到哪儿,他把农产品加工把粮食贸易做到哪儿。他赚了大钱,而且解决了当地一些就业,他受欢迎。另外我们一些投资项目,建设很多楼盘场所跟老百姓没有关系。我们医疗队到非洲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没有基地,打游击,没有持续下去。

  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在国际合作过程当中,特别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软实力的系统设计,没有这种设计也有可能是事倍功半。软基础设施是影响力和号召力,话语权不是凭空而来的。所以必须要把利益和需求联系在一起,把硬实力和软实力融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说硬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都非常非常重要,特别在世界大转型的时期,刚刚马俊如先生讲了颠覆性的这些创新已经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影响,而且国际治理格局也将进行大的转变。所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要瞄准未来,瞄准长远,从硬和软两个方面同时并进,所以投资重点和方向应该有所调整,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说一下软基础设施建设重在搭建平台。由于有许多不同,我们要进行大量的沟通,沟通的基础就是搭建平台,这些平台要解决双向沟通,解决资源配置,解决内生动力,我们的意愿和当地的意愿要融合这样一个文化交流。所以我们软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了搭建一个成功的机会,要把碎片化的那些问题解决,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之中去。所以我们要进行文化、教育、健康方面的交流,要进行民生的交流,进行宗教法律制度的交流。所以软基础设施建设要搭建平台,平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我们最近一段时间搞共同建设科技园,建设合作基地,共同规划,还有资金的融合、企业联盟,开展像今天这样的交流会,还有人才的交流等等。所以平台建设应该纳入到我们整个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去,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想说一下我们“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本思想,共商、共建和共享。我特别要解释一下,有三个错误的认识我们应该明确。第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因为中国需要资源,所以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我认为他是错的。为什么?中国发展是需要一些资源,世界的资源也是互通的。但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特别在能源方面进行了非常缜密的设计和规划。我们主要搞的是能源合作,我们找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合作。中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生产量占世界24%,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长占世界40%。所以我们有这种能力,最近几年来光伏产品加速出海,中国这种能力和世界和融合,分享新经济、新产业,在“一带一路”国家范围内来共同分享,这就是我们谈得资源问题。

  第二个错误的做法中国有一些落后产能输出,我们再回顾一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规划,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是瞄准了新经济、新常态,还有新技术,还有一个新的世界格局。我们瞄准的是一些新的运行模式,用这些运行模式来实现“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富裕,这可能有一个词叫共享经济,共享经济就是共享的是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包括知识交流和知识加工,包括信息的交流,包括利益共同点。在合作过程中找到新的盈利点,同时也包括观念。

  第三个错误中国有资金,贸易输出,实际上情况也不是这样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进步,但是中国人均GDP还刚刚到8000美元,在世界排69位。中国还有3200万的贫困人口,中国在创新能力还处于世界第三梯队,中国并不是说有钱了,而是中国希望利用这种世界转型的机会和“一带一路”国家来共同抱团取暖,我们一个理念发展是硬道理。这就是我说的第三个观点。

  最后一个观点谈几点体会思考。第一个“一带一路”建设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防止这种同质化恶性竞争,在体量上得到保障我们自己要团队一致。第二个思考叫全方位的调整,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创新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我们要分享未来跨越民族,要实现世界共同体。第三个思考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要进行大幅度融合,在过去工业化的这个阶段世界的文明是以竞争、博弈为主,但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东方文明的思想来考虑“一带一路”建设,也就是我们共同合作,和为贵,通过和而不同这种理念来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一点想法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几个要点,要点是动力,动力就是瞄准新经济,瞄准新规则,瞄准能动性,瞄准未来和需求,要通过新的模式用户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扁平化,共创、共建、共享。

  我的汇报到此,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