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7新浪财经之夜—正和岛夜话”于3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举行。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兼CEO董祺出席并发言。
互联网金融前两年火得一塌糊涂,今年却又冷得出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小编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采访到了凡普金科的CEO董祺。根据德勤的统计,凡普金科在过去三年的业绩累计增速高达14047%,即便是有行业整体增长的红利,这样的表现也足以令人称奇。闲谈中,董祺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也让人耳目一新。
以下为对话精编,有删减:
从“互联网+”到“科技+”
问: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年前大家都提互联网金融,从去年伊始都开始叫金融科技,凡普金科给自己的定位的也是金融科技,这种变化怎么引起的?
董祺:这的确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基本代表了金融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金融1.0时代是“互联网+”,也就是过去的这几年。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这一波的信息浪潮影响了所有行业,金融只是其中一个行业。
比如二三年前余额宝的出现,它其实是影响了接触客户的方式,以及交易的环节,形成了大流量对接一些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那一波我们称为互联网金融。
但是到现在,整个信息浪潮对金融的影响开始深化,开始影响到金融行业的核心环节,比如风控、风险识别、定价等等。这时候你仅仅只靠互联网技术是做不到,你要用到一些更核心的技术,比如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这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只有发展和拥有那些能够改造金融的核心技术能力,才有可能继续优化金融主体。所以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2.0时代。
技术是创新金融行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问:哪些技术会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技术?
董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都会。举个例子,以前你去任何一个传统的金融机构申请信用贷款,他们都会要求你提交一些信息,比如你的资产情况、收入情况、房产等信息。这些信息更多是以物理的方式提供给了银行,银行也会再用物理的方式进行验证。
但今天丰富的数据加上机器学习已经在改变这样的一个流程,你可以直接在线申请,他们需要的不是物理信息而是移动互联网上面的信息,比如说你的购物、社交、位置、通讯信息等等。这些数据更加高维,更加海量。有了这些数据怎么办?金融机构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非常深入地分析,搞清楚之间的关系。这里就涉及到金融机构的分布式计算的能力、云计算的能力,要不然这些数据都是死的,没有办法在碎片似的数据里面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一个人买家用品的频率非常规律,送货地址也很稳定,那么机器就可以判断这个人可能是一个有稳定家庭生活的人,这样的人的风险比那些居无定所的人风险低很多。
类似这种算法已经非常多的机构在用了,未来的机器也会越来越聪明。
问:所以在金融2.0时代,金融机构之间比拼的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董祺:没错。我相信这是整个金融行业进化的未来。技术是创新金融服务行业存在唯一的基础,没有技术这个行业就不应该存在。
未来想要在金融行业保持领先,必须在技术上进行押注,那些只在营销层面小打小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必然会慢慢退出舞台。
这也是凡普金科设立的初衷,我们就是要比别人更快推动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我们全公司差不多有300位的研发工程师,还有200多位的风控分析师、商业分析师、模型师等等。这在整个行业都算是很高的配置。我们公司的CTO是来自硅谷的,有10多个来自美国东海岸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他们只是来中国做好一份工作吗?肯定不是,说明他们认可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
区块链技术暂时还不会大规模应用
问:刚刚好像您没有提到这段时间大热的区块链技术,为什么?
董祺:首先我们暂时还没有用到区块链,不过我们的确在花时间评估这个技术。我相信,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且能够存储和计算的一个技术,但在目前阶段它应该是对底层金融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中央银行这些控制最大交易量的金融机构。最近我们去美国也看了一些区块链的创业公司,在应用层面,区块链的技术也还是局限在相对比较少的一些应用。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来说,我不认为区块链是目前优先需要推动应用的技术。
金融与科技如何融合
问:从互联网金融企业到金融科技企业这种转型,难在哪儿?
董祺:你要知道,金融和科技其实是比较难融合的。我们公司就非常典型,既有来自西海岸的硅谷工程师,也有来自东海岸的金融高管,本身这是截然不同的基因。最开始彼此都觉得对方不太靠谱,一方嘲笑对方的技术落伍,另一方也不相信对方能做金融这么复杂高端的事儿,后者我称之为“东岸陷阱”。
但在双方磨合的过程中,两边反而变得互相尊重。因为大家都明白,你必须学着用技术改造金融,同时不忘记金融是一种管理风险的业务。
两种基因必须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真金白银训练出的高效风控
问:跟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用户所带来的违约风险会更高还是更低?
董祺:是更低的。对于一个金融企业来说,很关键的一点是能不能识别风险。对我们而言,我们有一个日益成熟的风控模型,这个是用真金白银训练出来的。
我举个例子,当你有了一个失信用户,系统会记住这样客户的特征,并且会长一个心眼,今后有同样特征的用户,系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的评级变低。事实上,到今天我们差不多做了三年半的生意,处理了几百亿交易额,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风控机器,都在这里边学到了很多东西。
况且,我们采用的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方式,要知道任何业务的初期,量都是非常小,当某一天,你看到我们在某个业务上开始放大了,就说明我们能够识别风险了。
金融机构将会比你还了解你需要什么
问:刚刚您说的技术创新将会带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个时代对于消费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董祺:更低的门槛,更好的体验。现在很多金融服务是割裂的,这家公司的是信贷服务,那家则理财服务,然而随着技术的持续应用,金融科技公司可能会比客户还了解客户的需求。
比如,刚毕业的你略有积蓄,刚开始接触金融服务,一到两年后我们就会比较了解你,所以当你结婚到了新的阶段之后,我们就会推一些证券产品给到你,当你有了小孩,我们可能会推荐一些保险的服务。而当你需要借款二十万装修的时候,我们也会像老朋友一样毫不犹豫的贷一笔钱给你。
互联网金融行业会有大规模整合
问:互联网金融行业三五年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不会也会出现马太效应?
董祺:这个行业必然会带有一些金融和互联网的属性。互联网是高度集中的,基本上符合“721”原则,也就是第一名占市场70%的名额,第二名20%,第三名1%。而事实上,金融行业本质上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如果你拥有百分百的市场,意味着你就承担百分之一百的风险,没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所以金融行业会有一些分散属性。
这就导致了金融科技这个行业未来可能既不像互联网那么集中,也不会像目前的金融行业这么分散,会在一个中间的状态。不过毫无疑问也会有分层,有一些机构能够提供非常全面的服务,有一些可能专注某一些细分领域。几年后,你会看到行业内大规模的整合。
场景或许并非必要
问:我听过一个说法,只有场景带动的互联网金融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比如说支付宝基因就带着购物的场景,那凡普金科的场景在哪?
董祺:这句话说的有道理,也没有道理。在金融体系里面,你的确需要通过某些服务,因为服务本身就是场景。你去借钱也是场景,你去做消费金融也是场景,你在炒股也是一个场景,金融是附着在金融服务的需求上面,而这些需求本身会形成场景。但是,未来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并不见得非得有场景。那些有场景的金融科技公司会做得很大,但也会有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他们提供类似于SAAS的这些to B服务,可能就不一定有场景。
中国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是最包容的
问:去年以来,因为P2P公司出现的问题,政府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好像日子都不太好过。
董祺: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放眼全世界,中国政府对创新金融的监管是全世界里边最有勇气,最有智慧,也是最包容的。不论是欧洲,还是美国,他们的金融监管是相当严的,他们的金融创新不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及中国。目前中国肯定是金融科技这个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这其实非常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层对这块的包容。
我们一直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你说哪有一个国家在金融行业有这么低的准入,几千家公司鱼龙混杂地全都跑进来。
所以政府的监管是金融行业重新整合的过程。另一个角度,监管开始用力了,就说明这个行业是有资格做大的,政府是把它纳入到整个金融体系里面,不然直接砍死好了。第二,因为有监管,才不会劣币驱逐良币,才能使得良币在里面做大,让那些乱玩的,不懂的公司能够慢慢离开这个市场。
问:什么叫懂?
董祺:就是把握住这个行业本质,金融科技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用创新的技术去优化金融。
不要轻易掉入“东岸陷阱”
问:我曾经听过一个从传统金融机构出来创业的人说,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不能碰P2P,因为这是一个禁区。
董祺:那你知道中国最大的P2P公司已经是多大了吗?
问:宜信?
董祺:不是,严格地说,平安也是一家P2P公司,平安普惠获得客户,陆金所提供P2P资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平安拥有中国最大的P2P业务,宜信排第二名。传统金融机构出来的人,他们可能更会落入刚才说的“东岸陷阱”,他们会认为,自己了解这个行业的全部真相。但事实上他们最容易忽略一些真正推动这个行业变化的一些基础性领域。不管是P2P的形式还是其他的形式,我只关注两点,第一:技术在哪个业态里面应用会得到最大的效率提升?目前是个人类的信用贷款。因为目前还没有办法非常轻易地获得这么大规模企业数据,所以中小企业抵押贷目前能提升效率的空间不是很大。第二点,是否对中国目前金融体系有补充。之所以国家对整个行业在过去几年比较包容,也是因为国家看到原有的金融结构在把钱重新配置到个人消费以及中小企业上面是比较低效的。
此外,这个市场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热的时候太热,冷的时候太冷。这时候就需要企业家要能够真正看清本质,少受其他声音的影响。不要市场狂热的时候,你也跟着一起疯;而是该在市场看衰的时候,你也能知道一切都正在运作中。
在中国,用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之路只是刚刚开始,无论外边是冷还是热,你都要相信在前方有足够大的空间发展和可改变的道路。
互联网金融由野蛮生长到行业洗牌仅仅在几年之间,董褀称,“金融是晚上睡不着觉的行业,非常难做,但是几年前忽然看到几千家企业进来,不管懂不懂,以前是什么背景,但几年下来,很多公司就开始不行了”。
“带动金融行业发展的是真正的技术”,董褀举例称,“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技术,未来会把金融业带到新高度”。
对于金融行业的未来,董褀认为,用户可感知的金融门槛将越来越低,“5年前你要向银行借笔钱,在5年前可能会更难,有无数的东西填,无数的资料递交,时间又特别久。今天这个过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带个手机基本上在中国就能随便走了”。
对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用户的钱会更安全吗?董褀表示,一定会更安全。“因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信息不透明度将会降低”。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