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1日12:23 新浪财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亊长李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亊长李扬

  新浪财经讯 “跨越2020: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3月2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亊长李扬出席并发言。其表示中国离债务危机还很远,中国政府从事生产,中国政府拥有大量的资产,现在资产总额远远超过我们的债务总额,即便我们的负债出了问题,也有能力解决。另外,中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这也不会造成债务危机。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李扬:我严格按照出的题,我的答案是去杠杆最重要。我们都知道这次危机是债务危机,高债务、高杠杆的危机,现在经济学理论也已经证实传统的危机几个阶段已经不存在了,就是金融、经济危机,现在危机的阶段就是上下、上下。所以债务问题在中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轮债务从美国发起然后到欧洲,然后到发展中国家,现在成为世界最大的问题。所以我说去杠杆是最重要的。

  但是,还说最难办的,因为经济增长需要提供一定债务的支持,如果说要去杠杆,与这个是相矛盾的。我们看这个事实,这个图告诉大家的是从全球来看杠杆率的变化,我们看到在危机之前,有两条线,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危机之前金融部门杠杆上升非常快,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它引发了危机。危机之后,金融部门去杠杆确实卓有成效,我们看到这种状况,有些人说去杠杆成功,主要指的是这个情况。但是我们非常忧虑的看到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持续攀升,国内外都是这样。再分着看,这是发达经济体的情况,而且我们分成四个部门:一般政府、金融部门、非金融公司、住户。我们看得非常清楚,总体来说金融部门、非金融公司、住户的杠杆率都是略有下降的,但是唯有政府在上升。可见,如果说有所去杠杆的话,那么都是政府接下来的,政府怎么接的?金融部门就是用发钞票来接,从政府部门来说就是用高赤字来接,高的货币供应、高赤字构成经济更大的危险,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图会感到未来非常悲观。

  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它的非公司金融部门杠杆率上升比较快,平均下来政府上得不快,我们算了一个平均数,这也反映了一种情况吧,因为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比较复杂。

  这是美国的情况,大家也都会说美国去杠杆成功,但是看这个图很清楚,他的金融部门去杠杆了,非金融企业部门略有上升,家庭去杠杆了,但是政府部门杠杆率在上升,反映了发达经济体共同的问题,就是以后它的政府赤字问题、货币政策如何恢复正常的问题,对他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而这两个挑战还没有看到清晰的应对思路。

  这是中国的情况,非金融部门的杠杆以及变化,2009年以后直线的上升,但是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2016年略有下降,这个也与2015年提出“三去一降一补”,采取了一些措施,所以2016年略有下降。这个应当说是比较好的现象。

  分部门看,中国的住户,如果总的来说有所下降的话,中国住户异军突起,这几年,特别是去年房地产政府有意无意刺激这个市场有密切关系,与金融部门把很多的金融资源放到住房抵押贷款上有密切的关联。

  非金融公司的情况和总的情况是接近的,也就是说,危机以来在不断的上升,但是在去年略有下降,这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情况。总的来说,中国政府的杠杆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个外界有很多非常渲染中国的情况,数字告诉我们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当然有些人说是低估了,我觉得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们用较高的一个估值也没有那么多的问题,特别是联系到地方政府拥有大量的资产来说,这个问题也没有达到会引发危机的程度,这是第一个程度我想同大家说一下,这是事实。

  第二个问题,我们研究了杠杆债务之后发现有一个结论,去不掉,虽然提出了去杠杆,但是杠杆率去不掉的,工业化的经济就是要借钱,是和自然经济不同,所以杠杆是工业经济、是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尤其是现在在危机过程中去杠杆更不可能,因此,正确的问题是可持续性问题,能不能继续下去,可持续有很多的指标,我们用一个利息和支付来分析,它其实说的道理是什么?微观上来说,只要企业能够创造利润,利润足以还贷款利息,那么这个债务就是可持续的。从整个国家来说,如果说GDP不断增长,新增GDP能够覆盖这个国家所支付的利息也是可持续的。我们就看一看情况如何。

  非常遗憾这个有点问题,利息支出总额和名义增量总额,在2012年有了决定性的转变,也就是说,这几年我们利息支出的总额超过了GDP的增量,所以社会上才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所以所谓脱实向虚这些才会产生,才有所谓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刚才说了中国金融部门增加值占了GDP9%,世界上最高的,超过美国。他那个收入其实反映在这个成本。好在2016年已经开始有点转变。

  这个是住户,我们说两个指标,一个是杠杆率,住户部门的债务除以GDP,再一个是利息支付除以GDP,这两个指标我们做了对比分析,债务余额对GDP上升,很高兴看到债务支出在2016年有了下降,这是非常好的消息,也说明“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这个是企业,企业部门的利息支出占GDP比重的下降是在2015年就开始了,这表明中国对于企业的问题还是高度关注的,比住户来说要关注的多,这也是中国经济的要点所在。这个是中央政府的情况,那肯定还是比较乐观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低的,因为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是不高的,而且我们利息支出也不高,这一部分是地方政府的,两个指标,一个是杠杆率和利息对GDP的比重,我们看了一下,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是在下降的。特别是在债务替代之后,地方政府本来借了很高利率的债务,替换成较低的债务,所以降低了它的成本。

  这个是我们加总来看非金融部门的比较,也就是说,实体部门了。它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原来还是比较高的,也在比较危险的程度,2015年开始下降,这个和我们整个的政策环境都是密切相关的。

  给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有结论,第一个结论就是中国离债务危机还很远,我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我们讲的全是债务,没有提及中国更大规模的事情就是资产,因为中国大家都说到特殊,特殊有很多方面,最特殊的就是中国政府是从事生产的,中国政府是拥有大量资产的,所以谈中国政府,特别是谈中国政府负债的时候一定要联系他负债的用途,以及这些用途最后积累下来的资产,以及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把这些算下来,应当说我们比较乐观,我们现在资产总额远远超过我们的债务总额,所以即便我们的负债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解决的能力是有的。

  给大家一些数字看,2015年底宽口径算中国主权资产总计229.4万亿,主权负债126.2万亿,资产净值103.2万亿,包括土地什么都算了,大家知道有很多非流动的,我们把非流动的扣掉,窄口径的资产净值是20.7万亿,非常高的。大家有个概念,我们上一轮处置不良资产,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们总共净损失5万亿,也就是说,要净掏出5万亿把过去不良资产全部覆盖掉,我们现在有20.7万亿,这个大家心里应当是有数的。

  再一个我们说中国不会有债务危机还有一个原因,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2015年我们仍然高达47,中国整个债务中外币计价的债务只占3%,其他都是左口袋欠右口袋,这点我们债务结构和日本比较接近,日本经济有这么高债务不会出问题,那是因为整个在它的本土内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借贷,所以不会影响它在国际上的地位。

  最后我们说要去杠杆还是应该成为我们主要的战略目标。我们首先一定要清楚,不要对去杠杆有浪漫主义的想法,不可能全去,全去就回到自然经济了。古典的,也是最彻底的去杠杆,就是倒闭。银行关门,全部消灭,不就没有杠杆了,然后全部从头来,这次是不可能的,因为危机刚刚发生,20国集团一起联手使得他不要倒闭、不要关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就是怎样让它可持续。要点列了五个方面: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只有如此,这个杠杆率才可能最终降下来,只有如此这么高的杠杆率才不至于出问题。

  二是需求侧的,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因为我们刚刚讲了,我们用了不严格的杠杆率的计算方法,分子是债务,分母用GDP,一个是流量,一个是存量,它的经济含义有点问题,但是大家都这么比我们就这么比,如果分母是GDP,GDP加大就会使杠杆率下降。

  三是降低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这是中国的要点所在。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绝对不能为降杠杆而降杠杆,为减债就减债,一定要获得企业改革的结果,如果不能获得企业改革的结果,仅仅是债务下降了,仅仅是债转股了,过了若干年后还会来一次,我们经济的痼疾永远就解决不了。

  四是控制居民住房信贷,保持居民部门杠杆率稳定。现在这几年上得最快的是居民部门,而且我们有关部门还有意的,我们有些政策解释就这么说的“还有空间”用它们换别的空间,这是饮鸩解渴,很危险。

  五是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降低融资成本。现在融资成本在传统体系的成本并不高,高就高在案板下面的,高就高在影子银行里,所以管住这块应该说是我们下一步降成本,进而降杠杆的关键所在之一。

  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