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11:06 新浪财经
马来西亚原交通部长、原国会副议长ONG TEE KEAT(翁诗杰) 马来西亚原交通部长、原国会副议长ONG TEE KEAT(翁诗杰)

  新浪财经讯 “首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2017正和岛新年论坛”于2016年12月29-30日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马来西亚原交通部长、原国会副议长ONG TEE KEAT(翁诗杰)出席并发言。其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展开中,除了政府层面还要特别关注社会层面,老百姓怎么想,政府公务员怎么想。必须要让当地的民众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若是进驻某个国家拿下项目后当地民众完全无感,他们没有感受到中资企业进驻带来的红利,这是必须要警惕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翁诗杰:大家早上好,大会主席以及劳苦功高的各位,来自海内外尤其是东盟十国的朋友们、企业家们,首先,我谨向大会致以诚挚的祝贺,同时今天由于时间的紧迫,我必须得以最短的时间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跟各位分享,所以,在讲题方面,我略做了调整,就是东盟视角看“一带一路”在地观察和省思。在座各位看过相关的报告和数据等,刚才多位企业家和领导分享的心得我不一一加以重复,但是作为一个马来西亚籍的华人,尤其过去我曾经在政界服务多年,加上现在我在我们当地创建了一个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我作为会长,以及这些日子以来我们总结了一些心得和观察,心得和经验,我把心得和经验浓缩成几点,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以这作为初步的参考。

  各位朋友,“一带一路”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中国自从明代开放海境以来,自从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以来,我相信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宏伟的一项涉外跨国的战略布局。各位,中国的和平崛起到今天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事,而盛事里面所推出的宏伟的布局不仅只是涵盖经贸层面,更是一个涵盖政治、文化、外交乃至军事繁务等多方位的战略部署。各位,这使我想起了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古代有这样一号人物,就是古代的鬼谷子,他的纵横捭阖智慧,我可以从这“一带一路”的规划看出端倪。这里面一方面有串联弱小纵国的合纵,也有强调强强合作的连横。换句话说,既照顾到合纵,有有联横的用意。

  刚才也听过了多位演讲者提到“一带一路”涵盖的层面之多、地域之广,还是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今天我仅只是挑选其中一个领域,其中一个地域,就是东盟十国。东盟十国作为讨论的范围,东盟十国大家都知道,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国,节点国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来,它向来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也是华人南下南洋分布散居的主要国家。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的承认,这些南海边上的国家跟中国也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某些矛盾,这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

  所以,今天当我们说中国的“一带一路”要走出去,要到东盟十国落实、落地的时候,我们必须得要从多个视角来看问题,一方面从中国方面,我相信我们所独到的论述很多,但是从东盟十国的多元社会的视角必须要认真的检视,检视机遇中的若干盲点,这个若干盲点其实很多时候越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越是容易成为一个主要的考验。

  我们不能够仅仅从自己本身的主观愿望来看问题,我们不妨把这些看起来比较零星甚至是琐碎的观察,我们以这个作为参考材料,在现在的时机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我们也希望在以后推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位,我们说中国对东盟我们对的是一个区块,但是这个区块里面的十个国家它有它的复杂性,这十个国家背景都不一样,语言、文化也不尽相同,意识形态也不是一体化,每个国家里面都有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这儿不妨列为五个点。

  第一个,这些国家的社会特质都是多元组成的,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第二点这些国家除了新加坡以外,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华人、华裔其实在这些国家的人口比例属于少数,我说的这个华人、华裔跟在座的各位一般口中常提到的华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天我站在这儿,我说的是汉语,但是我是华人,是马来西亚的华人,这跟从中国大陆各省市出去的要移居到海外的中国人、拿了身份以后的中国人是华侨,这是两回事;

  第三点,这些国家我们看华人的处境,这些国家的华人完完全全被同化或者说融入了当地社会,或者说这些华人依然保留本身的文化特质,我们都看到一个共同点,不管被同化也好,整合也好,你是华人,哪怕是姓名已经改了,我们华人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但是在一些特别的环境下你还必须要顺应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老实说我们也必须承认,华人华裔跟当地主流社会有没有矛盾呢?有矛盾,这个矛盾可能是显性的,就是你看到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是骨子里你感受到的但是并没有很明显暴露出来的;

  第四点,大陆朋友通过大陆到海外尤其是东南亚的时候,尤其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去的时候,我们感到很亲切,我们看到很多华人会讲汉语,哪怕他们说的汉语并不地道,可能是南腔北调,但是毕竟你看到方块字、汉字,听到汉语会觉得很开心,心里很踏实,有亲切感。但各位不要忘记,并不是所有的当地华人都通汉语,汉语也不是这些国家里的国语。在这十个国家当中,有人说在我的邻国新加坡,新加坡本身尽管华语是四大官方语文和语言之一,它在国会里可以用中文,可是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哪怕是在新加坡它的国语依然是马来语。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要强调的一点,中国的企业家们到海外尤其是东盟十国包括马来西亚在内,我们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以为语言上完全没有障碍,障碍是存在的,但是这个障碍当然如果你说我仅只是跟当地讲汉语、通汉语、讲中文的华人圈子打交道,那当然是另当别论,但是我们视野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在所谓侨领的身上,因为在当地我们还是属于少数。

  第五点是身份的认同,我常听到很多中国大陆的朋友,其实他会把华侨、华人两个不同的概念搞混了,甚至在某些事情上他可能认为说为什么当地的华人他的思想感情、行为举止、他的一些动作跟大陆朋友心目中所期待的那样有所落差。各位,我们必须要从一个宽容的角度来看,那就是身份的认同其实往往是因为与当地的国情有关。当地国情我坦白告诉各位,今天当我们进入一个经济合作的新时代,我们当然可以看到国与国之间,尤其中国和南海边上的这些国家,我们已经不再谈太多关于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也不谈所谓对方内部的种族、矛盾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得要理解到这些国家华人往往在当地依据当地的国情,很多事情做起来必须要相当的迂回,甚至借用庄子一句话,要学庖丁解牛这样的技巧。

  刚才由于领导和演说者提到“一带一路”打造的是什么,就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各位,这没错,但是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这三点其实不能够仅仅看作是国与国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一个互信、融合和包容,其实相对的除了政府与政府之间,我们希望能够看到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我们必须得要同时兼顾到当地人民与当地的社会,因为这些国家都是多个政党的国家,不是一个政党说了算。除此以外,它的经济体往往也必须得要照顾到不同族群之间的经济鸿沟、矛盾,这也是存在的事实。文化的包容更加不在话下了,因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基本上都是多元性的。

  我们刚才也听到中国与东盟十国的关系定位,我们明确说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的共同体,更是责任的共同体。中方的主观愿望我相信我们在南海边上这十个国家常听到的,尤其是近年来所听到、所接触到的中方的论述主要是强调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作为基础,坚持睦邻、安邻、互邻的原则,同时体现玉林伪善、与邻为伴的原则,这点我相信中方的朋友是耳熟能详的。

  我们不妨看看“一带一路”强调的“五通”合作重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我相信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有关“五通”指数的比较,我不再重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五通需要除了做相关的指数比较以外,我们必须得要认真注意的是除了政府层面,我们必须要特别关注社会层面老百姓怎么想,还有政府底下所谓的公务人员怎么想,毕竟任何政策的推行、推动、落实的过程当中,官员这一大块向来都是重要的推动力,我们不能够仅仅重视领袖之间的互访,重视领袖之间的互信,以为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各位,“走出去”三个字,我相信对中方的企业家们来说近年来这是一个大趋势,“走出去”这样一个总号召不仅仅是涵盖央企、国企甚至包括当前有很多民企,我认为中方的资本、技术、品牌能够在这个时候往外闯这是好事,这是信心的表现,也是推动“一带一路”的必需手段。刚才我们也听到这样一个说法“东盟十国基本上他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重要的还是离不开基础建设这一块,需要中国在技术和资金的扶持和资助,在这方面,中方一方面可以输出人才、技术、资本,甚至把品牌往外推介,这有助于缓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这纵然是事实,但是要缓和产能过剩这样一个议程,我必须直白的说,有些事只能够做,是不能够说,因为说要解决产能过剩,或者说把货品往外推要解决库存问题的话,我们要考虑到这些目标国他们当地社会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这是值得注意的,各位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再看看,“走出去”我们需要先做好哪些心理准备。心理准备很重要,实际上各方面的准备我浓缩为五点。

  第一,必须要掌握目标国或者是进驻国的国情、民情和商情。当然很多在座的朋友说,今天中方不缺这个,对东盟十国我们了解,我们从数据还有很多资讯方面不难取得相关的情报资讯。但是我要说是的国情、民情和商情除了互联网时代可以从网上轻易取得资讯以外,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我们需要智库的支撑,这一点不管是在中国大陆乃至东盟十国,都需要看到由当地的智库联通中方的智库互相配合,充分准确的掌握相关国家的国情、民情和商情。

  第二,必须要想方设法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或者是多数族群,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本身华人的侨设或者是华人社会而已,这毕竟是有所不足的。

  第三,任何的企业进驻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媒体的能见度。什么意思?我们都希望我们能够在媒体,不管是纸媒还是社交媒体希望能够把我们信息传达开去。这方面我特别强调的是,想方设法把这一块当作是一个重要的攻坚战,必须要攻进当地的主流媒体,这主流媒体各位可能在一些国家包括中文报,并不是所有的国家中文报章都是主流媒体,这方面必须要尽可能利用当地的传媒、当地的媒体作为传达信息的喉舌。

  第四,刚才提到“五通”里面第五项是民心相通。在这方面,必须得要在这个议题上要让当地的民众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红利。换句话说千万不能够在进驻某个国家拿下项目开展事业的过程当中,当地的民众如果处于完全无感、没有感觉没有感受到中资企业进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红利与他们相关,或者让他受惠的话,这是必须要警惕的。

  第五,中资企业,中资企业进驻某个国家和社会了。进驻以后,除了经营以外,我们必须要关注投资经营都离不开盈利,但是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作等待中资企业去做,就是在当地不但要使企业在地化,也要让企业向当地民众展现我们的亲和力。各位,我相信企业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耳熟能详,可是当我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的时候,我觉得亲和力主要面向的是当地民众,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亲历和必须要由企业家们肩负、来展现,它毕竟跟中国驻华使节的活动是有所区分的。有些活动、有些工作不一定是能够由驻外使节进行,有些可能不恰当,也可能比较敏感,但是如果由中资企业的身份来做的话,我相信亲和力其实往往能够争取到很多民心的。

  我说过了,走出去的“五需”,需要的需,必须的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走出去的“七大禁忌”,这个禁忌必须要回避。

  第一,建设项目的承包、分包,我们最怕的是到了当地完完全全一条龙,由中方包办、垄断,往往我们有这样的实力,中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当地法律也可能没有明文规定说不能这样做。但是如果完完全全由中资企业垄断,我们最终得不到当地的“人和”的。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失掉人和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第二,项目的获利,就是项目所得到的红利不能够仅仅惠及到一小部分权贵或者是特定的企业,比如说你到马来西亚搞这个项目已经落地了,有关的红利让一小部分权贵,尤其是政策领袖或者是侨领一小部分人得到好处的话,这也是相当麻烦的事情。

  第三,这牵扯到当地社会多民族的敏感性,就是有关的利益的分配、红利不能够让当地人尤其是多数民族认为中资进来只是让当地的华人社会受惠,其他华人干瞪眼、干着急,同样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或者说会激发矛盾。

  第四,东盟十国基本上都是多党制的国家,搞选举、搞多党制跟中国大陆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朝野政治的博弈、执政党和在野当的博弈,党与党哪怕同样属于执政党的联盟,也会有他们之间的矛盾、差异。还有,党中有派,这种情况千丝万缕,往往不容易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说中资企业在当地最重要的我们要展现的是亲和力,千万不要卷入无畏的政治漩涡,因为在这种社会里面,任何的站台或者是献捐,比如说捐赠活动资金等都会被看成是政治上的选边站。

  第五,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方的企业家近年来到东盟十国去的很多,在当地落地投资的也不少,购置产业的也大有人在。这本来是好事,购置产业或者是并购,比如说某一些产业当地产业在任何一个所谓自由贸易、市场经济这样一个机制里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必须得要谨记,我们在处理这个事情的结骨眼上,必须要放下身段,不要给人家一种所谓的经济侵略或者是经济掠夺的观感。尤其当前这个阶段有一些外部势力,尤其对“一带一路”的落实和中国和平崛起持有反对意见的,这些势力往往会见缝插针,这种情况时有所闻的。

  第六,我们可以通过输出技术、资金和品牌到相关的国家,这也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产能过剩或者是倾销产品往往不能够老挂在嘴边。因为这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时间有限,最后我特别要提起一两件事情,这些日子以来,我先后看了一些中国国内多方学者专人所写的有关“一带一路”的论述文章,其中有两种论述我觉得今天是需要提出来探讨的。

  我发现中方有很多学者、专家其实相当在意外部势力对我们的评述,尤其是第一档有关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等说他们往往在不同的场合会说中国是想借这么一个“一带一路”重新拟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中国国内这样的论述做了很多文章,大力的驳斥甚至是否认,说我们并不是要重新拟定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甚至有些说我们还是依循原有的游戏规则我们才能够得到红利等,第二就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甚至一些其他的西方国家常挂在嘴边的是把“一带一路”这样的战略比喻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再版,他说这是五十年代美国在东南亚搞马歇尔计划的翻版,他说这次又来了,只是这次由中国主导,来主导整个东盟、整个东南亚。

  各位,其实我们对这两点,作为一个外籍华人,我的看法是,我们不必要对我们的“一带一路”的落实,尤其是当我们当我们在这个时刻开始对现有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有话要说的时候,我们要提出新的建议的时候,我们提出新的改革方案的时候,我们要不需要抱歉,我们不需要找理由为自己辩白。很简单,因为中国今天已经崛起,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可以说今天是坐亚望冠,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成为世界第一,不管第一也好、第二也罢,今天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我们大国对外是以援助的角色有错没有?没有。

  这是大国的角色,美国、日本在不同场合必须扮演好作为大国的角色,这就是大国的角色,是大国的义务,但是义务接踵而来的是权力,义务和权力永远是双生的,义务有了,我们也开始扮演这个角色了,但是,在权力方面,我们当然有权力行使我们的话语权,当我们行使话语权的时候肯定是打破美国人过去长久以来的经济游戏规则的垄断权,所以一方面我们尽的是义务、大国的义务,第二方面我们今天也要行使我们的权利,就是作为大国的大经济体的话语权。

  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2017年即将到来,元旦即将到来,祝愿在座各位2017年大展宏图,事业发达。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