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13:12 新浪财经
国际能源署(IEA)中国部主任涂建军 国际能源署(IEA)中国部主任涂建军

  新浪财经讯 12月10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2016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国际能源署中国部主任涂建军在发言中表示,空气污染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在世界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很严重的,包括印度。也不是工业化国家只在过去曾经发生过空气污染。巴黎的空气污染经常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必要纠结周边地区污染,因为在空气污染最严重,PM2.5爆表的时候,一般都是静风期,北京污染不到河北,河北也污染不到北京。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非常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我本人到场就全球能源转型发表一些IEA的视角。中国能源为何要转型呢?我们个人的看法认为首先中国当前的能源结构是不太合理的,那么我们更明确的来说,中国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能源行业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以及能源行业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箫何具体哪一种能源呢?我们认为是中国的煤炭。这就是为什么国际能源署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明年就煤炭在中国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展开联合研究,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北京给大家汇报我们的研究成果。

  我首先想谈谈IEA近段时间以来和国内合作的进展。首先IEA现任署长去年九月选择中国北京作为署长官方出访的第一站,在中国社科院提到IEA现代化改革进程的时候重点强调三点,其中两点我说一下,一个是国际能源署未来会向以中国为首的新经济体国家敞开真正意义上的大门。第二IEA未来想成为国际上的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项目中心,这和中国的能源转型也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以上是IEA方面的积极主动的改革的动力,去年十一月份,国家能源局局长团参加了IEA能源部长级会议,并且在会议上宣传中国成为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可喜的话,今年3月署长在北京宣布双方启动建设建立IEA中国能源合作中心的进程,然后国家,尤其是前副司长杨先生现在也在国际能源署任职,现在是我们署长的高级顾问。明年IEA将选择中国,就是说作为关于世界能源展望的特点报告,未来由于清洁能源部长会议选择了IEA作为我们的多边秘书处未来会有更多的高级别官员通过到清洁能源论坛秘书处工作,我们的双边的这种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深化。

  下面我想讲一下全球的能源形势。首先在经济层面来讲,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最近一段时间,黑天鹅事件不断,我们具体看一看能源行业的一些关键词。第一个是我们看中东在全球能源生产上的占比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四十年来的新高,当然也是有代价的,现在全球油价是一个比较低位运行。

  由于LNG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份额急剧增加,天然气市场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变革。第三,在2015年可再生装机就是说已经超过了煤气油和核电加在一起的装机量,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另外,由于巴黎协议,今年11月4号已经生效,未来碳排放对全球能源行业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约束。另外全球还有很多人没有基本的能源服务。然后是我们无论是空气污染还是说能源安全,对全球能源政策都会形成比较大的一个驱动,然后我们看那个能源投资的方向,也印证了全球现在正在进行清洁化的能源转型。

  下面我具体的谈谈全球能源投资领域的变化。我们首先看看2015年全球能源投资额是一万八千四百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了8%,代表了全球2.4%的GDP,虽然行业投资额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油气行业还是占比最高,整个化石能源行业投资额高达55%,但低于2014年61%的市场份额,在电力行业可再生投资占比很高,与能源效率加起来,双方接近占比30%,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全球能源投资清洁化的趋势明显。

  另外,我想谈一下关于空气污染问题,这个领域的讨论有一些观点,我们需要纠正一下,首先这个空气污染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在世界其他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了印度,也是很严重的。第二个是它也不是说工业化的国家只是在过去曾经发生过空气污染,就在我本人常住的巴黎,空气污染经常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是6号到的北京,当天北京的PM2.5读数是69,说是空气质量良好,但是当天晚上巴黎的读数是70,第二天巴黎政府地铁全部免费,单双号限行。

  我再想说两点,第一个空气污染的讨论,我觉得没有必要纠结与周边地区污染,因为在空气污染最严重,PM2.5爆表的时候,一般都是静风期,北京污染不到河北,河北也污染不到北京,我们看看具体的首要污染物的来源,首先我们说氮氧化合物是99%是能源行业的事,二氧化硫99%以上也是能源行业的事,PM2.5也是高达85%,所以能源行业对于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有很大的责任。我们具体氮氧化合物的主要是二氧化硫,煤炭是主要的来源,我们看室内污染主要的来源是木材做饭,我们看地缘政治的两个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和中国是对外石油依存度的变化情况,页岩油气革命的成功使美国对外石油依存度降不到25%,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已经达到了65%的水平,在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此涨彼消的一个国际形势下,一个方面中美之间为了争夺宝贵的石油资源发生冲突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一个方面,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挑战较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国家主席在四个能源革命之后还加上一个能源国际合作。

  接下来我们看看上游油气投资的近些年的变化,去年的油价很低。去年在上游投资领域的投资额是下降了24%。那么根据我们今年早一些时候的预测,我们预测今年上游投资会下降大概18%,如果说上游投资额的下行趋势不得以扭转,全球油气领域的石油的供需平衡很快会反转。

  另外会由于投资额下降主要是高生产成本的区域,那么,未来中东地区在这个油气行业产量里面的份额,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个也有可能会对能源行业的安全问题,以及能源行业的转型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挑战。

  下面我们看看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首先,根据各国已有的一个承诺,大概是全球温升接近4度的样子,但是去年在巴黎,世界各国政府承诺的是至少把全国温升控制在2度的水平,这个4和2摄氏度之间有哪些手段呢,我们可以看看可再生和能源效率和油品替代和核能以及CCS,都应该发挥一些作用。这跟能源安全领域的多元化是一个道理,就是说我们在碳减排领域,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我们看看关于能源效率领域2010年虽然全球能源价格不高,但是各国政府对能效的投入力度还是依旧很大。全球能效在2015年提高的水平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3倍,这是一个好消息。更好的一个消息是中国是环球能效领域的领导者,过去十年,中国能效政策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碳减排源,这里我也要代表国际能源署祝贺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在该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下面,我想谈一下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的最新的变化。如果说我们看2015年的数据,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额是2880亿美元。那么,它占了40%的行业投资,然后我们看从2011年开始,可再生能源的容量增加了40%,但是发电量也增加了三分之一。这是在投资水平这些年基本不变的前提取得的,说明可再生能源的变化非常迅猛。以太阳能为例,2011年太阳能光电成本下降三分之一,2010年以前国际能源署预计还会下降三分之一。虽然可再生能源的单位投资成本大幅度下降,但是间歇性的风光入网始终是一个很大的政策调整。在世界主要的一些市场上,我们国际能源署统计了一下,就是说这个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入网比例,各个国家是不一样的。像丹麦这种国家,都已经可以要接近60%了。未来像爱尔兰也可以接近40%,如果说我们看那个中国的情况,一个方面是未来五年进步巨大,接入的比例是翻番,基本上接近了10%,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观点,只有大于10%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接入才对系统形成了真正的一个挑战。那么,现在国内弃风弃光还是存在的,未来我们愿意和有关各方一起合作来找找原因何在。

  国际能源署在过去超过十年都在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做的很多的工作,我们认为这个领域的解决方案分两大块,右边是说整个电力系统的一个解决方案,看左边是针对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的特点的一个解决方案,电力系统领域,我们需要改进系统和电力市场的操作的模式。那么尤其是在以下的四大领域,要加大投资,增强系统灵活性,一个是智能化电网,一个是灵活的发电机组,第三个是经济性更好的储能,第四个是需求侧管理。

  间歇性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个解决方案,当然了,就是说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未来需要加强自身的系统友好性,也欢迎大家到网上下载我们的报告进行具体的研究。

  去年的IEA煤炭市场分期展望报告以及今年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就是说认为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在展望期内可能已经见顶,但是,2013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到底是否一定见顶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个是中国经济未来的经济见底反弹的强度和长度,现在来讲有很大的一个不确定性。

  第二个是中国政府部门未来对这个煤炭行业的定位,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所以我们看看未来煤炭行业的前途在哪里,肯定不是在中国这样的非常成熟的市场,也不是美国的市场,而是在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但是无论是印度还是东南亚国家,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复制中国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惊人煤炭消费量的增长。

  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天然气行业的发展,2000年管道气占绝对主流,我们可以看看到2040年天然气不但是增长迅速,而且还要LNG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大家都知道IEA过去提过天然气的黄金时代的说法。尤其是在中国,我们有比较乐观的预计,但是2015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还不到两千亿立方米,所以大家经常问我们这个问题,当然我们也想了,第一个是我们在国际上来看,全球的供大于求,天然气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我们在国内看雾霾这么严重,还是有很大的,加大天然气利用的政策驱动力。这种情况下,中国天然气的增长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未来也会好好的反思问题何在。

  下面我也想讲一下核电行业,如果我们看2011年福岛核危机之前,到2012年核电安装目标行业内有人提至少80GW,也有人提100GW,由于福岛核危机的发生,至少在安全领域给我们中国核电发展敲了警钟,首先IEA处于碳排放,减排和空气污染治理的考量我们支持核。另外我个人也想指出2030年前,应该是中国核电发展的一个政策窗口期。因为我们根据国际的经验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核电发展有的时候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单位成本可能随着这个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实际上有可能增加的。公众对核电的态度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如果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核电,2030年之前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

  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中国之外的区域,其他的国家在核电方面的投资,就相对比较有限,所以未来中国必然领导全球核电发展的新常态。下面我想谈一下技术进展对这个实现全球2度温升目标的关系。我们首先讲在很多的技术领域,实际上这个进展是尽如人意的,比如说在高效煤电领域,去年全球还有30%的煤电新增机组是亚临界机组,这种态势保持下去未来的节能减排的问题很大,当然CCS可能雷声大一点,雨点下一些。我们看在建筑和生物质能源方面都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们看图是陆地风电以及太阳能领域的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也包括了今天上午提到的地热能,属于尚待努力的领域,这样的技术有核电、交通、工业、电气照明以及储能。根据我们IEA的观察,我们认为在电动车领域和光伏,以及陆上风电领域的发展态势比较喜人。当然,国内电动车领域最近也有一些负面的报道,我们也要持续的进行观察,看看对全球的电动车行业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下面我也想谈谈墨西哥的油气改革,因为墨西哥是最近决定申请加入国际能源署,那么我们也对墨西哥的能源发展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展望报告,这个展望报告中有一个情景是墨西哥他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能源行业改革,尤其是油气行业改革。另外一个领域不进行改革,这个不进行改革的话对它这个国家,无论是GDP还是说居民消费,还有石油生产和未来的石油领域的收入都有比较大的负面的影响。我想这个对中国能源行业改革可能也会有一些借鉴作用。这个借鉴作用在哪?就是说能源行业的改革往往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也有一个时间窗口,既不能在未来五年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也不是实时切割既有的蛋糕,甚至不切,可能这是未来需要平衡和把握的。

  下面,我想提一下最近比较热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说用特高压电网把全世界连在一起,另外一个是在西方国家流行了很多年的小即是美,我们用分布式脱离电网,能够供应很多社区的能源。我想发表的评论,就是说由于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全球互联网,所以很难一下子看清楚未来五年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到底能实施到什么程度。■

  但是如果我们看未来十年一百年,我相信无论是全球能源互联网还是小即是美这种概念在我们能源系统里面都能得到适度的采用,对于比较大的概念,都需要加强研究,进一步的研究它对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油气能源转型的作用。

  下面是我最后的一张PPT,首先我想提的一点,是中国的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意义非常重大和深远,中国未来在全球能源领域必然会发挥一个领导者和风向标的作用。

  第二个是非常不幸,无论是在碳排放还是在空气污染等环境领域,全球能源环境未来的挑战依旧会非常深远。第三个是能源转型必须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我们要防止站在哪个行业,要在系统性的角度来思维问题。首先能源行业的解决方案要在各个政策目标之间进行平衡,既要照顾到经济性、能源安全,也要照顾到环境保护。解决方案最好是要在不同的技术之间来找,IEA最近做的工作是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之间想要找到协同发力的点。

  第三个是我们认为要在不同行业之间来找,我们最近也在想在电力和热力和交通领域多做一些事情。

  第四个是我想提一下为了实现能源转型我们需要补齐短板,这个短板在什么方面呢?在科技研发方面未来政府部门肯定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力度,社会各界也要积极的参与。当然体制性改革一项是非常困难的,能源行业的体制性改革在习总的能源革命里面也有涉及,我们认为也是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我们看看未来行业发展有如此多能源安全的挑战,环保中也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坚信习总当初加入的能源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我们看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领域最近取得的成就其实是非常巨大的,首先是国际能源署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在联盟国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深化。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前院长孙贤胜博士也成为国际上非常有影响的国际能源论坛的秘书长,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大型能源治理机构里面担任第一把手。有鉴于此,我个人相信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未来必将大有所谓,我个人也非常期待和中国政府有关各方未来在这个领域进行通力合作。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任琳贤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