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5日09:09 新浪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新浪财经讯 “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于2016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并发言。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很接近底部,今后一两年是触底关键期,如果一两年内不触底,经济会有大问题。

  谈到触底后的经济增长新动能,他认为不是创新,创新对经济的拉动只能发生在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新增长动能大部分还来自传统经济,或者是发达国家已经有的而中国还没有的那种次新经济。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世锦: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们这一节是讨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全球从2008年以后,大多数国家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但是不同的国家调整的理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今天讲经济转型与新增长动能,讲的就是中国的情况。

  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过去6年的时间回调得太深。对于这个情况怎么看,我理解大体上有三种看法,一种是周期性波动,主要用的是凯恩斯的短期分析的框架,但是这种周期的变化已经回落了6年多了,由10%以上到了百分之零点几,好像不是一般的周期性变化。第二个是趋同理论,说中国和欧美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潜力,还可以保持很高的发展速度。第三个是结构性的转变,中国由10%的高速增长将会转入中速增长。从这样的观点来看,过去6年就是一个转型再平衡的过程。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个中速增长的平衡。

  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回落以后,我以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底部,强调两个底部、三个指标。从需求侧来讲,中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需求侧主要是高投资带来的。而高投资主要是跟三大需求有关:出口、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出口过去都是20%以上的增长,现在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最高峰是2010年左右,现在是一个回调的趋势,但是它是政府稳增长的工具,波动比较大,一般和政策的变化联系紧密。对于房地产,我们基本的判断是,到2014年构成房地产投资70%以上的城镇居民住宅的历史需求峰值是1200到1300万套住房,这个峰值在2014年已经达到了,以后整个投资就是走平,然后逐步下降的态势。当然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在部分一线城市房价飙升,然后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的态势,我认为它是一个短期现象,不会太长时间。大家看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房地产投资又会恢复到一种常态,这个常态就是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负增长。这三大需求,我称之为三只靴子,这三只靴子都是会落地的,落地以后,整个投资也就触底了。

  从供给侧来讲,当三大需求在下降的同时,重化工业也在回落,但是回落的速度比较慢,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了两个主要的变化,第一个是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过去50多个月负增长,最低的时候负5.9%。同时,工业企业,特别是那些重化工业的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出现大面积亏损,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从2014年8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都是负增长。所以政府提出要去产能,我个人认为去产能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一个是政府在推动,当然有些行政性的办法,也有不同的反应,但是市场的力量也在起作用。同时预期也在起作用,所以最新的变化,大家看到PPI在54个月以后开始回到正增长,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回升,最近一段时间相当多行业的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是不错的。另外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以前一些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说钢铁行业,去年12月份,最好的企业,国企是宝钢,民企是沙钢,它的主营业务都出现了亏损,当一个行业中最好的企业主营业务出现亏损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行业价格触底了,所以我有一个大的判断,包括大宗商品最近的价格波动很大,但是最低点很快就会过去。

  从这些指标来看,供给侧现在也是接近底部。所以我大体上有一个判断,现在已经接近了底部,大家对经济的判断不要过于悲观。但是反过来说,接近底部和真正触底还是两回事,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完全触底。但是我认为今后一两年是触底的关键期,这一两年如果真不触底的话,经济可能就出大问题了。但是这个触底不会一蹴而就,它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验证。我看9月份的数据出来以后,很多人挺乐观的,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当房地产投资下来以后,明年对产出会有一个滞后的反应,明年某个时候经济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但是总的来讲估计下调的幅度也不会很大。这个变化就是我们平常讲的L形。L形的含义是说它不会再下降了,就是拐过这个弯已经触底了,但是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反弹。它不是周期性的变化,它是增长阶段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进入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今后一两年是触底的关键期,也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超过以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可能有些因素对触底形成较大的冲击或者影响。比如说现在讨论得比较多的房地产泡沫的问题,金融风险的问题,我们有一些金融风险过去还绷得住,在快触底的时候就绷不住了,还有国际形势的变化、政策导向等等,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第二方面,新动能来自何处?大家对新增长动能讨论比较多,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平稳进入中速增长期,将能够稳定5到10年,但是能不能稳得,能不能有效益、可持续,和新的增长动能关系很大。这个中速增长期多长时间呢?中国现在人均收入是8000美元,发达国家已经达到4万美元,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中速增长期。新的增长动能来自什么地方?很多人认为是要创新,需要很多新的东西,其实真正的前沿性的创新带来的东西的边际量不大,如果确实对经济增长有很大拉动作用的话,可能主要也不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中国的所谓新增长动能,我以为大部分还来自于我们讲的老经济、传统经济,或者是发达国家已经有的,我们还没有的那种次新经济。

  这里边我想讲5个方面的新的增长动能:1、要素市场扭曲导致低效率领域的开放竞争,这是老经济+新机制。这里我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性垄断、基础产业领域的改革开放和竞争,像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金融等等产业,由于行政性垄断,造成大量的低效率,能不能开放市场?其实我们放宽准入最重要的是这个领域,我最近强调的比较多的是电信市场,一直讲要降低资费,能降下来吗?如果说我们现在能有一些民营资本为主的基础电信运营商进入,展开竞争,那就不是你让他降资费,是他自己要降资费。二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改革。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包括最近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我们可以做一个理论上的讨论,如果小产权房能在做了某种处理以后,让它的身份合法化,能够进入市场,农村集体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宅基地能够像三中全会讲的,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进入市场交易,一线城市的房价还会那么高吗?不会。所以对大都市圈的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强社会流动性等等都非常重要。

  2、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企业分化而出现的优势企业的成长,我国的经济过去6年下滑得太深,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完全消极的过程,其实是企业分化、竞争,好的企业脱颖而出,差的企业被淘汰的过程。大家已经注意到,包括最近的资本市场上,我看到有些上市公司的业绩,最近有所回暖,但是表现差异是很大的,有些表现很好,但是有些企业过去日子不错,但是现在已经不行了,分化已经出现了。中国必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话,将会有一批企业形成自己的长期稳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不会在所有的行业中都具有全球稳定的竞争力,但是一定会有一部分企业会有长期稳定的国际竞争力,它一定要经历现在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的过程。但是我们的政策导向是什么了?我们是推动、顺应这个过程呢,还是搞一些拉郎配?把好的企业和差的企业捏在一起,最后差的企业是不会好的,好的企业很可能也被拖垮了。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个潜力也很大,这属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我们还没有,但是我们还没有,或者我们还比较弱,包括研发、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些社会服务业,像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等。这些领域中间行政性垄断的问题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确实也有一个放宽准入的要求。很多情况下通过对外开放来拉动对内开放。

  4、互联网等新技术带动的实体经济优化配置、效率提升。这是老经济加上新技术,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像现在网约车、网上购物等等,这是互联网加到传统经济上,提升了它的效率。这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它提高了信息密度,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线上线下结合之后,大幅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成本,但是它也面临着与现有监管体制、利益格局的冲突,最近网约车监管条例引起的争议,就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

  5、前沿性创新带来的增长潜能。这里主要讲的比如说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等,中国在这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这方面要形成优势,在基础研究方面要有更多的制度的保证,对我们的创新体制和政策的环境提出了更高、更具挑战性的要求。

  我刚才讲的5个方面的新的增长动能,大部分还是出现在老经济或者传统的领域,中国还处在追赶阶段,过去我们主要是数量追赶,以后将是质量追赶。

  这些新的增长动能将怎么释放出来?还是要靠改革,主要是一些体制和政策问题要解决。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改革还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最后改革一定是和这个阶段增长中间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要结合,而且改革好不好、对不对,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要对增长的效果进行验证。这一段时间从宏观政策上来讲,需求政策还是必要的,有时候也是重要的,它主要起一个托底的作用,当经济大幅下滑的时候,低于潜在增长力的时候,可能有一些需求方面的特殊的政策,但是主要还是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的改革,来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所以改革需要激发新的增长动能,需要把一系列相关改革摆到优先位置,包括开放行政性垄断的基础产业的准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进入市场,完善竞争环境和政策,推动优胜劣汰、产业升级,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服务业,改变政府监管体制,调整相关利益格局,推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推动要素市场的流动和聚集。

  重点还是国企、土地、财税、金融、政府体制、对外开放等等领域改革的实质性的推进。这些方面的改革其实不需要什么新东西,十八届三中全会都讲得很清楚,应该说改革大的方向、重点领域,包括机制都讲得比较清楚了,关键问题是能不能落实。所以现在我们需要有一些实质性的、标志性的改革举措来显示改革的决心。所以这个转型期,刚才讲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是很多的,这个预期非常重要。但是一个脱离实际的增长率的指标,并不会稳定信心,这个预期主要是改革的预期,怎么稳定改革预期,我认为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激发潜在的能量。

  最后我想说一点改革的机制的问题,过去30年有一些成功的经验,现在也没有过时,比如说顶层设计和基层试验向结合,顶层设计就是指方向、划底线,你朝什么方向走,什么事要避免或者不能干,在这个前提下,到底一项改革措施管不管用,是不是可行,还是要靠基层企业,甚至个人大量的实验,改革实际上是创新,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要有这么一个过程,这样很多好的东西、管用的东西才会冒出来。这方面的案例非常重要,比如最近我们讨论国企改革问题,咱们另外一个会场今天也在讨论国企改革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找一些好的案例,据我所知,深圳的国资改革也是不错的,他们的一些案例是值得好好研究、借鉴和推广的。

  我知道几年前有一个民营企业华星光电,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深圳市政府投资了50%进去,后来这个企业慢慢发展起来了,有了竞争力,政府的资本慢慢退出,这就是国有资本应该干的事。据我所知,深圳市的国有资本现在更多的采取一种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运作,这都是很好的案例,地方和基层的案例要很好的研究、总结,好的再向全国推广。所以中速增长期这个状态怎么样,与供给侧改革到位直接相关,所以加快供给侧改革,使它取得实质性进展,使中国有一个稳定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中速增长期,它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