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4日16:45 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新浪财经讯 “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于2016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出席并发言。其指出,虽然香港在一带一路上有重大机遇,但目前来看香港的金融界在“一带一路”的参与度还是比较低的。马骏称,他接触的不少的香港金融机构和一些专业的服务机构,经常抱怨的一件事情,就是不知道大陆的一带一路项目到底是怎么规划,在哪弄,要多少钱。

  以下为发言实录:

  马俊: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一带一路”,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是“一带一路”对金融业的机遇,第二是风险和挑战,第三是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起什么作用。

  关于机遇有四个方面“一带一路”可以给金融业、金融机构带来很多机会,第一是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OECD有一个对今后几十年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预测,他测算的结果是今后20年当中,全球的基础设施的投资量需要达到15万亿美元/每年,差不多每年要2万亿多的概念。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做了一个测算,说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量每年达到8千亿美元,我们知道亚洲很多的国家都在我们的“一带一路”,按照发改委的说法是是我们覆盖的区域。

  全球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资产当中,绝大部分还没有投资到基础设施当中,全球机构投资者有多少的资产呢?至少是100万亿的美元,据估计说有5%的这些机构投资者资产投到基础设施上。

  一方面我们有巨大的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另外一方面很多钱还没有进入到基础设施领域当中。未来“一带一路”可以为基础设施创造更多的机遇,包括在60多个沿线国家的道路、铁路、油气管道、能源、港口,还有中国人特别喜欢搞开发区,商贸物流中心等等这些都是基础设施的项目。

  还有一点于此相关的欧美现在投资回报率非常低,不仅仅是中国资产荒别的国家资产荒更厉害,欧洲很多的国债是负利率,日本也是负利率。在欧洲我说给你1%的收益率好不好?他们非常激动。也就是说基础设施如果能够提供百分之几相对稳定的回报率,对全球的机构投资者来讲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机会。

  第二个机遇是贸易金融的机遇,最近中银香港有一个测算,未来十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量增长的年均增长率可以达到10%,最近几年全球的贸易增长非常低,有一些年是负的,所以达到10%的增长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这些机遇很大程度上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因此,相应的贸易结算、贸易监管等等很多的金融服务有很大的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国际化的机遇,“一带一路”的投资过程当中许多的项目是需要人民币来支付向中国采购的东西,包括向中国采购设备,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铁路设备等等,原材料、建筑、建筑服务、人工等等,因此会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重要的载体。

  具体来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会产生跨境人民币贷款、人民币ODI、人民币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方面的服务,这些钱出去以后还会导致一个人民币资产管理的服务,不仅仅是在国内有人民币资产和现金的管理,在境外也需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管理的服务。

  第四是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中国面临很严峻的环境挑战,但是“一带一路”国家当中有的面临环境挑战比我们还要更大。今天上午在邢司长他们那边做讲座的时候提到,印度新德里的PM2.5年均115,比我们北京的90还要高,我上午跟邢司长说笑话,我说你从北京搬到深圳可以多活好几年,其他国家有一些改善的需求比我们更大。

  还有一些地收入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低收入国家当中80%的污水还没有得到处理。中亚和中东他们缺水的情况非常严重,前一段我们在主持G20绿色小组当中沙特是我们重要的成员,我跟他们聊天,他们说在水资源的方面、水资源的管理需要大量的投入。

  这些都表明“一带一路”国家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需要在环保、新能源、节能、清洁交通、清洁建筑等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非常广阔,不仅仅在国内我们推广绿色信贷、绿色资金等等,绿色金融的服务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当中也需要绿色金融快速地发展。

  刚才何迪提到G20已经形成共识,这是去年年底我们中国提出的在G20要引入绿色金融议题得到了G20的批准,今年年初成立了一个G20的工作小组,由我们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经过9个月的努力我们把绿色金融写入了G20的公报,各个国家原来在绿色金融犹豫的一些国家,像中东的国家、东南亚的国家都开始对绿色金融有比较积极的态度。

  下面讲讲“一带一路”投资过程当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一个是政治和政策的风险,“一带一路”横跨欧亚、非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宗教信仰、法治、文化价值、经济发展企业治理方面等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有一部分的国家在政治的稳定性社会法制化不高,国际投资者往往会面临比较大的政治风险,讲得直白一点有些国家一会儿打仗了,一会儿政变了,这些都是我们“一带一路”投资过程当中要面临的风险。还有一些国家政策方面变化比较多,对外投资有准入政策,今天让你进明天不让你进,还有税收政策也是有变化的。

  作为“一带一路”投资者我想至少要在两个层面做好应对,第一个应对是充分评估政局和政治的风险,要了解这些风险以后才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决策,到底应不应该进入这个领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风险防范的措施。第二争取在国家的层面签署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协议,尤其是双边投资协议,在一定的程度上规避相关的风险。某些国家有必要签署双边的税收协议。

  第二个风险是金融市场与大宗商品的风险,很多的新兴国家体量比较小,资本市场又面临很大的跨境流动的压力,刚刚显示的图我们中国市场开放有3%,一般的新兴国家有20%、30%,开放度很大但是规模又很小,因此汇率的波动很大。很多新兴国家严重依赖于大宗商品,国家的财政依赖于大宗商品,经常性项目依赖于大宗商品,整个经济稳定的性,包括通货膨胀等等都跟大宗商品的价格非常挂钩。另外一个意义来讲,大宗商品的风险也会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的波动。

  对投资于“一带一路”金融机构来讲,我想应对至少有两个方面,首要就是充分了解和定量评估,要定量评估这些风险。只有充分了解评估了这些风险,才能在谈判当中让风险充分反映在定价之中,风险大我就要风险溢价。另外要争取用全球金融市场提供的风险对冲的工具,在合理的空间之下规避这些风险,包括相关的市场提供的各种衍生工具。我提到用合理的性规避风险,有些金融工具提供给你但是成本太高也不能要,有些领域当中风险确实是很难规避。

  第三是环境和社会风险,各个国家都有按自己国情制订的环境法律法规和不同的社会宗教系数,“一带一路”当中如果不充分研究和尊重当地的环境和社会规范,就可能出现污染事故和冒犯当地宗教劳工文化的事件,过去我国的一些投资者在一些国家做投资的时候也发现过一些污染事故,未来需要花大力气去防范这些风险,一旦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的话,不但是有参与投资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他的业务和声誉受到影响,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同时对国家形象的损害。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参与投资的机构应该在投资当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因素,对金融机构来讲应该在贷款和投资决策当中参照或者是采用绿色金融原则,这一点也是最近在我们G20金融工作小组提交给G20峰会报告当中明确提出的。什么是绿色金融准则和原则至少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赤道原则是银行用的,第二是责任投资原则是给机构投资者用的。初次要强化ESG信息披露,你可以倒闭这些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来强化他的投资和风险管理,采用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一旦你发了绿色债券进行融资,你要逼迫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把未来你做项目到底资金用到什么地方,做了项目以后环境效应到底是多少,是不是达到减排更节能,等等要向社会公布。

  使用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基础设施的投资商其实在供应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他是最大的投资者,他可以决定我用哪一个建筑商,我用哪些原材料和设备的提供商,如果他要求这些设备的提供商建筑商都是绿色的话,整个链条就可以变成绿色化。

  对外投资机构还要学会应用环境政府保险等环境风险规避工具,如果你买了这个保险一旦出现事故保险公司会帮你赔付,来支付环境补偿的成本。

  最后我想讲一点关于香港在“一带一路”投资当中的作用,首先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一带一路”的大部分资金需要从国际市场来抽取,因此香港资本市场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前面已经提到了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是光亚洲的基础设施每年就需要8千亿美元的资金,人民币的融资成本一般来讲比美元的成本来得高的,因为国内的利息比较高,比欧元、比日元成本来得更高,而且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很多年。毕竟国家的融资成本跟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的。

  “一带一路”项目当中的相当部分的支出还是以外币计价的,虽然有一部分会用来采购人民币的原材料、人工等等,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外币计价用来做全球的采购和当地的人工支出的。因此用外币融资可以降低汇率风险。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项目大部分的资金应该从国际市场融得,香港作为我们对外融资的主要窗口,香港的债券市场、项目融资、债券化市场等等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香港有很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同时连接着全球的机构投资者,香港本地提供的数据有200多家香港井管拘认可的机构,有150多家债管机构和很多的基金公司,这些基金管理几万亿美元的资产,这些公司当中相当一大部分他的母公司是全球的大公司,这些公司很可能管理几十万亿的资产。这个意义上有可能香港成为动员全国资产投资者参与“一带一路”投资重要的纽带。

  香港可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各种风险管理的人才、工具和手段,前面我已经提到了“一带一路”项目会面临不少的风险,包括政治、政策、法律、环境、价格、利率、汇率等等,由于全球主要的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都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香港在管理金融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比如香港可以提供各种衍生工具来管理一部分汇率利率和大宗商品的风险,香港的国际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机构,工程咨询机构,以及他们在全球的分支机构,也可以帮助“一带一路”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经济调查。另外香港的保险机构和环境风险管理专家也可以帮助项目进行ESG的风险管理和分析。综上所述,香港在为“一带一路”国际融资和风险管理方面可以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目前来看香港的金融界在“一带一路”的参与度还是比较低的,我接触了不少的香港的金融机构和一些专业的服务机构,他跟我们经常抱怨的一件事情,我们也不知道大陆的“一带一路”项目到底是怎么规划的,在哪弄,要多少钱。

  未来我认为,内地和香港应该考虑签署一个类似CEPA的关于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合作协议,为香港全面介入“一带一路”项目的规划、设计、融资、谈判、建设和管理、风控提供平台,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OPPO胜利因智能手机技术停滞

OPPO完全地复制了过往二十多年来,在饮料、保健品、家电和服装市场上一再发生过的“营销奇迹”。那么,为什么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

人民币不会也不该大幅贬值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是自我实现的预期在起作用。应对这一措施,短期内必须坚定地管理投资者预期与资金流动。中长期来看,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调低中国的货币存量,从根子上稳定中国的金融。

为何德国对中国投资态度突变

“德国作为商业重镇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政界和经济界有个互不干涉的传统,这就保证了商业活动的独立性。如果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筑篱盖墙,只会让自家企业懒惰。”

东北地区已陷入“资源诅咒”

营商环境恶化实际上是东北经济困局的一种表象,是结果而非原因。之所以出现营商环境恶化这一结果,是因为“资源诅咒”、劳动力外流和人口老龄化、体制机制滞后等掣肘性因素的存在。东北要实现振兴,需正视与解决好这三大掣肘性因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