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09:30 新浪财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并演讲。

  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其分析称,决定中国经济触底的三大因素是进出口、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三个因素目前都已经接近底部。但其也表示,经济触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反复探底的过程。

  对于经济触底之后如何走的问题,刘世锦认为,将是一个大L加多个小W型的走势,其也告诫,不要在希望能有几年前的高增速,“7%以上的增长都比较难”。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刘世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经济转型触底的过程性挑战”。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过去6年一直是下降的态势,到目前为止,还有下行的压力,对这个过程怎么看,涉及到对过去几年怎么看?现在怎么看?将来怎么看?这个观点是不一样的。

  我概括了一下国内的学术界、社会角度大致的看法,有三种:一种认为是周期性的波动,经济有高有低是周期性的,现在处于低谷,但是这种说法不能解释说为什么经济下滑六年还总不见底。第二种看法是中国还是一个后发国家,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有高速增长的潜力,比如有些经济学家前两年说中国8%的增长还可以保持二三十年,现在也还有类似的看法,但是现在感觉到这种说法和实际距离还是太大了,8%还能上去吗?上不去了。第三种观点就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观点,中国正发生结构性变化,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一个中速增长。这个判断是2010年,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团队提出来的,当时我们研究了国际上的一些经验,特别是东亚最典型的包括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些经济体经历了高速增长以后,无一例外增长速度出现了大幅缩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当然这是一个经验性研究了,以后我们就根据这些研究,提出中国经济从2013年开始也要下一个大的台阶,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

  当然,后来我们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比如说劳动力增速的放缓,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本人更多地还是想要说一个概念,我们国家大部分工业产品已经出现了历史需求的峰值,什么意思呢?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当年生产量或者需求量最大,或者说增长速度最高的那个点,都已经出现了,这个顶点出现以后,速度是肯定要回落的,总的来讲就是增长结构转换的观点。

  从这个观点来看,过去6年实际上是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的供求平衡点转向中速增长的平衡点。过去6年内经济有一些波动,有时候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短期看起来是有所走稳,然后我们就听到一些评论,说是稳中向好、稳中向上,但是没过几个月又开始下跌了。为什么呢?因为中速增长的平衡点还没有找到,或者说那个底还是没有找到的,当然现在也有人讲这个底到底存在不存在?什么时候才能触底?我现在就是讲一个基本的观点,中国经济经过6年多的回调,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底部,我是讲两个底部、三个指标。

  从需求侧来看,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的是高投资,而高投资中间20%—25%是基础设施投资,25%—30%是房地产投资,30%以上是制造业投资,而制造业投资直接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以及出口。所以中国过去的高投资主要依赖于过去的三大需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出口。要评价高投资是否触底,就要看这三大需求是否触底,我是有一个通俗的讲法——三只靴子要落地,现在看来这三只靴子基本上已经落地或者接近落地了。

  比如说房地产,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房地产投资的历史峰值是1200—1300万,2014年时,这个点已经达到了,达到了以后房地产投资就会出现历史性拐点。今年一季度以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出现了上升,甚至有些城市出现了暴涨,但这只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分化。但是我判断这种房价上涨带动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时间不会太长,大家也会看到,现在的房地产投资不是太火,房地产投资在今后一段时间基本上增长速度是比较低的,甚至是0增长。房地产投资这只靴子落地以后,从需求侧来讲,基本上就触底了。

  从供给侧来讲,刚才讲了三大需求往下走的时候,供给侧也开始往下走,但走得比较慢,于是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结果就是PPI连续50多个月是负增长,最多的时候达到负的5.9%。与此同时,由于出厂价格不停地下降,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迅速地变差,从2014年8月份以后,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工业企业的盈利是负增长的。其中,重化工业是严重地亏损,但是最近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特别是9月份的指标出来以后,PPI第一次由负转正,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最近几个月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我们注意到去年四季度以后,一些严重产能过剩行业里面的优质企业,比如钢铁业中的宝钢,它的主营业务都出现了亏损。大家想想当一个行业最好的企业,它的主营业务亏损的时候,这个价格还能再低吗?基本上很难低了。像钢铁、煤炭,包括石油等等,我们一个总的判断,我们广义上讲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最低点可能已经过去了。

  供给侧来讲,我特别看重这个指标,一个就是PPI由负转正,工业企业利润已经到了最低点,这是重化工业盈利的变化。刚才我讲是非常接近底部了,大家不要太悲观,感觉到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国际的形势悲观的很多,我们从整个大的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了,所以不要太悲观。接近底部和实现触底还是两回事,触底很可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次地验证。

  我的感觉是,经济触底很难一步到位,比如说因为最近房地产投资面临下滑,很可能会影响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总体来讲大的平台现在看逐步在展现出来,触底是一个过程,需要多次地验证。

  我特别强调一点,“触底”两个字,有人说一触底不就会反弹吗?所谓的U型、V型的反弹,但我认为,不会再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了,以后7%以上的增长都比较难,明显地回升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中国经济将来基本是先下,下到某个点基本上触底以后它得拐个弯,拐过来以后直接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平台,这个平台所谓触底的含义就是不再继续下降了,稳住了,但是这个平台上也会有一些小的波动,我的说法是一个大的L型,再加上若干个小的W型。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观察的就是这种平台在今后一两年能不能出现,触底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今后一两年触底也是经济最不稳定,不确定性超过以往,人们看法情绪分歧很大的一个时期,一些因素可能会给我们平稳触底带来冲击,有几个因素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房地产泡沫,我觉得部分城市有泡沫迹象,我就不展开说了。这个因素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泡沫破了会带来什么金融风险,包括财政上的压力,包括两极分化。当然更重要的现在泡沫起来以后,你要搞实体经济、要搞创新。

  第二,金融风险,经济中间的金融风险是不少的,越是到了触底的时候,越不容易绷住,需要适度释放风险,但也要控制大局,还不能打破全局性、区域性的限制。特别需要清楚一点,有些地方我看是为了稳增长,为了指标还要搞一些新的投资项目,你会看到这个投资项目实际上有些还是过剩的,有些肯定是要亏损的,但是为了短期的数字好看,他还要搞这些项目,这些项目实际上是在构成新的风险。

  第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前一段时间英国脱欧,本来是脱不了的,但是它脱了。最近美国的大选刺激性很强,形势又发生变化了,前两天股市又做出了反应,包括美联储的政策,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经济是不是带来冲击呢?今后一两年这些因素需要特别地关注。

  但如果说我们这样一个中速增长的平台如果能够形成以后,今后一两年,我们能够平稳地触底,根据国际经验,根据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大概我们今后这个平台持续个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是有可能的。

  当然我想说一下,有人说你说这个中速增长的平台,这个中速到底是多少?我不知道在座的怎么来想这个问题,我们将来很可能更多地还是要考虑一种状态,这个经济速度本身应该是个结果,关键我们得看你经济是不是稳住了,是不是真正有质量、有效率可持续,比如说我的就业是好的,我的财政收入是好的,我的风险控制住了、居民收入能够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对应的速度是多少它就是多少。我们下一步很可能需要转变一个观念,对速度问题我们首先是要追求一种好的经济增长的状态,这个状态所对应的速度它是多少就应该是多少,它是一个结果性的指标,或者说是一个预测性的指标。

  最后,我怎么看经济的L型增长,中国经济进入L型意味着长期低迷,这是什么心理呢?我看就像今天的天一样,很灰暗,没有信心。我说这个L型怎么样呢?到底怎么看L型呢?第一符合规律,进入L型不是什么坏事,你能够稳住很不容易,首先它是符合规律的,你去看看我刚才讲的东亚经济体,他们经过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后都进入L型,就是下了一个台阶,它是符合规律的。

  第二下台阶这个过程,我们才能优胜劣汰,才能转型升级,咱们老想说产业转型升级,这个东西你说谁愿意在那个地方去转型升级,日子过得好好的,谁愿意去淘汰、进步,没有这个动力的。你看看那些上市公司,比如说五年前形势好的时候,企业都过得不错,前两年形势不好了,最近的形势又有所好转,你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我看少数几个企业很少,往上走,但是有若干个企业已经不行了,分化了。分化了什么意思呢?有一部分企业转型升级了,将来能够活下去,有一部分是要被社会淘汰的,这个你说好不好?很痛苦,对于淘汰的企业确实不是个好事,但是对我们整个经济来讲的话是个好事,转型升级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

  第三我们现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讲新的动能,有好的经济增长的动能谁去搞那个新的经济增长的动能?创新容易吗?不容易,每人愿意创新,都是逼出来的。我们现在很多新政策出台了,逼着创新。

  第四就是改革,我们做了很好的部署,发了很多文件,但是现在落实不下去,我看改革还需要个很重要的条件,很多地方有些领域最后日子过不下去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的改革今后一段时间还是能够往前推的,能够往前推的改革就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不进入这个循环他不会改,逼得他不改不行了。最后在中速中档这个平台,它是一种状态,在这个点上才能稳住,而且具有可持续性,而且能够真正地追求质量和效益。这个平台我们进入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应该说还是很好的,包括我们已经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更长远的目标,实现它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当然L型一定要走好,特别是这个边要走稳,关键还是供给侧的改革,要把这个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地向前推进。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