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投资者纷纷将境外人民币回流至境内进行投资,低风险的债券投资倍受青睐,中国债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需要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怎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看待债转股和P2P存在的问题?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谢多在新浪长安讲坛上做出了解答。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第三部分 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时间表。应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经济交往、金融外交等各方面因素的需要,配合中国与国际经济金融逐步融合的进程而逐渐发展。在条件顺利、市场需求迫切时,开放步子就会迈的快一些;当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某些条件暂不具备时,开放进程就会延缓一些。
客观来看,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虽然已经开始,但是未来发展之路还很长。首先,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的比例还非常低。 目前中国国债的投资人主要来自境内,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的比例只占国债总规模的2%,远低于其他发达市场国家和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美国是一个赤字国家,但美国国债接近50%的比例是由境外投资者所持有。自去年以来的美元升值,实际上和境外投资者回到美国市场增持美元国债是有关联的。韩国国债20%以上是由境外投资者持有,日本是9%左右。如果人民币要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就要发挥更强的货币保值功能,让境外投资者逐渐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持有,不断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比例。
其次,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集中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产品。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境外机构对于中国其他类型的债券还难以充分识别风险,债券投资自然会选择持有国债和风险相对比较低的政策性金融债。目前,这两部分债券的持有量大体上占到境外投资者总持有量的70%。
前面提到,中国债券市场丰富的产品结构将更加有利于中国金融的平衡持久发展。逐步改变境外机构持有债券结构单一的现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通过口头号召就可以实现,而是主要依赖于中国不断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政策透明度。只有境外投资者认可中国各种信用主体,他们才可能会分散投资品种,改变单一的投资结构。
上面两个问题是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从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境外发行人是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机构,因此会遇到大量的涉及会计、审计准则方面的问题,债券评级的问题,还涉及到税收等问题。熊猫债的发展中还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新奇,例如伦敦、纽约这些先行市场,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发展到今天这样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成熟的投资者群体。当中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家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有各种跨境融资活动,他们正是在这些活动中逐渐探索,研究解决外汇管制、会计审计、评级要求以及税收等问题。在建设软环境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说,同其他领域的开放类似,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立刻完成的,不可能超越客观阶段迅速达到成熟市场的水平。
从引入境外发行人的角度看,中国还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熊猫债市场有序扩容。实际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投资者,对于境外各类主体的风险识别能力仍然较弱。专业投资者需要相当持久的研究来提高识别能力,但即使专业投资者也有失足的时候。即使作为中国非常高水平的专业投资者,在境外主体信用方面的把握能力也是比较弱的,个体投资者就更是如此,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方面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培育时间。所以,研究如何渐进有序地提高境外主体在中国市场上的信用水平和信息披露水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不可能寄希望于其他国家的投资银行家来解决,只能靠中国自身不断努力提高资本市场的整体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便利发行人,进行金融产品公允定价。应该说,我们的目标很清晰,但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熊猫债发行中,不但有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还有行业性、区域性的风险。识别这些风险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时期,难度更大。过去,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的发展总体上比较平稳,对于各种汇率风险、国别风险等的识别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当前环境下,谁也难以判断明天会发生什么情况,过去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都出现了,过去不会怀疑的事情现在都发生了。比如说,英国会不会退出欧盟?欧元是什么前途?过去从来没有想到如此大规模的负利率产品的出现,现在全球各种负利率的债券产品规模已超过十万亿美元。
因此,中国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怎样防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向国内的转移和侵蚀,这是现在遇到的非常重要且难以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停滞不前。我们不能为了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丝毫退缩,而是应该更好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这需要我们主动作为、继续前进,努力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全球系统性风险向中国金融市场转移和侵蚀。
从中长期来讲,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包括“完善债券发行注册制和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债券产品创新”。未来十年,中国债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体系中会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国际化和开放水平也会达到新的高度。只要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行前进,那么中国债券市场就具备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实现长远目标必定大有希望。
虽然长远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也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由于内外部因素交织,既要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又需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包括金融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调整,因此,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暂不具备全面开放的条件。人民币加入SDR并不等于或者说如其他国家所希望的,就能短时间内在储备货币上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不能有丝毫急躁,要有“煲老汤”的耐心和定力。想把中国改革开放这篇壮丽篇章做好,不在于一天两天,不在于一时一刻,需要的是坚定不移,把握节奏,持之以恒,有序推进。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专业问题,包括风险管理、法律、会计、税收等等,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经济金融界的同仁们共同努力,也特别期望学习经济、金融、法律、财政、税务的同学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多地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中。
应该讲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是一个一笔就能画成的美丽长卷, 需要我们每个参与人每一天的细笔勾画。前两天,华为任正非总裁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中国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发展中国金融市场也要有这样的精神,一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实事求是精神。我相信,依靠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将会面临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我今天的汇报就到这,谢谢大家!
(实习编辑:李萌)
更多演讲实录请点击链接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郑伟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