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5日15:00 新浪综合

  新金融的新监管时代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这是一个集混业协调监管、穿透式监管、新技术监管等多重考验于一身的新监管时代。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丽娟

  金融业无疑是一个对监管要求甚高且极为敏感的行业。

  近年来,金融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同时也潜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中央反复警示并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行三会”为主的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推进金融业合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金融业态迎来换档转型期。

  过去一年多里,针对网络借贷、校园贷、现金贷、大资管等一系列的监管政策逐一落地并仍在持续推出。与以往较为单纯的金融监管不同,这是一个集混业协调监管、穿透式监管、新技术监管等多重考验于一身的新监管时代。

  今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强调了四大原则: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改革、实体、监管、风险是金融工作的关键词。

  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新金融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监管又如何应对未来的技术与模式创新?12月9日,《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在京主办“2017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来自监管层、企业、研究机构的约50位嘉宾对此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服务实体,彰显普惠

  金融与实体共生共荣,离开了实体经济的根基,金融业即成为无源之水。这是所有金融从业者必须认清的事实,也是决策层去杠杆、强监管的意图所在。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云泽说,新金融有“三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金融尽管引发了巨大变革但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其发展初心应当仍是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那些习惯躺着“钱生钱”乃至空转套利的从业者来说,真正做到服务实体经济并不容易。而新金融的发展,或许提供了一些可行途径。

  新金融依靠互联网技术、去中心化手段、长尾理论等,可以更便捷有效地将金融触及更广泛的领域。因此,普惠性就成为新金融的题中之义。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说,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包含普惠金融的内容,不只是面对企业、产业,而是面对所有个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坚持惠民导向,以可负担的产品为有真实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有尊严和有效的金融服务。

  现实是,实体经济也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产业边界逐渐打破,迭代创新加速,这样的趋势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具备求变思维。

  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道出了其在融资过程中曾感受到的无奈,“银行开展业务时审批流程过于复杂,申请时审批一遍,资金使用时再批一遍。一边是授信额度使用不足,一边是资金使用计划迟迟批不下来。”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刘珺认为,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投贷联动、产能结合、T型能力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普惠金融。其中,政府的作用很重要,尤其是支付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础科学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等,都需要政策来进行必要的规范和引导。

  具体操作上,中国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邱寒说,金融机构要从理解客群、切入场景、提高效率这三点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包括明确服务对象是谁,实现等客上门、主动了解客户的转变,利用科技提升服务能力,等等。

  同盾科技首席产品官邱维芸则从技术角度谈到,金融机构要理解数据的价值并及时进行共享,将科技与场景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及相关机构已充分意识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极端重要性,新金融的出现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原来金融服务的模式与效率,成为践行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推手。

  拥抱监管,合规发展

  2017年,堪称新金融的规范之年。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监管政策陆续落地,关于百万亿资产管理的新规近期也已公布征求意见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更是为协同监管、穿透式监管提供了制度和机构保障。

  在本次论坛上,多位来自监管部门的人士介绍了最近的监管政策及未来的监管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姚前说,面对金融科技创新存在的诸多风险,要以协同监管、行为监管、穿透监管、依法监管为抓手,补齐金融监管的短板。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科技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防范和划界能力。

  中国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刘志清谈到,有效防控风险首先要充分掌握信息,利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形成合理的风险分析判断。既要防止夸大风险、过度监管,抑制过度创新,又要避免忽视风险、监管不足乃至累积“灰犀牛”风险。其次,要正视金融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这一客观实际,既要在风险管理上未雨绸缪,防范“黑天鹅”风险,又要强化事后监管,增强危机应对能力,防止次生风险。

  中国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介绍说,保监会准备进一步强化监管,依靠金融的审慎监管原则,发挥偿付能力监管在风险防控中的核心和龙头作用;补齐短板,深入推进保险偿付方面的二期建设,从资产端、负债端、资本端和资产负债匹配四方面完善保险行业的监管规则,并更好地防控资本市场的未来风险。

  监管新政不断出台,机构的合规化加速,监管与创新、发展与稳定正在逐渐形成新一轮平衡。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目前互金的发展对监管形成了五方面挑战:其一,数量多、变化快、业绩分散,很难掌握真实情况;其二,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监管也会有新的业态;其三,事前难以预警,问题高隐蔽,难核实;其四,涉及人群众多,事后处置难度大、风险大;其五,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容易造成监管真空。

  日前,央行、银监会《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刚下发,在美上市的趣店集团就发表声明表示,将完全拥护、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新政。在本次论坛上,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也都表达了拥抱监管、合规发展的态度。

  拍拍贷CEO胡宏辉表示,互金的产生是市场需求使然,如今科技的加入让金融发展得更快,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风险,因此更有了监管的必要性。

  在e签宝CEO金宏洲看来,当前的监管仍不够“强劲”,仍有滞后,需要提升监管科技的力度。

  光大云付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说,强监管是金融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有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传统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

  新技术,新挑战

  尽管行业正处于转型阵痛期,但是关于整个新金融的市场前景,业界多持乐观积极态度。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成熟,金融服务与新技术融合是必然趋势,更广层面的金融需求将被唤醒。

  这场新金融的变革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是技术能力与服务能力更强的公司。

  关于区块链,姚前认为,该技术目前的市场呼声很高。业界不仅要鼓励技术创新的应用,更应该加快做好相关的研究和场景应用,这是发展的大方向。

  谈到大数据,凡普金科副总裁白柏认为,数据业务的应用对普惠金融的实现有很大帮助。监管层可以在数据的融通和共享,在征信、反欺诈等方面落实更多政策,这样会更有助于企业识别用户。

  新技术对金融业的改变已成现实,并且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演化,这无疑给监管又带来了新的课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研究员刘新海说,数字技术带来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负面影响。首先是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很多消费者、小微企业的信息就能轻松获取,需要注意边界问题,特别是消费者的隐私保护。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秦海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监管不能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必须形成一个以金融监管机构现有的规则框架为基本内核的全金融服务生态和产业生态的监管体系,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纳入到一个框架里面。

  至于是否真正依靠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认为有三个判断标准,第一要有合理的规划,量力而行;第二要有牌照、资质;第三对集团化的平台要综合监管。

责任编辑:孙剑嵩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