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7日16:09 财经国家周刊

  新三板基金寻找“接盘侠”

  延期还是找人接盘,成为新三板基金管理者与投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李欣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基金产品出现了到期小高峰。

  联讯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共有125只到期的相关基金理财产品,这与2016年全年仅有41只到期理财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到期小高峰的集中来临,源自近两年来基金管理人对于新三板市场的美好预期和激进投资。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3533只新三板相关基金理财产品成立,2016年共有3722只新三板相关基金理财产品成立。其中,2015年新三板基金“2+1”(两年投资期+一年退出期)的产品不在少数。

  有新三板投资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结合当前新三板市场的大环境,上述产品多数可能都无法按时退出。延期还是找人接盘,成为新三板基金管理者与投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到期后的四种选择

  “刚有新三板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奔着套利来的。市场对于新三板的认识有很大‘误判’,都觉得新三板是个炒股的地方。” 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剑波如是评价。

  特别是在2014年以来,新三板基金的成立往往带着巨大的市场红利预期。

  然而,新三板市场未如预期那样快速发展。流动性缺乏、估值上不去、企业“出走”IPO……种种“遭遇”,让基金管理人对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规划纷纷折戟。

  有产品即将到期的新三板基金管理人表示,2014年寄望于三板企业转主板、集合竞价等利好市场发展,跟风发了“2+1”的新三板基金。但事后政策走向不及预期,虽然2016年新三板创新层推出,精选层也在酝酿,可相关政策停留在探讨阶段,具体落实缺乏明确时间表,对行业影响巨大。

  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市场点位较高时发行的新三板“2+1”基金,无疑在退出时难上加难。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2017年下半年还将至少有83只新三板投资基金到期。此外,一些并未公布到期时间的基金理财产品(包含新三板企业投资标的)亦存在今年年内到期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下半年到期的基金理财产品中,有13只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0,还有15只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负。因此,这些基金的产品到期日来临时,投资人的选择亦受到市场各参与方的关注。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表示,目前基金到期主要有四类选择:

  第一类是基金管理人与出资人协商进行延期,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基金的选择。主要原因是赔了钱,出资人不愿意退。

  同时,由于市场流动性缺乏,即使企业利润增长较大,估值有所提升,账面有浮盈,也同样不容易退出。

  第二类是将基金卖给其他私募基金。只要新三板基金所投标的企业有成长性,仍可以溢价出售;当然也有打折出售的情况,基金管理人亏一部分卖出,以给出资人一个“交代”。

  张驰介绍说,他也接触并接手了一些到期基金。核心还是看标的是不是足够优质。如一家每年利润大致有40%左右增长的新三板标的,便选择了溢价接盘。

  想接到便宜的“好货”,这是接盘基金的普遍心态。问题是,如果想得到现在的“便宜”,就必须打压之前投资的基金。如一家当年机构定增进入时估值3个亿的企业,现在连1个亿都无人问津,如果要“被接盘”,前边的投资人势必要亏着出局。

  第三类是涉及拟IPO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清理“三类股东”。所谓三类股东即资产管理计划、契约型基金和信托计划。此类契约基金需要卖给其它有限合伙基金,以改善新三板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而要到主板排队资格。

  第四类,是资金实力强的基金管理人把出资人的资金接过来,替原基金管理人兑付。这种主要是私募基金之间的转手。

  谁来接盘?

  接盘看似机会,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特别是2014-2015年的很多项目,由于当时普遍存在被高估的情况,基金接盘并未如预期顺利。

  文化行业投资人曹海涛介绍说,他曾接触过一个不错的项目,其在2015年的估值即达到8亿元,但两年过去了,这个项目的估值并没有增长。且潜在的并购方也不愿意以高于估值水平的价格并购该企业,这与此前投资人的预期形成差异。“矛盾”并不好调合,导致退出难以推进。

  那么到底谁来做接盘基金?有市场人士用“博傻”来形容接盘基金的存在。

  “接盘基金可以说是个噱头。有了它,首先是和投资人比较好谈,满足客户需求讲故事。”上述市场人士进一步表示,这正如募资需要结合市场关注度和需求。市场往往需要不同类型的热点,从早期PE募资投资拟上市A股企业、产业基金为并购募资成立并购基金、天使基金募资潮,再到新三板基金募资热,接盘基金则是当下一个“热点选择”。

  曹海涛表示,自己也接触过一些投资项目,希望“被接盘”,但在当下整体股权投资市场有所回撤的大环境下,接盘需要慎之又慎。

  接盘基金遭遇的问题对企业也有直接影响。有新三板企业董事长表示,因与新三板基金签有回购协议,当基金到期需要转让时,要么找资金回购股份,要么寻求“被并购”。当前大环境下,产业投资在一级市场上越来越谨慎,被并购也要“碰运气、看机会”。

  “如果不能成行,只有开会延期,投资人当然不希望这样,可是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上述市场人士说。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