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15:07 《能源评论》

  深改组1000天的启示

  文·赵义

  9月24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深改组,是中国改革的总牵头机构。近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27次深改组会议,通过了162份文件。对近三年来改革的进展,深改组有个评价:从评估的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进展顺利,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上已经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框架正在逐步确立。

  仔细梳理这27次会议和162份文件,我们可以粗线条的总结为三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相关改革的顶层设计,即为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一部分是关于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比如让人民在改革中有更大的获得感,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的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等等;第三部分是关于改革执行的要求和方法论的指导,比如对执行的问责和督察,消除“中梗阻”等。

  这三部分是个有机的整体。指导思想是灵魂,顶层设计是改革路线图,改革的落实是关键。指导思想说的是为什么改,改革路线图说的是改什么,而落实就是怎么改。从实际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深改组规划的改革路线图是实事求是和富有针对性的,改革的执行和改革方法论成了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怎么改”更成了攸关全面深化改革成败的关键。

  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中国是一个内部情况分化比较大的大国。这直接决定了两点,一个是中央层面的统一性的要求日益迫切。要发挥大国优势,就要有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监管体系等等。十八大后的全面深化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体制机制上去掉地方保护主义的羁绊,无论是司法体制改革、纪检监察体系改革、环保监管体系改革等,莫不如此。

  比如,深改组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开展这个试点,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据环保部有关人士介绍,垂直管理后,环境监察将细分为“督政”和“督企”两个层面。所谓“督政”,就是省级环境监察部门通过派驻等形式,对市县两级政府的环保工作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的话说,垂直改革就是要切实解决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变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的状况,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显然,相对于“督企”,“督政”制度的固化,才是本次垂直改革的一大突破。所以,垂直改革才被称作环境治理的底盘性制度改革,是国家环境治理体制的重大变革。这个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在纪委体系上也是同样的。深改组会议通过的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在内的三个提名考察试行办法,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增强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除了统一性要求,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一点还决定了,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的实际情况差异比较大。任何顶层设计都必须考虑在不同地方落实可能碰到的障碍、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的差别以及如何为因地制宜留下空间。没有这种弹性空间,一项重大改革在落地中很可能会走样。因此,深改组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非常注重试点的方法和鼓励各地的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尤其是鼓励地方和基层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治理、双创等方面积极探索,切实解决问题。“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

  27次深改组会议决定的试点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和民众利益都有紧密关系,试点所提供的经验以及试点的推广,对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在主体责任追究的背景下,很可能不少官员会对改革抱有不作为的心态。这种不作为也不是完全不做事,而是做一些表面功夫,眼睛盯着上面或者别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近三年来,深改组的会议越到后面越强调改革的执行问题。这包括强化督察职能,明确划分不同改革责任主体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在用人导向上释放强烈的政治信号,决定加大改革实绩考核权重,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正确用人导向。

  总结起来说,过去近三年,深改组总牵头的全面深化改革涉险滩、动奶酪、啃硬骨头,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结束了一段时间以来改革实际上的“停滞”局面,可以说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当然,围绕“改革”本身的问题也在暴露。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时不我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窗口期不容错过。下一步,如何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试点的作用,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探索动力,是“施工高峰期”的核心课题。

  (作者系《南风窗》执行主编)

  文章来源于《能源评论》杂志

责任编辑:陈楚潺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相关阅读

房地产降温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当前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中,房地产可能是极少数安全、稳定且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而限购政策带来的楼市可预期的降温,极大降低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一线城市更应拥抱分享经济

一线大城市的地方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政策代表了对于分享经济的态度,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将会采取何种态度和政策的风向标。限车门槛已经不低,勉强可以接受,限车又限人的政策风险是网约车这一分享经济业态的不可承受之重。

滴滴的尴尬背后是政企关系失衡

市场型企业的大量出现意味着税收征缴、统计监测、货币发行等传统上由政府进行的事务也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市场型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配合,最大限度地收获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避免福利损失。

政府为啥不忍心对楼市下狠手

过去几年的经验再次证明,楼市泡沫固然带来种种问题,但离开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也是难上加难。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爱恨交加、左右为难的心态,导致它们很难对楼市祭出重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