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当艺术家与空间相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16:06 财经时报
这是一个空间和一个艺术家的相遇。空间:巴黎大皇宫,艺术家:安塞尔·基弗(Anselm Kiefer)。 大皇宫,为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建,顶部全部采用钢架加玻璃的结构,通过玻璃自然采光。中殿穹顶高达45米,精巧严整的大工业时代风格堪比埃菲尔铁塔。 安塞尔·基弗,生于1945年,成长于战后的德国,曾师从艺术大师波于斯(Joseph Beuys)。 从各方面来说,这一相遇都是纪念碑式的。无论是展出空间及作品的尺寸,还是艺术家在当代艺术史中的位置。 于是展览被命名为“纪念碑”:从2007年起,大皇宫每年将邀请一名艺术家做一个“纪念碑”,基弗当选为第一人。 设想一下,把这个曾举办过20世纪最负盛名的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场地,交给一位单枪匹马的艺术家,这将是怎样的挑战? 基弗毫不胆怯。目前他位于法国南部的工作室就改造自一座旧工厂,他适应巨大空旷的空间环境。大皇宫令他着迷,“作为一个展览场地,它非常新奇,它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室内。大皇宫,尤其是在夜间,好似宇宙。我们能看到星星。这是个朝向无限的开放场地。” 于是,他将自己的展览命名为“星辰坠落”。组成宇宙的所有星体,每天都有一些在诞生和死亡,如同人类。当一个星体死去,它将爆炸,各种各样的碎片和尘埃崩裂到无限遥远,漂浮在宇宙中。后来这些物质又汇集、凝结起来,形成新的星体。“星辰坠落”包含了宇宙的新陈代谢,自然与人类的循坏运动。 除去三件装置作品,基弗把所有的作品按主题系列放入了七间水泥房子里,并把七间房子在大皇宫的长形中殿一字排开。 七个四四方方的灰白水泥盒子,高大厚实如厂房或堡垒,在大皇宫拱顶下的阳光空地拔地而起。三件穿插在房子之间的装置作品也是灰白调子,以水泥、钢筋、铅板、玻璃等为材料,体量巨大。在象征工业文明的大皇宫中,在它那设计精密的金属质地的优美弧线中,这片异质的废墟令人惶惑不安,战争遗迹或工业残骸?历史在空间中凝固、展开,像一个悲怆的寓言。 空间化的历史叙事很早就进入了基弗的思考领地。他的作品构成从视觉形象出发,但从来就不只是视觉形象,而是哲学与诗。 土地、星空、海上航行、植物标本构成了平面作品的基本题材。装置之一是他著名的铅片玻璃大书。层层深灰色的铅片做成微微打开的旧书页,之间插入大块玻璃碎片,坚固与极度的脆弱形成惊心动魄的反差,如同人类文明,看似强大却时时徘徊在毁灭的边缘。 基弗被归为“新表现主义”艺术家,然而他的作品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呈现”,他想把自然与文明中实有的物质和形象最大程度地还原在画布上。这种努力有时近乎疯狂,他把画布放在空地上日晒雨淋,往上面泼酸液和土。画面的红色不是油彩而是铁锈,如果能找到自然界中现有的颜色物质,他就不用油彩。 颜料加入了沙子、黏胶甚至唾液、头发,还有各种植物:稻草、树枝、荆棘、向日葵、蕨菜、棕榈。所有这些材料的实验和创新不是为了造型,而是实现某种感知的物质化。 他不满足以象征的手法表现自然的力量,而是把它们拿出来让人触摸,让人行走在死去的植物和废墟瓦砾之间。他创造了一种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暗示的、隐喻的,而是爆发的、压迫的,甚至令人恐惧的。 基弗对艺术生活化的观念并不认同。杜尚虽好,一次足矣。艺术生活化的口号在打破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对今天艺术的退化也功不可没。在电视、广告、各种影像充斥着人的生活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说艺术就是生活,然而基弗坚持艺术仍是另一个层次的东西。 艺术唤醒我们去看,或许还能唤醒我们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唤醒我们对于宇宙关系的意识。在这个时代,这种审视带来的可能不是愉悦,而是悲剧的愉悦。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