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新职业观察(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17:04 《企业文明》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罗双平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笔者对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个人发展与组织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岗位(职业),确定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培训、轮岗和行动计划,制定出具体措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获得最大成功。

  从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可以看出,一是员工的发展必须与本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员工的生涯目标必须同本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员工的成才必须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是企业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因为员工在这个企业工作,在这个企业发展,只有企业有需要,员工才能发展。如果不考虑企业的需求,只考虑个人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意义,生涯目标就很难实现。企业没有需求,也就没有位置。二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是岗位的选择,也就是在自己所在的企业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不是职业的选择。一个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岗位,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个性的员工,员工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岗位选择和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操作流程与方法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六个步骤:自我分析、环境分析、岗位选择、生涯目标抉择、生涯路线选择、具体计划与措施。其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自我分析

  人都有长有短。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用己之长,避己之短,才能对自己的岗位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才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

  自我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自己的绩效、成果;自己的情商和心态;在社会中的自我,即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权力、义务、名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看法等。自我分析的方法有:自我测试法、计算机心理测试法、笔迹分析法和自我评估法。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分析,请参阅笔者撰写的《职业指导与事业导航——职业生涯规划技术》一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2月)。

  环境分析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成长和发展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俗话说,适者生存。所以,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特定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或挑战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以发展与实现。

  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1.组织环境分析

  组织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组织的发展战略分析、组织文化分析、组织的发展阶段分析、管理制度分析、岗位任职资格分析、用人机制分析、人才需求分析以及用人标准分析等。分析的重点是本企业的未来人才需求和用人标准。

  2.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法规政策环境、人才市场供给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环境、科技发展对职业稳定性影响、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影响、文化环境、人文氛围环境以及社会价值观环境等。在这些社会环境因素中,要重点分析科技发展对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稳定性的影响。

  3.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模式变化、经营环境变迁、经济国际化、经济增长率、经济景气度、经济建设速度等。分析的重点是经济环境变化对人才需求以及素质与能力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岗位选择

  岗位选择是人生事业发展的定位问题。岗位的选择,重点考虑三个匹配,即性格与岗位匹配、兴趣与岗位匹配、特长与岗位匹配。

  1.性格与岗位匹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性格的人来做。这一点是不能含糊的,如果一个人从事了不适合自己性格的工作,如一个性格外向、大大咧咧、马马乎乎、不拘小节、敷衍了事的人,从事财务工作,自己会感到很不舒服,组织上对此人的工作绩效不会满意,自己也不会长期在这个岗位干下去,即使在这个岗位工作,也不会有好的绩效。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自己的岗位时,要首先考虑自己的性格与岗位的匹配。

  2.兴趣与岗位匹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如果从事了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干起来就没有劲头,工作就不会主动,往往是被动地应付。对工作持“应付”态度,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一个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就要考虑兴趣与岗位匹配。如果自己对某项工作感兴趣,工作就有积极性。感兴趣就要钻研和投入,钻研和投入必然产生好的绩效,工作干得漂亮。据研究,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工作不感到疲倦。而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筋疲力尽。因此,兴趣与岗位的匹配是职业生涯规划应当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

  至于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的问题,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是“爱一行,干一行”,因为对特定的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容易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很容易融工作、生活、事业于一体,更加有利于人的才能发挥,更加有利于人的事业发展。至于“干一行,爱一行”,这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较强的毅力,需要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其智商、情商较高,具备比较全面的能力,也能够适应某些岗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付出一定的代价。

  3.特长与岗位的匹配

  特长是一个人的强项,是一个人的特点,是一个人的天资。如果一个人的特长与岗位吻合,就很容易成功。如某人有音乐特长,音感非常好,你把一首歌曲放三遍,他就能不走调地模仿出来;而没有音乐特长的人,让他听十遍,也模仿不出来。这就是有没有特长的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强项,只不过是有的人没有发现而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通过自我分析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与岗位匹配,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抉择

  在确定了岗位后,就是目标抉择问题了。人生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生涯目标,这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和可能性加以设计。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所以目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但确定目标的方法是相同的。下面将其基本要点作一介绍。

  符合社会与组织需求

  制定职业生涯目标,如同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有市场,才有“生产”的必要。故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要考虑到内外环境的需要,特别是要考虑到社会与组织的需要。有需求,才有位置。

  适合自身特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就是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这些特点就是个人的优势。将目标建立在个人优势的基础上,就能左右逢源,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自己的特点与自己的目标方向一致起来了,才能长驱直入,事半功倍。

  高低恰到好处

  人的生涯目标,应追求符合实际的远大目标。在与实际相符合的范围内,自我确定的目标越高,其发展前途也越大。此外,有了远大目标,能起到激励作用,能促进学习,改进工作方法,为达到目标而发奋工作。所订目标如果仅限于自己已发挥出的能力范围之内,只求工作轻松省力,回避新的激励,结果就会使人陷于畏缩不前、消极保守的状态。

  当然,目标也不能过高。如果目标过高,则使人飘逸在幻想的高空,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一事无成,目标就失去意义。盲目地过分提高目标中的“勉强度”,也会因好高骛远而招致失败。

  那么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呢?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个人的经验、素质水平和现实环境的条件是我们制定目标的依据。比如建房屋,在经验不足时,可先做小房子,当有盖大房子的经验时,便可超出常规盖大房子,盖摩天大厦。如果一点没有盖小房子的经验,却突然要制定盖大房子的目标,这就不现实可行了。

  幅度不宜过宽

  在设定目标时,目标幅度是宽一点好,还是窄一点好呢?一般来说,专业面越窄,所需的力量相对较少。也就是说,用相同的力量对不同的工作对象,专业面越窄的,其作用越大,其成功的几率越高。所以,职业生涯目标的专业面不宜过宽,最好是选一个窄一点的题目,把全部身心力量投放进去,较易取得成功。

  长短配合恰当

  生涯目标的确立,应该是长短结合。长期目标为人生指明了方向,可鼓舞斗志,防止短期行为。短期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保证,没有短期目标,也就不会有长期目标。特别是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通过短期目标的达成,能体验到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乐趣,鼓舞自己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但是,只有短期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方向,看不到远大的理想,也会影响奋斗的激励作用,还会使人生发展左右摇摆,甚至偏离发展方向。因此,目标的设定至少应当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具体几年为一个目标阶段,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

  同一时期目标不宜多

  在前面谈到目标幅度不宜太宽,现在又提出同一时期目标不宜太多。这两点有什么区别,是否涵义相同?这两点是不相同的。目标的幅度变窄,并不等于目标数量可以减少。如从事人事人才研究的某个人,把目标定为:“要成为薪酬方面的专家”。这个目标,就幅度而言是变窄了。但就“薪酬研究”而论,仍然可以设定很多目标,如公务员工资研究、事业单位工资研究、企业工资研究、岗位工资研究、绩效工资研究等等,可以设定很多个目标。目标即为追求的对象,你见过同时追逐五只兔子的猎手吗?别说五只,就是两只也追不过来,因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不是说你不能设立多个目标,而是你可以把它们分开设置。具体说,就是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设定一个目标,拉开时间差距,实现一个目标后,再实现另一个目标。

  目标要明确具体

  目标就像射击的靶子一样,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从事某一专业,到哪年,学习哪些知识,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明确、具体地确定下来。

  如果目标含糊不清,就起不到目标的作用。如有人打算决心干一番事业,具体干什么,不知道,这就等于没有目标。自以为有目标,而没有明确的目标,不仅起不到目标的作用,还可能造成假想。投入了时间、精力和资金,却起不到“攻击”目标的作用,十年过去了还是一事无成。

  无论是什么目标都应有“度”的要求。所谓“度”,一是时间,二是高度和深度,只有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才能成为明确的目标。

  目标要留有余地

  生涯目标要留有余地,就是要留有机动时间,即便发生某些意外,也有时间和精力机动处理。实现目标的时间安排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在工作安排上不要刻板,要灵活机动。在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完成时间和做法可以调济变换。不同的要求,有些可以提前,有些可以拖后。身体不适,外部干扰过多,可以暂放松些;其它事情较少时,可以多抢几步。只要总的进度不慢,职业生涯目标就能实现。

  职业生涯路线选择

  在确定岗位和目标后,如何从现在的岗位出发到达目的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有一个路线选择问题。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要考虑三个要素:1.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2.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3.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第一个要素,是通过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念、理想、成就动机等因素分析,确定自己的目标取向。即,自己志向是在哪一方面,自己非常希望走哪一条路线。这是一个人的兴趣问题。

  第二个要素,是通过对自己的性格、特长、智能、技能、情商、学识、经历等因素分析,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即,自己能向哪一条路线发展。也就是说,自己走这一条路线,是否具有这方面的特长,是否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这是自身的特质问题。

  第三个要素,是对当前和未来的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分析,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即,内外环境是否允许自己走这一条路线,是否有发展机会。这是环境条件问题。

  对上述三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这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在路线选择时,要综合分析这三个要素。其分析过程如图2所示。

  制定具体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生涯目标发展路线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环节。没有实现目标的行动,就不能达成目标,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和生涯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绩效?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如何提高你的业务能力?等等,都要有具体计划与明确措施,同时要明确每项计划的起讫时间和考核目标。并且这些考核目标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图2 职业生涯路线分析过程图

  (责任编辑:郝幸田)

  作者简介

  罗双平,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技术研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从岗位胜任到绩效卓越:能力模型操作实务》、《职业选择与事业导航——职业生涯规划技术》等多部著作,录制出版《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分析技术》、《工作绩效量化考核技术》、《岗位工资设计技术》、《能力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人事管理操作技术实务》等多套VCD教学片,在全国公开发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