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博物馆:人才资金法规存在巨大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 22:59 市场报

  本报记者 刘阳

  服务:人才奇缺

  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三馆免费开放这一举措的逐步推广,几乎所有已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都加大了人力投入。目前增投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展品和典籍的保护、参观秩序的维持等岗位上,但现有人员的配置仍然不足以应对免费开放过程中接踵而至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

  作家梁晓声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担忧,来自事情的另一面。他认为,与博物馆不同,基层文化馆在免费开放初期更可能遭受的不是人满为患,而是门可罗雀的冷遇,“在经济利益的挤压下,近年来,基层文化馆、群艺馆已经失去了大量的人才!”没有师资,没有管理人员,如何吸引公众重新走进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如何让近乎枯竭的群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梁晓声指出,人才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同样的担忧,也出现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那里。他指出,中国农村的老百姓,不是不爱读书,不是对知识没有渴求,而是不知道在哪里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引导老百姓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推卸的任务”。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人力的投入来完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共文化服务的难度在于乡镇和村。不能要求老百姓都跑到县城里去看书,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服务到位,否则‘均等服务’就只是一句空话。服务体系的问题是大问题。”陈力说。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则认为,在加大人力投入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改革、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也至关重要。”

  资金:严重缺乏

  就我国目前的博物馆基础设施来看,能够达到恒温恒湿水平的仍是少数。而观众人流量的增多,无疑对珍贵馆藏的保护构成了更大的威胁。设施的保障、人才的投入,都要求资金跟得上。如何填补资金缺口,成为三馆免费开放的瓶颈。

  江西省婺源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婺源博物馆馆长詹祥生,作为来自基层的一线工作者,更多地体会到了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资金的巨大缺口无疑是许多基层博物馆无法正常运营的主要原因。他说,免费开放一经实施,基层博物馆随即面临一场措手不及的战役,“大量观众涌入,工作量、工作费用成倍增长,博物馆没有能力接待,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文物安全难以保证,服务质量更是跟不上”。

  与来自基层博物馆的经费困难相比,陈力坦言,由于国家财政的大力帮扶,国家图书馆在资金上的缺口显然要小得多,但是,按照国家的分级财政保障体系,基层文化服务需求量最大的乡村在公共服务项目上资金严重缺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本身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国家中央财政必须加大投入。”

  除了政府投入,公共文化场馆在资金上能否另辟蹊径?中国国家画院画家李延声认为应该“学习国外的文化政策,依托基金会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进行运营。同时,在基金会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逐步完善基金会法律制度,加强对基金会及其运行项目的法律监督。”

  法规:极不健全

  今年2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条例,今后美术馆、科技馆等将纳入博物馆范围,受到立法调整。这意味着,美术馆、科技馆也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

  对于政府的这项举措,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给予了正面回应:“美术馆作为艺术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类型,是国家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也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义务”。他指出美术馆与作为长期固定陈列的博物馆有差别,它承担了大量反映当前美术成果的任务,在兼顾美术馆的这个业务特点的基础上,中国美术馆正在扩大免费范围,逐步采取全部免费的特殊措施。

  中国美术馆在扩大免费范围后,也迎来了潮水般涌入的观众。“如果走进博物馆只是一时之热,就违背了政府免费开放的初衷”,范迪安表达了他的担忧,“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在关于免费开放的热议平静之后,会逐渐缓释。开放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培养群众走进博物馆的习惯,培养未来的观众,永远的观众。”

  怎样才能留住更多更成熟的观众,怎样才能让博物馆里的节目常出常新,让观众常进常新?范迪安的答案是,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完善法规和制度保障。

  “我国目前关于文化的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现有的关于文化的法律只有《文物保护法》。”陈力认为,“要加快文化立法进程,特别是文化事业促进法和文化产业促进法,在这两个基本的法的框架下,建立一些相关行业法规,同时要完善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