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台湾小剧场的蒙太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19:11 经济观察报

  赵茜

  云之凡在《暗恋桃花源》中对江滨柳说:“你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哪一个人不是千疮百孔?”这声音还没落,李修国在《莎姆雷特》中对他的戏班子叫嚣:“我们不应该演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跟台湾人有什么关系?”

  且慢,我刚刚看了台湾屏风表演班的第102场《莎姆雷特》,这已经是它在北京的第二轮演出。这一次,李修国跳过解放军歌剧院,在国家大剧院豪华的戏剧厅中,伴着一流的灯光音效,是编剧李国修,抑或是剧中的团长李修国想要问:“莎士比亚和台湾人有什么关系?”

  1984年,赖声川、李国修和李立群创立表演工作坊,三个人在当时刚刚建立的台湾国立艺术大学一栋快塌的楼之上,即兴创作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赖声川用相声的素材、戏剧的形式来写,最后有点像话剧。这已经不能说是纯粹的相声,只不过借用了相声的表达形式,叫相声剧。

  李国修那时候有固定的电视台工作,但入戏越深,就越不能容忍自己还要花其他时间兼职。1986年,他自己创建屏风表演班。20多年之后,他的太太王月在《流星花园》中演杉菜妈,在《莎姆雷特》中演皇后。他演杉菜妈收费,但在屏风表演班演戏,永远都是义务。她说:“表演实在太有诱惑力。”但她也说:“开始以为剧团是个很稳定的行当,当时在台中600万可以买一栋楼,但排一出戏就赔掉200万。”2001年,碰到911,台湾先遭地震再遇台风,根本没人来看戏。李国修说那时在家哭了两礼拜,终于明白艺术不能赚钱,“先于百业,衰后于百业新。意思就是:各行业发财了,最后发财是艺术,各行业倒闭了,最先倒闭的是艺术。”

  李国修说:“屏风表演班成立了22年,只有10位全职人员,但台湾其他小剧团的全职人员甚至可能是零个。剧团的家就是剧团的办公室。”演员大都有自己正式的工作,很少能专职做演员。“橡皮脸”郭子乾是台湾综艺界的领军人物,主持 《全民开讲》、《全民大闷锅》,出演了屏风最早的《莎姆雷特》。这次跟着到北京来表演的杜诗梅、钟欣凌也是熟面孔。如果要数到更早的时期,歌后万芳也在屏风待过,有人于是叫屏风“镀金训练班”。这样的演员阵容加蒙太奇的剧情,总会让人第一时间感受到小剧场的娱乐性,熟面孔一多,电视、剧场作为不同的平台,中间那微妙的差异也被娱乐化掩盖住。王月自己也兼职做主持人,拍电视剧,但这些对她而言都没有表演过瘾。屏风的特殊之处,还在于李国修从来不选那些毛遂自荐的演员,所以想在剧团中演戏“到后台找王月”反而更有可能成功。王月说,台湾并不是现在才凸显艺人去学表演的背景,而是很多有这种背景的人现在红了。一人分饰多角和戏中戏是屏风的特点也是实际剧团运作过程中节约经费的好办法。

  生存艰难并不减少小剧场数量,反而是各式剧团应运而生,百分之一百二十来反应台湾社会方方面面。李国修说,台湾岛从南到北有200多个剧团。赖声川在表演工作坊之外,还成立了一个“外表坊时验团”。另外,小剧团“莎士比亚的妹妹们”和“李清照的私人剧团”已经来过北京。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