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作家越来越职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4日 07:10 财经时报

  张颐武

  近两年,成名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家纷纷推出了作品。连许久没有推出新作的作家余华也在2005年推出《兄弟》,莫言推出《生死疲劳》,张炜出版《刺猬歌》,苏童、叶兆言、李锐更是受国外出版社委托,重叙经典。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作家好像在近年来了一次集体大爆发。

  但是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文学已经不能再吸引所有大众的目光。不过在市场的慢慢退缩中,每个作家保留了自己的读者群。像莫言,每部作品出版时仍然可以印到十万册左右,那是他的故定读者群,王安忆也是。如今他们每隔一两年都会按时推出自己的作品,这完全是一个职业作家的路子了——有自己的读者群,定时稳定地推出作品。

  虽然作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受关注,但是他们创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像王安忆、莫言、张炜,他们一直在进步。余华在考虑转型,还在摇摆期,他的《兄弟》在2005年推出,现在完全没了动静,没有人再去讨论这部作品了。王朔呢,他是完全改变了自己。他以前是讽刺正统,那些作品都是对现实不屑的,现在却变成了哲人,开始思考起现实来,很明显,《我的千岁寒》这本新书的对象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些读者。他挑战自己,也挑战了读者和这个现实的生活。

  八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作家凭借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一部

短篇小说或者中篇小说就可以名声大振,现在文学杂志的影响力渐渐降低,作家靠一部短篇或者中篇出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了。

  如今进入了一个出版强势的时代,作家成名的方式转成了图书出版。像郭敬明、韩寒他们,都是靠在出版社出版了

长篇小说之后出名的。相对文学杂志,出版社看一部小说能否出版,更多是从市场角度来看的,因此,那些原本入不了文学杂志编辑眼的小说作家又找到了另外一个出路——出版社。而且后者的影响力慢慢超过了文学杂志。相比文学杂志,出版社更像一个商业机构。

  我觉得,在以后,80后作家也会进行分流,像郭敬明他们是一块,但是仍然会有纯文学的作家出现,比如张悦然就是一个,刚出道的时候,媒体喜欢把她和郭敬明并列,现在两个人的创作方向早就不一样了。

  一个新的文学格局将会在不久的以后慢慢形成。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