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诸神的降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03:00 财经时报
记者 刘鹤翔 西方博物馆的展览方式,通常采用艺术史的叙事方式展示,而本次展览的卢浮宫策展人马丁内斯则选择了文明分析法诠释展览的主题。 在北京就可以看到卢浮宫的藏品,还是裸展——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隔着玻璃橱窗。在首都博物馆一楼展厅,一尊公元前四世纪上半叶的雅典红像陶瓶上的绘画,记录了奥运火炬传递的古老历史:三名裸体运动员参加圣火传递仪式的场景。这让人们对明年即将在北京开办的奥运会更有了一种历史感。 8月11日,由中国首都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联手推出的《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在此次展览中,像这样反映古希腊人竞技活动和奥运历史的展品占到了三成以上。”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说。因为即将开办的奥运会,主办方特地在展品中加大了有关奥运历史的艺术珍藏品。 完全不同的展览方式 《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被称为“首博建馆以来最好的展览”。7月30日在首博举办的的文物开箱仪式即已备受关注。48箱文物、2箱展具全部从巴黎运抵首博,总保价高达三亿多元人民币。卢浮宫珍宝阿芙罗狄忒头像和红像陶双耳罐在开箱仪式上亮相。“这次几乎把卢浮宫希腊艺术展厅内的所有展品都搬来了,可以说是首博建馆以来最好的展览。”馆长郭小凌说。 卢浮宫的外借展览,往往采取与其他博物馆携手展出的形式。亮相首博的130件展品中的一部分还是其入藏卢浮宫以来首次离开法国展出,包括《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战神阿瑞斯》雕像,以及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藏于凡尔赛宫的《阿芙罗狄忒》雕像。“如此规模的展览在卢浮宫历次外借展览中是很罕见的。”郭小凌说。 西方博物馆的展览方式,通常采用艺术史的叙事方式展示,而本次展览的卢浮宫策展人马丁内斯(Martinez)则选择了文明分析法诠释展览的主题,这对首博来说也是一次创举。 在马丁内斯构想的基础上,将展览内容划分为《生活在古典希腊时代》、《古希腊人的神灵世界》以及《与希腊名人对话》三个部分,从社会生活环境、精神信仰和文化魅力三个角度展示希腊古典时期的社会与文化面貌。郭小凌说,这批文物的大部分是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作品,按照艺术史分期属于“希腊古典时期”,其中一部分展品集中于古典盛期,恰好与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同龄。另外还有近一半的展品创作于希腊化时期,此时希腊的文化随着亚历山大的军队被带到各国,突出表现了希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台湾学者桂雅文在其专著《爱上博物馆》一书中,总结了博物馆的四大基础功能:典藏维护、研究、展示和教育推广。对公众来说,博物馆总是那么陌生,但永远能让人兴致盎然。据郭小凌介绍,卢浮宫珍藏展在首博揭幕近半日,就来了上千观众。 古希腊的世界 奥运临近,普通中国观众能够看到的与奥运有关的文物恐怕也以本次展览的展品为最。 红像陶双耳罐上的火炬接力赛堪称奥运的史前文物。火炬接力赛原是雅典的一项集体祭神活动,通常由雅典执政官组织,献祭的神祗主要有雅典娜、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和火神赫菲斯托斯等。运动员从不同方向出发,将燃烧的火炬传递到终点后将献神祭品点着。这一运动体现了城邦公民对诸神的集体敬仰。时隔千载,本已销声匿迹的火炬传递活动再度被组织起来,成了奥运会开幕前非常重要的仪式。 “保留下来的陶器为人们提供了古希腊装饰绘画的实物证明,记录了神与人的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如此丰富的瓶画,是因为古希腊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陶器,他们主要用陶器来盛放葡萄酒和橄榄油。陶器造型多样,经常装饰有美丽图案,大致经过了几何纹样、东方纹样、黑色纹样、红色纹样和彩色纹样等几个阶段。这件陶瓶便属于红色纹样阶段的艺术品。”首都博物馆古希腊罗马史的历史学博士薄海昆介绍说。 在首博展出的《阿芙洛狄忒雕像》是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初期的仿制品,原件出现于公元前360年,为希腊艺术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1651年,有人在法国阿尔勒的古剧院废墟中发现了它,那里过去是罗马帝国那尔旁高卢行省的繁华都市。这件雕塑品质超群,曾被法国国王放在凡尔赛宫镜厅的北入口处。女神右手拿一个苹果,左手持镜子手柄,该雕像捕捉了盲诗人荷马笔下阿芙洛狄忒赢得选美大赛后的得意神情。 除了那些突出希腊神灵的人性精神的作品,本次展览的展品也给观众揭示了古希腊的平民世界。8月12日上午10点开讲的讲座上,卢浮宫希腊、埃特鲁里亚和罗马古文明馆长阿兰·帕斯奎尔作了题为“古希腊陶器皿上的妇女形象”的演讲,关于古希腊陶器皿上的妇女在日常生活、祭祀中的各种形象与活动场景,关于馆藏器物图片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帕斯奎尔如数家珍。 本次在首博展出的展品中,就包括一件反映古希腊妇女日常生活的《戴面纱的女性头像》。这尊头像是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早期的仿制品,原件大约创作于公元前460年,应是安放在雅典卫城入口处的青铜像。“古希腊妇女担负着养育后代和操持家务的重任,在经受历练方面,斯巴达的女性堪称楷模,她们像男人那样毫不懈怠地从事着体育活动与搏斗训练。在斯巴达人的观念中,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劲的战士。斯巴达妇女极其坚忍,她们不怕骨肉在战场上伤亡。一位母亲把盾牌递给即将奔赴沙场的儿子时告诫他:”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薄海昆说。 缪斯的“狼穴” 按卢浮宫惯例,每次外展一般只会出借十几件藏品,这次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珍品集体“出宫”,主要原因是世界超级博物馆卢浮宫的古希腊艺术展厅这段时间正在翻修。2006年10月,法国政府邀请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师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原因是其地下厅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参观者。 关于卢浮宫的形象,首先浮现在中国观众脑海中的是耸立在卢浮宫广场的那座通体透明的玻璃金字塔,它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调查显示,玻璃金字塔已成为卢浮宫中3件最知名的艺术品之一,排在《蒙娜丽莎》和维纳斯雕像之后。其名声远远超过该博物馆收藏的其他30万件艺术品,其中包括荷兰画家鲁本斯的52幅画作和伦勃朗的12幅画作。 始建于公元1190年的卢浮宫原本是卡佩王朝统治者奥古斯特营建的城堡,它的法语名字“卢浮”(Louvre)与拉丁文“狼穴”(lupara)发音相似,再加上那里当时还是不毛之地,常有狼群出没,因此好像是狼穴。到公元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卢浮堡才被瓦卢瓦王朝的查理五世用作皇宫。 现在看到的卢浮宫主体是公元16世纪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下令建造的,他把奥古斯特的城堡拆毁,委托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有基础上重起一座真正的宫殿。这位热衷艺术的君主深受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并与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结下了深厚友谊。据说晚年贫病交加的达·芬奇承蒙弗兰西斯关怀和庇护,最后平静地死在这位君主的怀中,并把他从未离身的《蒙娜丽莎》留作遗赠。因为《蒙娜丽莎》,新卢浮宫成了法国文艺复兴的结晶。 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国王与皇后住在卢浮宫,使卢浮宫成了法兰西历史朝代更迭、兴衰起伏的见证。16世纪末,亨利四世又花了13年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长达300米的豪华走廊,可以栽花种草,饲养禽兽,亨利四世甚至还在廊中纵马捕猎。17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卢浮宫生活了72年,他给这个情深意切的家构造出正方形庭院,并在外面增添了流光溢彩的柱廊。公元19世纪,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和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也都对卢浮宫建筑加以补充,终于使它呈现出今日模样。 目前卢浮宫藏有40多万件文物,这笔财富是法国人处心积虑、经营多年的成果。卢浮宫历代主人都努力聚敛珍宝来装点这座奢侈宫殿,譬如路易十四就曾大量购买了包括伦勃朗在内的名家油画。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用龙骑兵和野战炮摧垮了封建贵族的同时,也趁机把几千吨艺术品从被征服国度运回巴黎,收进已成博物馆的卢浮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