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须防止由偏快转为偏冷(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 19:03 21世纪经济报道

  劳晓峰:2008企业的三大难题

  我先来谈谈浙江省经济的主要情况。2007年浙江省全省GDP为1.8万亿元,在全国排第四位。2003-2005年连续五年年均增长14.1%,人均GDP是3.71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20500元,农民人均收入8200多元。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占GDP超过60%,在投资和出口中都占比一半以上,税收占比80%左右。

  我觉得浙江的民营经济好比是一个纯朴的农村姑娘,她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出身草根,没有太多先天优势——浙江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巨额的国家投资,没有特别大的龙头企业;第二个特点,她是一个纯朴的农村女孩,没有傍大款,没有靠山,遇到问题时没有人给予特别照顾;第三她不像娇小姐,一碰到风浪就会惊慌失措,她碰到的困难往往自己克服。

  今年3月份,中央电视台在一个专题节目中提到,温州的制造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有20%的企业面临倒闭或半停产,这一报道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但实际上,情况并非那么严重。对浙江企业来说,企业的关、停、并、转的现象已经习以为常,没有引起太大波动。比如温州的制鞋企业,2002年时有5000多家,到2007年只剩下2600多家,每年平均减少500多家。温州打火机企业在2007-2008年一年内就减少一半,由原来的500多家减至200多家。尽管有些企业关闭或者停产,但总产值还是上升的趋势。浙江民营经济就是这样经过不断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自己克服困难。就以温州的税收为例,尽管每年新增企业从2001年的5500多户,减至2007年的2300多户,但税收总额还在增长。

  正是因为浙江经济的这些特点,浙江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反应比较快。但浙江经济仅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与其他地区有很多不可比性,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浙江民营经济经过多次的生存危机的考验,所以生存能力非常强,这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二是浙江的中小企业居多,又以加工工业、轻化工业为主,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全国不具代表性,不能以浙江的情况来判断全国的情况。

  从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来看,总体上浙江的情况与全国情况差不多,或者说比全国情况略好。今年1-3月份,全国GDP增长10.6%,浙江增长11.6%;全国CPI是7.7%,浙江是7.2%,经济增长比全国略高,通胀比全国略低。

  但是具体分析,经济发展还存在不确定因素。从经济增长来看,现在全国经济增速减缓,2007年浙江全省GDP增长是14.5%,2008年一季度降至11.8%,下降了2.8个百分点,浙江的回落幅度比全国更大。

  比较令人担忧的是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2007年年底时,企业家基本上是信心十足的,但今年一季度以后,指数有了很大变化,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了9.9%,企业景气指数下降了15.2%。可见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后期的经济发展困难比较多一点。

  从投资方面考虑,浙江整体的经济投资增长情况较好,达14.9%,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工业投资增幅在回落,今年2、3、4月份投资增长率逐月下降,分别是18.3%、15.1%、和14.1%。根据分析,这还是在机器设备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投资增长率是逐月下降的,所以这个趋势不太乐观。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说明经济过热得到控制。二是投资增长主要依靠三产拉动,第三产业当中,投资拉动最主要还是房地产的投资,这种拉动具有不确定性。

  从现在销售的情况来看,浙江省全省商品房的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5月份历来是整个浙江特别是杭州商品房的销售旺季,但今年5月份情况出现了相反的变化,5月份杭州市的平均成交价格是13300元/平方,比4月份下降了3.8%。所以今后走势还具有不确定性。

  从出口来看,根据测算,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浙江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了10%-20%。今年1-3月份浙江的出口增长5.4%,4月份增长11%,尽管有种种困难,但出口仍保持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浙江出口大多数是中低档产品,国外经济不景气,主要影响的是中高档产品市场,而对中低档产品的影响还没有反映出来。我们在与企业家的接触中发现,企业因汇率和出口退税调整带来的损失,国外商户大多不愿对价格做调整。可以说,现在出口企业是在与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的调整速度赛跑,总体上企业觉得风险很大,不确定因素非常多。

  最近,引起人们关注的一家出口企业,当年朱镕基总理到这个企业去考察时称赞它是民族工业的骄傲,但现在它碰到困难主要是汇率调整与原材料上涨,再就是汇率调整。2007年该公司销售增长了8%,但利润反而下降了2%。

  从消费方面来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虽有成效,但也不太乐观。2008年1-4月份浙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8.5%,比去年同期提高3%,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商品零售总额反而下降了。从消费增速这几年趋势来看,2006年比较高,在10%左右,2007年增长了8%。今年则调整到7%,呈下降趋势,所以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拉动可能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从企业经营来看,企业经营方面有三点困难在浙江尤为明显。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因为浙江省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也在外面。原材料上涨对浙江的企业带来很大困难。据统计,2008年1-4月份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10%,而工业品市场价格只增加了4.4%,差额是6.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3个百分点。这对企业的压力是两头收紧。二是劳动力成本增加,根据温州市统计局的调查,如果《劳动合同法》完全执行到位,整个温州市153万职工中用工成本要上升15%-20%,因此增加的支出是76亿。温州一个县级市做过调查,某电器行业每年因为《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一个人一年要增加支出是1768元,整个工资增长大概在12%左右,浙江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所以这个压力也比较大。三是土地资源比较紧缺。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温州市投放的工业用地前几年都是每年4500-5500亩。但2007年下半年以来只供应了650亩,上个月成交的土地招拍挂,一亩土地价格是285万,这个成本非常高。所以有很多浙江企业都跑到外地去,比如在安徽芜湖工业区,仅浙江一个县级市瑞安市迁去其汽车摩托车配件工业区的企业就有120多家。浙江有70%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在外面办厂,机械电子行业在省外办厂的也有100多家。

  对于上面提到的情况,我认为从经济指标来看,中国控制经济过热已经取得成效;在浙江的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优胜劣汰的省运会或者说全运会已经到来;经济发展由过去投资与出口拉动已经很难做到,要实现投资、出口和消费的三驾马车同时拉动还存在相当多的困难。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