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有规律
《中外管理》:你主张无为而治,这似乎与强调执行、精细化管理等管理潮流想左,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施永青:大约90年代初的时候,我刚刚接手中原地产,当时公司情形很是纷乱。一天
,我与朋友去一座庙游玩,见一本赠送的《道德经》,便随手捡回家中,又丢在一边。一天随手拿来翻看,书中的一句话轰然入脑:“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我豁然开朗,马上理出头绪来了。
老子主张按自然的和社会的规律,顺着道去做,道是无处不在的。企业是在市场之中运行的生命体,市场本身也有它的规律,所以管理企业需要的是遵循市场的规律,而不是把人的主观的规律强加于市场和人的身上。所以无为也可以做,因为市场有规律,自然也有它的规律。
比如中国以前是计划经济,这就是个“有为”的想法,以为我只要事先想好、估计好、安排好一切,就可以减小浪费,为人民谋幸福,但其实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权力都是集中于中央,中央把什么都安排好,地方没有了他的灵活性。比如:上面让这一地区种水稻就都得种水稻,即使这块地更适合种花生也不能改,这一定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所以无为就是下面的人有一定的自由度,他就容易去适应环境,这就是权力下放,给他合理的授权并信任他。
合理的授权是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它是管理者管理工作的基本行为。合理授权会使企业和员工两者都从中得到好处。对于企业来讲,员工的工作对管理提出了更少的要求,每位职员的自觉能动性增强,管理成本也就随之下降,而且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也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效;对员工而言,工作中受到了更少的约束和限制,自己有充分的权利管理自己的行为,积极性的主动性大增,工作的满意度也大为提高,自然也就受员工的欢迎了。
靠不住的经验
《中外管理》:这是不是意味着否定经验?
施永青: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预先定好的,经验并不起作用!企业的没落就是因为迷信原来成功的模式,老板往往认为:“因为我成功过,经验丰富,你们知道什么?”于是他让整个企业都这样做,甚至把他那些经验还要写下来,变成程序化。而一旦固定化,这个组织就会失去了学习能力,没有办法接受新的知识。在变化面前的学习能力,是组织最重要的一个能力。而学习能力只有在一个开放的、不断自我否定的组织中才能形成。
我相信人的知识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的。而不能迷恋经验,正如哲学家卡尔·波普所说:真理都是可以被证伪的,现在认为正确的只是还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已!就像:“天圆地方”是刚开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随着牛顿等人的发现,人们才把以前认为正确的事推翻。所以不要把一个东西说成是最好的,这样就不会进步了。所以对以前的经验不要迷信,对西方的管理也不要迷信。
企业是个生命体
《中外管理》:你认为企业只需遵循市场本身的规律,那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何处?
施永青:每个组织都是一个生命体,企业也是生命体。生命体最重要的动力是意志力。哲学家叔本华最重要的著作就是《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认为,生命体有两个主要的意志:一个是活命,一个是繁殖。是生命体就要在世界上活下来,为不会被淘汰,就要适应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凝成一个系统。如果系统成功之外,就有了性意识,要繁殖,把自己复制。我们中原集团在香港做好之后,就到北京到上海,把自己复制过来,而这个过程中要变异,以适应本地的环境,还要和其它本地的组织交换基因。这是公司本身发展的动力,这种动力和意志要有干预才会变,没有干预就不会变。
当外在环境变化之后,组织要想生存就要变,如果这种变的动力是来自企业本身而不是来自老板一个人的话,它就强了。也就是一个公司里,如果下面的人有动力,就一定是大的动力。而如何让他们产生这种动力?就得让员工“得偿所愿”,比如:给他们合理的报酬,给他们一定的股权,员工自然会用最有效的方法为公司赚取利润,根本用不着我来操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