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明天的主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14:31 金羊网 | |||||||||
国字号海珠购物突围外资抢滩风暴 本报记者 陈莺 国内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不久前发出了这样一种感叹:商业发达的广州,目前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广州除了当地的商家不断扩展地盘外,国内外的商家也都看
国字号百货所剩无几 面对新形势和新冲击,许多广州原有的著名大型商业中心、百货商场因缺乏生存能力被迫停业、退出。其中的国有商场,由于计划经济的痕迹,更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如当年在广州颇有名气的永安、华夏、南方、康隆、沙河、仟村、赛格等百货商场纷纷关门停业。但并非全部如此,也有例外,海珠商家的老字号,大型国有百货商场海珠购物,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不但没有死亡,而且还能大浪淘沙,在与世界级的对手较量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迎来了自己13岁的生日,同是国有企业,为什么海珠购物能从挑战中站出来,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海珠购物中心的营销理念很值得借鉴。 外资与国资的较量 对于海珠区所剩无几的老国字号百货商场,海珠购物中心总经理李翠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如今海珠购物面临着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外来的大卖场,凭借雄厚的资金,以不计成本的低价格入市,挤压了原有的大型商业中心和百货商场,逼着与它进行自杀性的价格战。其实,这些强势的大卖场是有备而来的,他们对广州零售业原有的以国企为主的大型商业中心、商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这些国有的大型商业中心、商场有着共同的短处,就是都背负着臃肿的机构、过剩的员工等不可摆脱的大包袱,而这些直接反映到市场上,就是零售商品的成本高,市场适应能力低。所以这些大卖场也正是看中了这个弱点,拿出了“杀手锏”,凭借雄厚的资金作后盾,在一定时间内同国企打价格战,不计成本地争夺市场、争夺顾客。这一招实施后,的确令很多零售业中的大型国企倒闭了。 国字号优势在于诚信度高 面对新的形势和冲击,海珠购物中心的决策层也曾困惑过,如何摆脱现实的困境,他们首先想到了在硬件上对自身进行升级,对商场进行了全面的装修,在机构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员,原来商场行政部门200多人,一下子减到了20多人,加上对员工的“大手术”,当时该公司一下子有500多人被调整下来,队伍人数减少了,但工作的效率并没有降低,并给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一变化,当时并没有马上彻底改变公司被动的局面,反倒令决策层没想到的是,经过内部整顿后,竟引来了很多老顾客的猜疑,他们纷纷登门询问,海珠购物是不是已经卖给私人了,不再是国有的了,每个柜台是不是都出售给了个体户,国有商场特有的诚信是不是已经不复存在了。国有企业在广大消费者当中可信度如此之高,令该公司决策人茅塞顿开,零售成本高是国企的短处,但国企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诚信度却是其他新来的中外对手一时间无法取代的。 量身制定经营模式 “尽可能地克服短处,尽可能地放大长处。”海珠购物依据多年的零售经验及深入的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广州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不完全等同于移民城市深圳,到大卖场集中购物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大多数老广州人的购物习惯基本上还是延续了“菜市场———街边士多档———综合百货商场”的模式,于是海珠购物决策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针对周边大多数大卖场以中低档的日用品、副食品等周转快的商品为主要经营目标,而品牌服装、高档耐用品等要求信誉很高和售后服务好的项目,恰恰是它们的弱势,于是海珠购物的决策层出台了一套全新的经营思路,走品牌路线,提高经营档次,扬长避短,建立差异化经营,形成自己独有的经营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