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王辉耀:社会新阶层的公益人生(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 20:05 新浪财经

  富兰克林:“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来推动你。”

  ——这是王辉耀非常喜欢的一句话。纵观王辉耀的人生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开创新事业的过程,他总是引领时尚,走在时代前面。他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在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让他的人生具有了传奇的性质。

  王辉耀常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视野的不同,要做人生突围的先行者,就要有独到的眼光。在人生生涯的不断突围中,他经历了多次文化的冲撞、信仰上的折磨乃至实际的磨难。最为难得的是,突围中他总是先于潮流的,是真真正正的“逆风飞扬”,

  70年代,当很多人都忙着阶级斗争时,这个小孩子却捧着破烂的英语书躲在角落里苦读;中学被下放到方圆几里都少见人踪的荒野农村时,陪伴他的是一只可收到VOA、BBC的小收音机和每天的《参考消息》。

  80年代中期,当不少人都争先恐后去捧铁饭碗时,他却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在外经贸部有发展的仕途,去读当时中国还没有人听说过的MBA,整整先于今日潮流10年!

  90年代刚开始,当大多数留学生还在西方世界勤工俭学,不到30岁的王辉耀就已做到了西方跨国大公司的董事经理,而这时,他又极有远见地选择了成为一名黄皮肤的西方外交官,在大陆留学生中首创先河,敢为天下先。这个平台让它更深刻的体验了另一种文化和制度的精髓。

  后来,当更多的人都争先恐后去北美新大陆寻求理想时,他既没有贪恋外交官的荣誉,也没有重返西方世界,而是选择了回到中国创建了自己的事业,从为跨国公司做高层职业经理人,到成为自己创办公司的主人。而此时,距离今日的归国创业热潮,早了仍有10年! 可以说王辉耀几乎每一步都比别人早了十年!今天的世界,时代前进的速度快得惊心动魄,一不小心,就会被抛下,被淘汰。在这样的速度前领先10年,需要多少智慧、远见、魄力和突围的雄心?

  然而,王辉耀并不只满足做一个企业家,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还在寻找新的座标,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第六次人生变革。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学成归国和创业时,他的目光又转向了学术和社会活动领域。他担任了世界排名前列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EMBA客座教授和著名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MBA兼职教授,经常为学员在北京、香港和海外授课。能够做著名大学的教授,是许多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而王辉耀在人到中年就实现了。更令人惊讶的是,王辉耀在工作之余,已经写出了6本书——包括自述体著作《我在东西方的奋斗》、学术专著《新华商之路》、《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与指南》和纯文学作品集《林中漫步》。他的书,许多都成为了畅销书。在这些著作中,他首次提出了“新华商”概念 和 “MBA通才论”的概念,受到许多媒体的关注。2005年,由他写作和编写的有关研究海归的两本书《海归时代》和《创业中国》出版,引得广泛好评,填补了我国当代留学生研究的空白,更被媒体称为“中国海归事业的推动者”。2006年,香港凤凰卫视根据《海归时代》一书拍摄了同名大型电视专题系列片,并邀请王辉耀担任文化顾问,播出之后受到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王辉耀还经常关注公益事业,并力所能及做一些贡献。1998年,王辉耀和《北京青年报》一道,赞助了一批受98华南水灾的学生上大学的学费。1999年,王辉耀捐资为其母校广州外国语学院建立了王辉耀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2001年,王辉耀又为中国妇联在北京八达岭长城附近捐款兴建了王辉耀希望学校,帮助京郊山区的600多名贫困学生搬进了一所崭新的希望学校。2003以来,王辉耀每年都组织欧美同学会商会举办慈善活动,将所集善款捐给需要帮助贫困学生。

  王辉耀在东西方之间游刃有余的穿梭,从一个国家跨入又一个国家,从一个圈子打入又一个圈子,从一个行业转入又一个行业。他忙碌的生活让人眼花缭乱:在国外读博士研究生、做跨国公司副总裁;在日本为大企业讲课;在香港做加拿大外交官;去欧洲访问商学院,在哈佛进修;在三峡工程中促进国家资本合作,在中国创业做企业家,兼任国际知名商学院的客座教授,担任数个社会团体的负责人,关注社会新兴阶层,期间还抽空著书立说;事业、文化、精神上频繁的迁徙让大多数人都吃不消,而王辉耀却能安之若素,体现了他极高的人生效率。然而,各人的成就终归属于个人,只有将群体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考虑时,这样的人生才更为精彩而有意义。王辉耀的精彩人生更在后面………

  这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商会,也是第一个不需要翻译就能自如交流的商会!——在与欧美同学会商会举行第一次联谊活动后,中国美国商会会长Charlie Martin在与商会会长王辉耀交谈时如是评价。欧美同学会商会同时也是国内留学人员组建的第一家大型商会,它的创立标志着王辉耀第六次人生突围的正式开始。

  北京朝阳区的CBD中外闻名,在其间工作的外企白领就有几十万人,其中海归就有好几万。这些人中大多数在90年代后期出国,有95%以上都是自费留学,回国后多在外企、私企工作,或者是自行创业。

  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单位或者组织,但是他们也有归属的需求,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组织,能够传达这个群体的声音。而全国范围内类似CBD白领阶层的海归很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存在于体制外的庞大群体。

  如何影响这批人,使他们的个人事业和国家大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可以相信,发现并思考这一问题的也许远远不止一人,但现实中是王辉耀第一个付诸实际行动。

  王辉耀提议发起了欧美同学会商会,为这个新兴阶层创建一个组织、搭建一个良好的人际网络平台。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彼此在精神上互相鼓舞,有的人还从中发现了商机,结识了新的团队或合作伙伴。

  把一群强悍的人组织起来,一定有比强悍的人更强悍的力量,在王辉耀嘴里,这就是简单的8个字:创意、计划、实施、价值。其实还有两个字——责任。

  但商会创会伊始,却不是这样轻描淡写。在向欧美同学会领导提出建议后,王辉耀就带着自己公司的员工,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组织筹建工作。他们自费联络各位学长,自费建立网站,自费编辑出版会刊,更重要的是王辉耀的办会的新思路可以得到实践。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和大量准备工作,2002年10月17日,在王辉耀组织下,田溯宁、张朝阳、吴鹰等近百位留学归国人员聚会北京南河沿大街111号,欢庆欧美同学会商会的成立。这一天,有着近90年历史的欧美同学会仿佛变成了青春少年。

  “我们主要是引入国际化精英办会的模式,比如月度午餐会、时尚海归聚会、国际论坛、主题讲座、休闲活动等等。要工作不一定就是工作狂,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商会已经连续4年举办京城最大的海归圣诞新年聚会,去年达到了空前的1000人。地点选在长安俱乐部、中国大饭店等时尚和国际化的场所,资金方面都是自己筹集,采用会员AA制。”

  与此同时,王辉耀还发起了“中国留学人员创业与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去年举办的论坛吸引了上千名国内外海归的参加,有8位国家领导人和部级领导到会祝贺;他还创办“商会名家论坛午餐会”,吸引精英在一起脑力激荡, 建议举办“仲夏夜精英慈善晚宴舞会”,募集善款帮助京郊贫困失学儿童。2006年仲夏夜慈善晚会,商会广大会员踊跃为筹建希望小学捐款,现场捐善款近40万元。几年下来,商会系列活动已经形成一个品牌,成为欧美同学会中最活跃的团体。

  作为这些聚会的组织者,需要费很多心思考虑细节问题,也很累人。那么在众多的海归精英中为什么是王辉耀出面来做这个工作?对此,有会员评价道:

  “首先这个组织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层次,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最重要的是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真正把好的想法付诸实际。王辉耀是在归国创业大潮兴起之前就回来了,比大多数人都早,经历上比较丰富,曾经在跨国公司做过高管,也在政府做过高级官员,自己创业也很早,物质及精神的积累都达到了一定层次。商会会员皆是明珠,他是那个把明珠串在一起的人,商会就是这样一根绳子。理事会员们都是明星,他也是那个把明星召集到一起汇演的人,商会就是为大家搭建的这样一个大舞台。”

  留学人员不仅要回国创业,同时也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王辉耀在欧美同学会还发起成立了2005委员会,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以建言献策为主旨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体的高端智库。

  2005年岁末,当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时,2005《财富》北京全球论坛也许是他本年度大事记日志上颇具特殊意义的一笔。

  2005年5月,《财富》北京全球论坛可谓是汇聚中外政经名流的盛典。因为大雨,首日的《财富》论坛开幕式从天坛公园祈年殿移至人民大会堂,王辉耀在这里碰到了欧美同学会商会副会长,时任中国网通公司总裁的田溯宁。擅长侃侃而谈的两人话题投机相聊甚欢,在交谈过程中,两人都认为留学人员还应为国家发挥更多的作用。

  第二天在去往天坛祈年殿的路上,王辉耀和田溯宁两人根据头天商讨的结果,做出最终决定,准备再创办一个归国留学人员高端组织,专为中国的进步发展建言献策。

  2005年7月24日,北京京城俱乐部,王波明、汤敏、李山、王维嘉、赵民、傅军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发起人的邀请下准时参加第一次筹备会议,一致确认委员会要关注中国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争取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崛起的一个智库。

  2005年11月20日,长安俱乐部,王辉耀、田溯宁、王波明、汤敏、李山、王维嘉、赵民、傅军、王兟、左小蕾、朱云来、项兵、杨壮、徐小平、谢国忠、王巍、莫天全、严望佳、胡舒立、王利芬等二十多人出席2005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这些海归精英们尽显群英本色,言语锋芒,各俱主张,活跃不羁,各有担当。

  这些思想新锐的大海归们围坐在长达十几米的餐桌两旁,谈笑中直抒胸臆——“空间无限,能力有限”,委员会要选好项目和地点,集中精力做出几件有影响力的事情来。

  在这次会议上,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王辉耀当选为2005委员会首任理事长。

  自此,欧美同学会商会品质得到重要提升,其作用从以往的联谊、为海归构建社会网络平台,发展到为政府提供战略性建议,扩大海归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政治、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

  委员会还创办了自己的会刊,王辉耀提议取名叫《海风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创刊号上,每位理事都为刊物题词,王辉耀写道:“为转型期中国发展,提供国际化视野;为新时期公民社会,实践可行性远景;为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搭建跨越东西方的桥梁。这是第五代留学生应该扛起的历史使命。”

  在“影响力”和“推动力”日益成为时代梦想缩影的今天,在公民社会里个人使命感不曾销蚀的今天,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的建立,更加凸显了王辉耀们努力雕刻海归同心圆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海归做点事,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再为国家做点事。

  在成立后的短短半年中,2005委员会就分别以“营销中国暨中国民间外交”、“反垄断与新一轮经济改革”、“万众瞩目的房价飞涨与新一轮宏观调控”及“新媒体的冲击”等问题为主题举办了四次圆桌论坛,向中央有关部门递交了好几份份建言献策报告,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2007年春节后,王辉耀也把最近几年来海归创业资金难的问题的做了研究,并向总会提交,通过总会报给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领导,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亲自和批示,并由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帮助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我们不做谁来做?此时不做何时做?——在回答为什么总是踊跃就人文奥运、大学生就业以及企业国际化等诸多社会热点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时,王辉耀这样回答。如“五四青年”般的热情,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全球化观念,公民社会,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渗透在一个人身上,融进血液,汇进骨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