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儒商 败也儒商
记者:近代以后,长期繁荣的徽商迅速衰落了。当时徽商已经具有相当深厚的经济实力,为什么他们没有完成近代工商业的转变呢?
栾:徽商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咸丰兵燹打击,近代市场
经济的冲击,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以及随之而出现的市场与商品的变化等等,都是徽商衰落的重要原因。不难看出,这些原因都是由于清中期以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致,属于客观原因。
记者:对于同样经商,为什么有的商人如广东商人、江浙商人能够后来居上?而徽商却败退下来了呢?该如何解释徽商的衰落呢?
栾:有人认为,徽商衰落的原因是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徽商衰落的影响的确存在,但把它说成是决定性原因,并不准确。
随着时代的前进,道路的开通,交通工具的进步,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小。同样,地理环境对市场与商品的影响,也是如此。徽商兴盛之际,他们所经营的商品已主要不是来自徽州本土,经营活动更是遍及全国,徽商的市场是全国性的,地理环境对市场与商品的影响已变得次要。到了近代,这种影响应该说更小了。很明显,地理环境,乃至市场与商品,都不能说是徽商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徽商没能实现向近代工商业的转变,也不是因为资本不足。徽商在兴盛的几百年里所积累的资金是惊人的。徽商已是当时大商业资本的一个代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崇祯二年休宁程虚宇立分书》所载,明末仅仅率东程氏程虚宇本家就拥有典业资本白银8万余两。参照有关族谱,可知明末率东程氏族家族已是门派众多,像程虚宇这样的家庭不下几十个,并多在各地经商治贾。所以,明末就整个率东程氏而言,就为藏镪百万的富商大贾。
白银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在今天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何况在那个时代。大徽商积累的资本富比王侯。徽商没能实现向近代工商业的转变,并不是因为资本不足。
由传统商业向近代工商业的转变,并非经营方式上的简单改良,而是体制上的根本变革。这种体制上变革,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客观的环境基础,也要有合格的人力资本;既要有资金等物质条件,又要有文化观念上的准备。而文化观念上的转变往往是首要的。文化本是体制之母。正是在这一点上,徽商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就徽商的身份而言,一些大徽商并不是纯粹的商人。他们或是商人兼地主,或是商人兼官僚,或是商人、地主、官僚三位一体。
徽商这个群体,与封建势力非但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反而需要紧紧依附于封建机体之上。一方面是当时大商业资本的一个代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封建性很浓的商帮,这就是徽商所扮演历史角色的两重性。特别是它“贾而好儒”,以“儒商”著称。
从整体上看,相较于商,徽商还是把儒放在第一位的。在徽商的头脑中深深地渗透着儒家思想文化和传统观念。虽然儒家思想文化在徽商兴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儒家的思想文化中,又存在十分保守的一面。
他们的世界观是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儒家认为,人类最理想的社会是唐尧禹舜,言必称三代。一切进步的东西都是古已有之。就连18世纪走在中国前列的大思想家徽人戴震,也没能完全摆脱这种局限,他最后也是主张“西学东源”说的。至于一般的徽商就更不用说了。儒家的这种保守思想严重地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是体制转变的首要障碍。清中叶以后,在中国和世界形势都发生巨变的时代,在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这样一个时代,满脑子儒家教条的徽商怎能看清当时的形势,又怎能认清自己的前进方向呢?
实际上,无论是历史实际,还是现实社会,经济与文化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经济本以文化为底蕴,文化又以经济为基础。徽商经济上的成功铸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经济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不言自明。而从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徽商是成也儒家文化,败也儒家文化,文化在徽商兴衰的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