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全面扭转时刻到来

2014年10月16日 16:34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主动建立新的品牌形象与迎合市场新趋势,让这家瑞典豪华车品牌抓住了中国用户,也因此而获得了Bonus。

  文|CBN记者 李博

  沃尔沃正逐渐扭转其“失意者”的形象。现在,它卯足力气追赶豪华汽车市场中的其他对手。

  最近,这家来自瑞典的豪华车制造商公布了其最新的销售数字。今年前三季度,其全球销量同比增长9%至33.9万辆,在中国则同比攀升36%至5.9万辆。这一成绩也刷新了沃尔沃在中国地区的销售纪录。去年,根据市场咨询机构LMC Automotive的数据,沃尔沃在中国卖出了5.8万辆汽车。

  而这一数字同时可能使中国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沃尔沃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今年8月,沃尔沃集团CEO汗肯·萨穆埃尔松(Hakan Samuelsson)曾表示,公司销售汽车的速度比预期更快,预计今年全球销量将增长10%—此前,沃尔沃制订了5%的增长目标。

  自2010年8月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沃尔沃都受困于“身份”问题,在争取中国市场先机方面显得有些被动,增速也相对缓慢。但2013年,实现了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沃尔沃开始复苏。去年,中国市场成为帮助沃尔沃在财务上实现扭亏为盈的一大“功臣”。

  看起来,这一好趋势会延续。两个月前,沃尔沃刚刚推出了SUV车型新一代产品XC90,吉利和沃尔沃都对这款SUV倾注巨大。XC90是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推出的第一款车型,新一代产品也诞生于沃尔沃新的可伸缩车型平台—SPA(Scalable Product Architecture)。

  根据LMC Automotive的统计数据,2013年,沃尔沃之前的主力SUV车型XC60第一次进入了豪车SUV这个细分市场的前10名。该车型去年在中国销量达2.6万辆,接近沃尔沃在华全年总销量的1/3。

  考虑到目前中国SUV市场的火爆,XC90车型的未来表现对沃尔沃至关重要。集团甚至邀请了全球众多媒体去瑞典总部参观新车型诞生的工厂以及生产线。

  在北京西北五环外的百旺沃尔沃的经销商店内,陈列着XC90。该店总经理焦峰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款车现在颇受欢迎,提车时间甚至排到了明年6月。

  XC90拥有沃尔沃新的家族式前脸和更为前卫的设计语言,它被沃尔沃的管理层形容为“一个新的开始”。沃尔沃集团的市场营销主管阿兰·维塞(Alain Visser)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时表示:“这不只是一款新车。这差不多像是重新推出了新的品牌。”

  过去两年,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直尝试让沃尔沃建立更为积极主动的形象。例如聘请“销售强人”付强为市场销售副总裁、梳理新的销售政策、塑造一种新的“北欧式”的经销商店面装修风格等。

  “沃尔沃从根本上调整了自己的业务模式。这种改变,对于研发设计都在海外进行的公司来说很不容易。”前克莱斯勒东北亚总经理、高风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Bill Russo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现在进店购车的消费者不只停留在安全一个方面上,开始关注产品更多层面。”焦峰说。而在中国市场,沃尔沃汽车的消费者年龄门槛更低。据焦峰介绍,百旺沃尔沃店内V40车型消费者已有“90后”开始购买。

  主动改变加上恰逢豪华车消费者日益年轻化的趋势,李书福对于沃尔沃的赌注终于得到了一些回报。沃尔沃正迎来扭转局面的时刻。

  不过,挑战还未结束。明年,沃尔沃即将推出S90,这款车型瞄准的是宝马[微博]5系、奔驰E级和奥迪A6。直面豪华车三强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到来。

文章关键词: 经济管理商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晋宁征地冲突:施工方4人被烧死
  • 体育NBA中国赛篮网加时胜 奥尼尔解说秀中文
  • 娱乐赶绝张柏芝!曝王菲预备再生女黏紧谢霆锋
  • 财经股份行认贷不认房政策落地 未见7折优惠
  • 科技揭秘成人用品电商创业圈:从情趣到兴趣
  • 博客爆料人:厦大博导猥亵诱奸女学生(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周末国际教育嘉年华门票秒杀 国考报名
  • 钮文新:油价暴跌是因新能源效应发酵
  • 齐俊杰:MBS救楼市更是保银行
  • 慕白:原油和欧美股市暴跌是阴谋?
  • 牛刀:第一只黑天鹅已经飞出来了
  • 周天勇:人口干预的增长陷阱
  • 刘杉:欧盟凭什么要储备人民币
  • 洪榕:从券商板块走势看A股长期慢牛
  • 齐俊杰:放公积金出来也不能救楼市
  • 时寒冰:俄罗斯金融危机即将爆发
  • 郎咸平:对比中美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