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产品和用户这个最牢实的基础之后,滴滴打车的战略布局正逐渐展开。
■文/本刊记者 代永华
滴滴打车现在的成绩是覆盖全国近300个城市,过亿用户,日均订单530万。从产品本身来看,滴滴打车已经过了赚眼球、求点赞的初级阶段。
就像看乔丹、科比打球,初期他们会拼各种天赋,突破、暴扣、空接,总之要在禁区、空中杀死对手,要的是耀眼的星光。但是成熟后,他们更愿意用最简单的跳投解决战斗,要的是更高效地抵达终点。
眼下的滴滴打车正在汇聚这种成熟后的内在张力,经过了烧钱大战,滴滴也需要清醒,既然一步登不上天空,那就只有一层层搭建云梯。
新生物如何生长
这段时间,滴滴的产品总监、设计总监们出来讲了很多关于滴滴打车怎么崛起、怎么做产品的经验,总结起来:一个是执行得够快够到位,一个是体验要想得够细够多。
腾讯在投资滴滴之后多次表示:“我们仔细看过滴滴的一整套打法,最后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确做不到,所以我们选择投资。”
新生物的推广其实是个费神费力的活,虽然滴滴做的事情是新潮的,但面对的是一个传统的市场、传统的人群,出租车司机普遍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低,用的又都是几百元只能打电话的手机,为了安装滴滴打车,要换一台几千块的智能机,凭什么?
腾讯玩不了太传统的活,但创业团队为了生存必须要用土办法做新事物,要一个个地告诉司机这个软件可以降低空乘率,还有小费奖励,甚至安装补贴。
一个例子是,滴滴刚推出的时候,滴滴内部有人想了一个主意,给出租车司机发短信告诉他们发一个信息到12114,滴滴就会回复下载链接,按一下就能下载,为的就是不让出租车司机有思考困难。
另一个例子是,2012年下半年时,滴滴只是众多打车软件中的一款,高大上的机场出租车被别家承包做了推广,滴滴只有在火车站出站口向出租车司机推销滴滴打车。滴滴打车的产品总监罗文说:“我们必须从进站口开始到乘客上车的五分钟内给师傅讲清楚这是一款什么样的软件,快速帮他在手机上安装好,同时给他一个传单,告诉他之后可以这样去接单。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滴滴打车其实只是一个软件平台,尽管顶着生活场景强应用的高帽子,市场也认可用户过亿就不怕找不到盈利模式。但作为一个高频次的应用,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基于需求、体验和设计的产品形态。滴滴的经验是什么?是回到人的最本质需求上来。
比如滴滴司机和乘客两端的需求区分,司机们肯定不是深度互联网用户,怎么了解他们的需求?乘客使用的场景会有哪些?滴滴在这方面真的是靠和他们一个个聊天去摸索的。
还有,滴滴必须做更简单易操作的设计,界面颜色设计成红色和蓝色,参考了路标和指示牌的颜色,订单页面上只有起点、终点,出租车司机扫一眼就可以决定是否抢单;如果全屏上拉,地图就会展开,上面有自己和乘客的位置,下面有语音或者乘客的起终点。滴滴红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微信红包,给滴滴带来的成绩也应归于微信,但在设计策略上也是简单原则,点进去那一下就是抢红包了。
再比如,创造更简易的叫车方式,如果常用目的地只有家和公司,那就按住轿车的按钮轻轻一划,划到回家,订单就自动发送了,司机端那边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文本语音播报出来。
好产品不是高精尖的技术堆砌。无人驾驶汽车能把你安全载往目的地,却给不了你自由操控的感觉;机器人可以帮你浇花,却无法理解你为什么在家里种了一株木棉花;同样的,滴滴打车这类软件,也只是用新技术改造生活方式,它所拥有的力量不是技术而是被技术武装起来的,对最原始生活需求的满足。
基于产品的迭代显然是无止境的,新版滴滴打车司机端产品中,除了优化语音服务,司机抢单模式也从单纯依赖速度改为以距离抢单,拼手快让位于拼合理,这也算是运营的优化了。
有了产品和用户这个最牢实的基础之后,滴滴下一步必须往更高的阶段去迈进了,毕竟花了这么多钱,怎么赚回来呢?
要做有情怀的梦
“一号专车”是快的打车7月推出的项目,主打商务租车,收取服务费。随即有消息称滴滴要推出“U打车”,也要入局商务租车。但直到8月中旬,滴滴打车才低调公测了名为“滴滴专车”的业务,剑之所指就是商务租车。
局势已经明朗,彼时为争夺打车市场打得不可开交的两个软件,收获了天下归二的格局,现在正在往城市出行服务平台挺进。
这样的路径怎么理解?同样是做事,有人看作是谋生的Job,有人视为Career,还有人奉为Calling,按照时下流行的话,是情怀与梦想。打车软件是Job,城市出行服务平台则是Calling。
城市出行平台这个定位,除了打车、商务用车,它的触角是可以围绕着城市出行无所不在的,譬如旅行、高铁、航班等。
从垂直到平台,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时代,各大垂直领域都会有市场集中的过程。无论是酒店、旅行、航空软件,亦或是打车、租车软件,它们都有机会将这些关联性业务整合在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一整套更全面的服务。
滴滴打车CEO程维认为,“衣食住”已经被互联网融合、渗透和改变,唯有“行”还没有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客观上为“行”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了土壤。而打车软件仅仅只是互联网改变出行的一个开端。
滴滴的远景是构建立体智能化交通出行生态体系,打车、商务租车、拼车共享,甚至是定制公交。这不可避免地要与现行的交通规则妥协合谋,但至少前景一片光明。
Frost & Sullivan曾预计北美地区汽车共享市场到2016年将达到33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商务用车规模其实更大,业内人的预测数据是4000亿元,而且中国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只有180部,这个数据在北美是800部。
构想总要书写得宏伟雄壮。
不过现在来看,仅仅同类型的商务租车就是一个更残酷的战场,快的的一号专车、估值达到30亿美元的易到用车、刚获得千万美元融资的AA租车,以及挟威势而来的美国Uber,每一个都是强劲的对手。
8月12日,北京市交通委下发《关于严谨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严禁将私家车辆或其他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这给了在智能用车领域的众多淘金者一个当头棒喝。
不过,彼时风头浪尖上的易到用车,眼下有了曲线自救的解药,易到用车与海尔旗下的海尔融资租赁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了海尔易到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首批资金就有30亿元,这些钱能很好地为其平台上的千余家租赁公司稳下阵脚。
滴滴专车现在也强调要做第三方“移动出行信息平台”,整合合法有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资源与信息,呆在红线之内。但不管怎样,滴滴专车也许将是滴滴实现商业模式跨越的关键一步,只有这一步走通了走快了,才能不用靠现在的广告模式过活,才能奢想智能化的交通出行体系。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