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兼并潮即将到来

2014年07月21日 14:45  《能源》  收藏本文     

  话题:城市燃气行业的未来

  对话——

  Q:《能源》杂志记者 武魏楠

  A:香港中华煤气执行董事暨公用业务营运总裁、港华燃气执行董事暨行政总裁 黄维义

  随着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渠道增加,城市燃气空白市场逐渐减少。当市场饱和之后,企业就要向新的领域进发,而兼并就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Q:中华煤气在1994年通过成立港华燃气进入内地燃气市场,这是出于怎么样的一种市场考量?在内地业务开展的早期,港资背景的港华燃气又遭遇到了哪些困难?

  A:70-80年代,香港的工业企业开始转移到改革开放的内地。居民以天然气为能源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当时,中华煤气观察到内地在城市燃气市场这一块还有很多空白。管道气只在一些大城市里得到了应用,甚至很多省会城市都没有城市燃气。我们就先在广东省的番禹和中山两个城市进行商业运营的试点。

  国家对港资的定义为外资,94年进入内地市场之后有一段时间里,外资进入城市燃气领域有所限制,所以那时,我们的发展并不顺利。大概从2000年开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基本完成之后外资可以进入城市燃气领域,加上西气东输管线在2003年开始正式供气,房地产也进入高速发展期,内地的城市燃气行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我们就抓住了这样一个政策和商业上的机遇,大规模发展了我们在内地的业务。

   Q: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竣工,中国成长起了一批本土城市燃气公司。身为港资的港华燃气和新奥、华润这些内地本土城市燃气公司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

  A:港华燃气最大的优势在于继承了中华煤气的服务经验。当时很多国内的城市燃气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希望跟港华燃气合作。我自己曾参与过一些和国有企业合作项目的谈判,成功率非常高。这些企业非常欢迎引入港华燃气高水平的服务经验。曾有一位政府官员对我说过:既然我们寻求和港华燃气的合作,那么我们看中的就是港华燃气背后中华煤气一百多年的城市燃气服务经验。

  内地本土企业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他们的本土化程度和水平比我们更高,对于城市燃气公司来说,这很重要,可以让他们的业务开展不必面对很多障碍,更加顺利。

   Q:城市燃气有很强的公共事业性质,企业的保供压力巨大。加上目前政府对于居民燃气价格的上涨非常慎重,港华燃气如何保证在完成政府所必须的保供任务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盈利水平?

  A:对于城市燃气企业好与坏的判断,很难单纯从利润角度来比较。因为燃气使用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以省会城市为例,用气客户以居民为主。民用气价很低,但是单位成本却很高。服务一个民用客户的成本,和服务一个工业客户成本是差不多的。但是工业用户的用气量要大很多,因此可以有效的摊平成本。所以在一些省会城市,企业尽管客户数目众多,却没有利润,甚至亏损。

  我们的应对策略是提升工商业用气的比例。这一点可能是我们在经营模式上与内地燃气公司有所不同的地方。燃气特许经营权针对的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的用气客户。最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新业务区域,都是以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为主。开发区用户主要是工商业,民用相对较少。要求民用的气价调到跟国际水平一样是有难度的。如果是这样,不如我们专注于用量大、单位成本较低的工商业用户。目前工商业用气占到我们天然气总销售量的75%,民用气占到25%。

   Q:缺乏对中游和上游资源的掌握,被认为是城市燃气公司时常出现供给压力的一大原因。特许经营制度是否能保障城市燃气公司稳定持续的经营?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相继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港华燃气是否有意借此机会进入天然气中游和上游市场?

  A:我们相信政府颁发的特许经营权的公信力。而且,未来在具体政策的执行上,一定会继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向上游业务的拓展,始终是我们企业在考虑的问题。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微博]宣布他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决定之后,我们有积极参与的意向。如果最终允许我们对中上游的业务进行投资,我们肯定会投资的。

  我个人认为,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的国有企业对港资进入的态度是欢迎的。港资从政策上是外资,地理上是国内。这样特殊的地位会让他们对于港资的投资更加安心。我们和中石油、中石化已经有过不同程度的合作。双方不仅有着一定的合作基础,更不会像外资企业那样存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Q:随着中亚管道、中缅管道、中俄管道和进口LNG这四大天然气进口渠道的逐渐投入使用,中国城市燃气市场的空白区域将逐渐缩减直至消失。未来城市燃气产业是否会出现企业间的并购热潮?对于个体企业来说,新的盈利增长点可能会在哪里?

  A:行业内的企业兼并也许会是以后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政府推广管道天然气是一个企业跑马圈地的过程,当市场逐渐饱和,企业就要向新的领域进发。现在看来,大型企业之间的兼并是很少的,但是相信再过一点时间,大型企业之间就有可能出现相互兼并。

  但是兼并之后,企业是否有能力继续经营才是关键问题。其他企业暂停或者减缓市场扩张,并不意味着其竞争对手就一定需要加快脚步多拿项目。如果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消纳能力,兼并和收购过多的项目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中短期而言,城市燃气业务是我们在内地的主营业务,从2008年开始,中华煤气已经涉足国内新兴能源产业板块,包括与晋煤合作的煤层气液化项目等。现在我们在内地已有30多个正在筹划、准备以及建设中的新能源项目。长远来看新能源的前景有很大的增长和发展空间。

文章关键词: 能源石油产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谭力年近50离婚迎娶主播并提成县委领导
  • 体育习近平:愿中国办世界杯 盼阿根廷助国足
  • 娱乐曝文章马伊琍现身美国赌场:一直在输钱
  • 财经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用过期肉 称吃不死人
  • 科技[第一线] 洛杉矶硅滩:比基尼与创业
  • 博客马航离破产还有多远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医学专业难见“医二代” 医生不愿再苦娃
  • 朱大鸣:房价同比大降前不该救市
  • 姚树洁:潘石屹捐哈佛1亿为啥引公愤
  • 易宪容:政府救市加大房产崩盘的概率
  • Value:本周11只新股申购攻略
  • 徐斌:沪港通将改变A股游戏规则
  • 张化桥:高速信贷增长是A股最大杀手
  • 华生:农地农房入市的陷阱与跨越
  • 冉学东:IPO政策不改变要出大事
  • 刘杉:立军令状透露政府无奈心态
  • 谢百三:打新吸纳资金将致下周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