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建牧场

2014年07月18日 23:47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在下游一再受挫的恒天然,正在中国加大上游业务的建设,但挑战依然存在。

  文|CBN记者 吴洋洋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去年8月,因肉毒杆菌风波而一度交恶的恒天然与雅培,又一次站在了一起。

  7月11日,双方宣布,将投资18亿元在中国兴建包含5个牧场的牧场群,预计其奶牛存栏数超过1.6万头,年产量可达1.6亿升牛奶。如若获批,其首个牧场将在2017年上半年建成并投产,其余牧场于2018年投产。

  此前,恒天然已在河北唐山玉田县和山西应县建有两个牧场基地。其中,2007年开建的玉田牧场群,同样共有5个牧场,每个牧场投入约2亿元。恒天然的目标是,2020年在中国拥有30个自有牧场,

  牧场业务投入大、风险高、利润率低。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行业上游厂商,恒天然曾希望在中国进入利润率更高的下游市场,但两次乳制品安全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和2013年的肉毒杆菌事件,让其两大自有奶粉品牌安怡和安满在中国一再受挫。

  三聚氰胺事件中,这两个品牌正是由首先出现问题的三鹿集团经营,因此,也未能从外资奶粉品牌在华销量大增的辐射效应中受益,反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直到2009年恒天然更换了奶源和生产工厂,安怡和安满才重新回到中国。

  而2013年的肉毒杆菌风波,虽然最终证实为是一场“乌龙”事件,但恒天然不仅因此损失了多美滋等下游大客户(雅培也受到牵连),重返中国市场的安满和安怡被再次下架。为此,恒天然花了半年时间,忙于拜访各地政府和合作伙伴。

  今年上半年,恒天然利润同比下滑了41%。“面对企业的信任危机还算容易解决,但面对消费者,要重新赢得信任则困难得多。”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所以,准备继续在中国扩张的恒天然正在加大上游业务的建设力度。去年年底,恒天然超高温灭菌(UHT)牛奶品牌安佳进入中国市场,为此,它将于今年或明年在华兴建首家UHT乳制品工厂。此外,它还计划扩大食品服务业务,主要为餐厅提供奶油和芝士。

  过去3年,中国市场原料奶供应量仅增长约2%,而需求量却增长了约6%至8%。恒天然预测,2020年中国的乳制品消费量将达到700亿升,现在中国的产量只有350亿升,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恒天然在中国下游领域也充满挑战。

  如今,外资品牌占据了中国奶粉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但与同属纯进口品牌的惠氏、美赞臣和雅培相比,恒天然旗下的安怡和安满的市场排名均落在了十名之外。在液态奶领域,本土品牌蒙牛、伊利两大巨头,加上光明等品牌,占据了近九成市场份额。进口液态奶在2013年借助电商实现了迅猛发展,但只切入进了高端市场。恒天然若使用国内奶源生产液态奶,渠道和价格都不会占据太多优势。“行业的门槛在提高,未来市场份额小的品牌翻身机会非常小。”简爱华说。

  此外,中国政府正在鼓励乳业自建奶源。但新的生产许可证只颁发给了82家企业,相比前一年缩水1/3。乳制品企业建立自有牧场,可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一些外资品牌也已进行上游建设,比如雀巢,就已实现了“上游、中游和下游都在中国本土建有基地”。

  下游企业纷纷向上渗透,将会挑战恒天然的优势。作为恒天然最大的出口国,其在中国市场的下游业务即便表现不佳,恐怕也不得不继续推进。好消息是,恒天然选择的合作伙伴雅培在华表现一直不错,这意味着,其原料下游的供应至少能得到一定保证。

  联系编辑:nini@yicai.com

  2007年开建的恒天然唐山玉田牧场群,共有5个牧场,每个牧场投入约2亿元。

文章关键词: 商业管理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一图看清马航MH17坠毁事件全貌
  • 体育男篮亚洲杯国奥无缘决赛 拉姆退出德国队
  • 娱乐曝吴绮莉再做小三 倒追68岁香港议员
  • 财经住建部定调下半年楼市调控:去库存
  • 科技微软新革命:云成为最核心业务
  • 博客陶短房:马航客机坠毁应该知道的8个要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一位农村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惊险历程
  • 谢百三:打新吸纳资金将致下周大跌
  • 钮文新:谁来制止国债回购“闹月惊”
  • 叶檀:防止混合所有制成权贵大餐
  • 慕容小散:乐视留洋未成 后院失火
  • 易宪容:救楼市将把购房者推入火坑
  • 彦纬:从周迅大婚看企业IPO
  • 一只花蛤:不容易寻找的10倍速公司
  • 凯恩斯:投资路上我们不跟猪摔跤
  • 张化桥:月薪百万的月光族
  • 许一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超级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