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归于平淡

2014年07月10日 23:55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李洋

  顺着埃弗雷特·M·罗杰斯的目光,你去看硅谷发展最初的30年时光,会看到很多投机事件的发生。在一个机会突袭的时代,浮躁总是难以避免的,罗杰斯在《硅谷热》里屡次动用了“发迹”这个词,讲述那个时代的个人和公司。当历史沉淀下来,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永远是那些跌宕起伏的奋斗史,还有不变的硅谷精神。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全球电子业高技术的新玩意儿都是从硅谷诞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经过N次迭代,晶体管的世界也早已被如今的机器人和网络传感器时代所取代,一些技术巨头们引领了产业的变革。

  我们从2008年创刊伊始就对硅谷和创新投入了巨大关注,并从2010年开始进行《硅谷战争》系列的报道。最初我们圈定的几个巨头是苹果、Google和微软[微博],但很快亚马逊[微博]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使之变成了四国大战;而随着Facebook的强大,它也成为不可小觑的一员。在我们这期封面故事《硅谷战争4.0》版本中,你会发现它实际上已经变成了Google和苹果的双寡头之战。这两家最早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公司已经拿到了进军新世界的门票。

  但驻硅谷记者徐涛在6月接连参加了苹果的WWDC和Google I/O大会后,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这是最差的一次I/O大会,”她在邮件中这样对我说。她的感受一如所有对技术本身拥有狂热兴趣的人——两家公司没有发布什么太具革命性的产品,与此同时,它们还推出了非常类似的产品。

  这其实并不意外。罗杰斯早在1962年就研究了创新是如何扩散的,并把一个产品或产业的生命周期规划为4个阶段。若干年后,杰弗里·摩尔基于这个理论进行了完善,在他大卖的《跨越鸿沟》中,具体分析了公司应在各阶段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以赢得用户和市场。

  技术狂热者们最喜爱的情节通常出现在早期的市场。那个时期的竞争者必须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来赢得用户——他们通常是对技术敏感、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

  而当市场不断成熟,技术公司们要争取的用户就变成了一群不那么热情的人——他们是那些起先对产品持怀疑观点,只有针对竞争产品进行过比较之后,才有可能做出选择的实用主义者。竞争者推出类似的产品才能推进这种选择。

  在成熟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并不算是恶性的,比如,Facebook或许对Google及苹果都形成了威胁,但它其实也变相促进了二者的生态系统生长——它的社交平台在全球拥有数十亿用户,他们每天24小时制造着应用需求,这催生了VC对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各种App的投资,也壮大了一个生态系统。你能够从本期快公司Fitbit的成长故事中感受到这一点。创始人兼CEO James Park在创建这家可穿戴健康设备公司时,VC还没有将目光移向这一领域,但当iPhone 4s推出后,他明显感觉到了所在行业的爆发。

  当一个平台搭建好之后,市场变得成熟,公司更多需要去比拼第三方支持者、用户数等市场数据,所以它们就显得没有那么酷了。

  但你并不能认为它们的理想真的归于平淡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郭美美因赌球被北京警方抓捕
  • 体育世界杯阿根廷点球胜荷兰 24年后重返决赛
  • 娱乐邓紫棋介入张杰谢娜婚姻?遭批炒作
  • 财经富跑跑洗钱密道:坐汽艇偷渡澳门带走现金
  • 科技中央巡视组:科技部发现有科研成果作假
  • 博客水均益:我用“中国伟哥”贿赂伊官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多月光 近5成年薪不足10万
  • 郭田勇:银行会成财富管理的主流行业
  • 余丰慧:余额宝这一年经起了风险考验
  • 董少鹏:退市制度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 水皮:跳水是不是意味A股摊上大事?
  • 周本泉:楼市杀手是财产登记信息联网
  • 徐斌:降准将是中国央行今后常规动作
  • 许一力:美国会为何严重警告阿里上市
  • 凯恩斯:巴西足球队惨败3大投资启示
  • 朱宁:证监会举报奖励不该设上限
  • 冉学东:影子银行是利率改革失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