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淮松的“新太极”之路

2014年04月03日 15:21  《中关村》 微博 收藏本文     

  太极会议室里悬挂着李铁映同志为太极股份成立的题词:“创新 创造 创制”,几代志存高远、满怀创业激情的太极人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传承下,实现了一次次的成功转型与跨越发展。

  文 本刊记者 程桔华

  2014年是刘淮松任职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极股份)总裁的第十四个年头。十四年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段不短的历程。在这段风雨兼程的历程中,刘淮松带领太极人熬过股份制改革的艰难期、经历过企业上市的辉煌期,如今又踏上新征程,开始了第三次创业。2012年,太极股份发布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做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为愿景,实现百亿企业的新跨越。

  2014年1月19日,记者随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考察团,走进位于海淀区北四环中路太极股份的办公大楼,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也是刘淮松的母校,因此,整个采访伴随着师生、校友之间的交流,刘淮松很放松。

  走进太极,“责任”、“尊重”、“卓越”六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为我们掀开了太极神秘面纱的一角,而听完刘淮松关于太极创业故事的报告后,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太极公司诞生于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的“太极计划”,20多年来始终以“做强民族品牌,实现产业报国”为己任,不断发展壮大,而作为太极团队的领导者,刘淮松也在上下求索,不断探寻企业发展的“新太极”之术。

  肩负历史使命 开创太极辉煌

  1987年至2000年,太极从无到有、创建发展,是为太极的第一次创业。

  太极公司的成立源于1986年国家电子工业部召开的“石岛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计算机工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业;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计算机发展路线。

  在关于中国计算机工业走什么路线的问题上,“石岛会议”提出,计算机工业发展要软硬并重,软件发展要靠硬件实现工业化;硬件发展要靠软件工具和技术实现设计自动化。这是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上有名的“太极计划”。

  1987年,由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亲自命名的“太极计算机公司”在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大院内正式成立。作为中国最早由研究所成立的市场型计算机公司,太极公司实际承担了两重任务:一是承担落实“太极计划”的历史使命;二是在更开放的环境下推动科研体制的改革。

  在十五所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太极公司迅速发展,并在成立之初便推出了“太极2000系列超小型机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太极小型机的推出一举打破我国计算机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航天、铁路、金融等重大领域终于用上了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计算机,市场份额连续6年超过50%。

  然而,太极如日中天的大好时光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逆转,PC的出现结束了集中式计算时代,分布式计算和网络计算成为新的趋势。

  从高峰坠入谷底的太极面临着到底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的抉择。主机时代结束了,微机大行其道。联想做PC,就是迎合了计算机微型化、小型化的趋势。但是那个时候的太极并没有转型做微机,而是将目光锁定在行业应用上,把计算机技术和行业应用相结合。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太极迈向成功转型的关键一步。

  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案例是:1993年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铜冶炼企业——江铜贵溪冶炼厂要为二期工程建设一套闪速炉的在线控制系统,因为一期工程是由日本恒河公司承担的,所以恒河想当然地认为第二期的订单肯定也是非恒河莫属。果然,江铜集团的确在第一时间找到恒河公司,但出乎意料的是,恒河的报价高达2000万美元。为了能降低价格,江铜集团跟恒河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没想到,江铜集团的诚意却换来恒河公司的打击:“少一美元都不干,就是2000万美元,两年完工!”

  作为一家国企,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时间上,江铜集团都耗不起。在随后的一次行业会议上,江铜集团的厂长结识了时任十五所工业自动化室的主任娄勤俭,太极在行业信息化领域的成功案例和丰富经验促成了太极公司与江铜集团的首次合作,这次合作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江铜集团只花了2500万元人民币。为此,江铜集团给太极计算机公司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的就是“开应用先河,长国人志气”十个大字。此后,太极公司在把计算机系统和行业应用相结合的道路上走得顺风顺水。

  破除体制桎梏 盘活国有资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外界环境的剧变,IT技术的一日千里,太极的竞争对手把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探索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通过改制上市得到迅速壮大。

  太极公司靠自我积累求得发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不但无法与迅猛壮大的竞争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抗衡,公司的生存也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究其原因,在于太极还在沿用原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市场手段,给公司的发展制造了诸多的障碍与困境。2000年刘淮松刚上任时,太极下属四十几个单位分立经营、主业不清、管理松散、市场竞争力日益下降。2000年公司销售收入不到2亿元,利润仅有100多万,太极公司规模优势无以获得,赢利能力更是微弱。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市场份额向迅速成长壮大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在这一优胜劣汰的分化时期,使太极面临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境地。

  太极公司到了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机制的关键时刻。只有进行产权改革,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彻底解决深层次矛盾,彻底扫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真正转化企业经营机制。

  带着这些困惑,2000年,刘淮松选择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在太极的整体改制方案中,EMBA的学习给了刘淮松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战略规划方面,“做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的定位就是在那个时期产生的。而太极引入的外部战略投资人就是刘淮松的EMBA同学赵涛(现任步长集团董事长,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是太极整体改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2001年,所有投资人对IT产业普遍持观望态度。这个时候要说服投资人尤其艰难,而太极的国企性质,需要投资人现金入股,这更是难上加难。

  据刘淮松回忆,赵涛当时之所以选择投资太极,基于几方面因素:首先,赵涛对同桌的刘淮松充分信任,对太极团队也充满信心,觉得把资金交给太极团队来经营是放心的;其次,按照赵涛当时的投资理念,投资IT、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势所趋。但赵涛最担心的还是太极团队的稳定,他甚至直接发问刘淮松:“假如你中途不干了怎么办?”当时刘淮松这样跟赵涛讲:“既然你投进来了,那就等于逼着我去干,我必须带领团队竭尽全力把太极干成事。否则在班里怎么面对同学们?”

  2002年9月,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注册资本7378.92万元,十五所以净资产4578.92万元出资,占62.05%股权,是第一大股东。步长集团占1800万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股改后的太极面貌焕然一新。借助改制重组带来的新气象,刘淮松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的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中,随即对运营管理体系和业务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尽快向规范化公司治理转变:通过推进业务重组与整合,初步建立了IT咨询、行业解决方案、IT基础设施以及产品增值服务等业务板块,形成了太极一体化的IT服务价值链;通过事业本部业务体系的建立,为各产品线赋予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激发了创新发展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构建二级事业部,并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骨干选拔到部门经理的岗位上。太极事业从此蒸蒸日上!

  但在刘淮松看来,IT产业还是一个资本运作频繁的行业。借助资本平台,通过并购整合,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软件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因此,太极股改后的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上市”。经过三年多的艰难筹备,2010年3月12日,太极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微博]正式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涨104%。十五所持有的国有股份,股价由原来的4500多万,瞬间飙升至27亿元,资产增值近60倍。

  第二次创业,太极人用了12年时间,实现了机制创新和业务转型,使太极成为规范运作的股份制公司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通过全面推进公司主营业务创新转型,太极构建了一体化IT服务体系,确立了公司在政府、国防、能源、交通等行业的领先地位,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次创业 再踏新征程

  信息产业是一个快速变革的行业。特别是近几年,软件行业一方面产业垂直整合、产品服务横向融合趋势日趋明显,另一方面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模式正在改变产业格局,对传统的信息技术服务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IT企业面临新的转型。

  “突破原有的业务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太极的再一次转型,无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太极必须转型。”刘淮松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典型的‘人脑+电脑’轻资产行业,企业的真正资产就是人。所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因为所有的业务创新都是基于核心团队、核心人才。”

  事实上,在刘淮松的带领下,太极培养人才的模式坚持自主培养和社会吸引两条腿走路,并将比例控制在2:1。2/3自主培养,1/3从社会吸引。比如现在的太极高管团队共有9人,其中3人是从社会吸引的,6人是从下面的事业部提拔的。“所有企业都要面临各种平衡点,短期、长期的变化和走势,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股东利益与员工、客户多方利益的平衡,这些都是平衡问题。企业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平衡,才能获得相对稳健的发展,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稳健经营非常重要。”

  距离2016年实现百亿规模的目标还有不到3年的时间,在冲刺阶段,刘淮松依然感觉让团队继续保持创业的心态和激情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企业取得一定成绩以后。如果没有危机感、没有创业的心态和激情,就会形成小富即安的心态,大家就会盲目陶醉于过去的成功。企业向前发展的内驱力还是来自于团队的价值观以及对大企业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希望把太极做成一个业内最优秀的企业,希望太极成为一家非常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企业。”

  刘淮松经常以华为为例,给管理团队灌输危机意识。华为已经做到两千亿的规模了,但是任正非始终都想着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而太极目前的规模只有四十几亿。刘淮松经常强调建立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这是决定太极能否做得更大的关键。所以在2013年,太极更新发布了领导力模型V2.0,以此来引领组织能力建设。“我们一定要想明白我们的内驱力和价值观,对事业的共同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刘淮松直言做到这点的确很难。不过庆幸的是,从2000年任职太极公司总裁至今,刘淮松率领的核心团队已经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虽然期间也有一些团队成员由于经营理念不同会有更换,但是主体团队从未变更过。现在,太极的一线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包括二线事业部经理,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梯队,从而稳固了企业发展的DNA。“太极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团队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刘淮松感慨。

  在最近召开的十二届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信息消费、网络安全、两化融合、大数据、军队信息化的重要性,新一轮信息化大潮滚滚而来,太极第三次创业的号角已然吹响,虽然竞争日趋白热化,但刘淮松信心十足,太极有信心也有能力在行业信息化领域做到极致,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记者目击上海女游客在马来西亚被掳走
  • 体育遭韩国双杀!鲁能2-4浦项 恒大负10人全北
  • 娱乐外媒:“巨星”文章出轨 网友:冠希2.0
  • 财经官员曝房产申报漏洞:只能报三四套难如实
  • 科技中移动回应香港套餐优惠质疑
  • 博客马伊琍父亲求放过声明系写手代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因大学挂科成黑户:家庭事业全毁
  • 钮文新:稳增长没有股市不行
  • 苏鑫:揭秘SOHO中国卖房子的秘诀
  • 周彦武:反腐扫黄让中国经济下滑
  • 慕容小散:限购松绑之后冰火两重天
  • 张化桥:中国必须加息 才能减息
  • 徐斌:不能老眼光看本届政府政策
  • 张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难度不小
  • 叶檀:银行高股息为何不讨投资者的好
  • 杨再平: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建言
  • 郎咸平:京津冀要警惕曹妃甸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