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地区的新贸易议程

2014年04月03日 14:05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收藏本文     

  新一轮贸易谈判浪潮既不是国际化的,也不受地理范围限制,而是正在解决传统贸易谈判基本不谈的问题

  □彼得·哈基姆(Peter Hakim)

  贸

  易政策和经济一体化,再次成为美洲地区的重点问题。由于在2005年暂停了有关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本区域的贸易政策议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第一任任期内,外贸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奥巴马政府的主要贸易成果,就是确保国会众议院批准了美国对巴拿马、韩国和哥伦比亚自由贸易区的协定,所有这些协定都已在五年前正式签署。在此期间,南半球最显著的商业举措就是四国太平洋联盟的启动,由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共同签署的协议,旨在整合和协调本地区最开放和致力于改革的经济体。

  过去十几年,拉丁美洲的交易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中国与美洲各国(包括北美和南美)在商业贸易上的巨额扩张。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交易量,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500亿美元,增长了25倍。而中国与西方国家(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的交易额,从世纪之交的每年1200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大约8000亿美元。

  在此期间,中国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成为六个南美国家的第一或第二大商业伙伴。中国快速增长的食品、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商品价格上升,近几年已成为拉丁美洲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2008年到2009年间,在欧盟和美国等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深陷经济困局时,向中国出口的迅速扩张确保了大多数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

  中国出口在拉丁美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而美国与该地区的贸易额依然巨大。2000年至2012年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量增长了一倍——占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贸易量的将近60%,对巴西的出口量则增长了近三倍。与秘鲁、智利、哥伦比亚的商业贸易量增长了近五倍。不管是与美国有着贸易协定的11个国家,还是没有协定的7个国家,这些贸易增长量都是十分可观的。

  拉丁美洲国家正经历着经济高速增长期。不过,最近不断波动的全球和区域经济,让许多拉美及美国重新思考其对外贸易和投资战略。比较重要的变化有: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过去两三年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虽然预计仍会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增长,但10%的增长速度已成过去。

  美国贸易谈判: 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美国政府展示出对贸易谈判的新热情。美国政府现在主要在推行两个贸易协定,不管是其中的哪一个获得成功,都将会对全球商业贸易和一体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其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原计划今年达成的。不过,由于美国国会并不一定支持,协议的达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除了美国,参加会谈的包括三个拉丁美洲国家(都是太平洋联盟的一部分)和13个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并不包括中国)。总之,以上国家占世界GDP的40%以上,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此外,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是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

  两个贸易协定,都是为了解决WTO全球贸易谈判中一直未能达成共识的问题。与会各国都将TPP和TTIP视为国际贸易体系的新动力,这也可能重新激发处于停滞的世贸谈判。

  协议如果达成,其实质内容很有可能会重塑国际贸易的模式、规则和惯例。这将会对本协议以外的许多国家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举例来说,出口国如果不密切配合新的政策,不被纳入到新的法则当中,那么必将会在两个协议的列举国家和其他地方失去竞争力。

  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经济都与美国经济有很大相关性,对自己被排除在美国-欧盟贸易谈判之外深表无奈。与欧盟和美国都签署贸易协定的几个中美洲国家,都对亚洲低成本的服装制造业取代他们在欧美的市场保持警惕。

  另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是,大型协定如TPP和TTIP的成功谈判,最终可能会削弱世贸组织想要创造的所有国家属于同一个世界贸易秩序的根本使命。一个围绕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定,不管它多么促进国际贸易增长,都终将削弱世贸组织的重要性,并推迟真正意义上全球化贸易体系的达成。尤其困扰一些分析师的是,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金砖五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均为参与这种协定,这就可能会造成分割的世界经济秩序。

  墨西哥的经济改革:过去一年中,墨西哥开始实施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经济改革计划,旨在提高长期生产率,加速经济增长。这些改革预计将吸引大量的新投资,尤其是在开放的能源领域和竞争激烈的电子通讯领域,并加强墨西哥本已非常强劲的出口创汇能力。它们也可能会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改造和升级的新动力,使之成为一个更富有成效的贸易协定。这将会使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但是,现在就评价墨西哥改革成功与否还为之尚早。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将决定改革的成败。

  太平洋联盟的成熟: 到明年年底,太平洋联盟就三岁了。届时,至少有三个或四个签署初步协定的总统会被反对党成员替换。这一联盟在移除贸易壁垒和成员国调整经济政策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另外两个高绩效的拉丁美洲经济体——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有可能很快就加入太平洋联盟。

  未来几年将是确定太平洋联盟生存能力及影响力的关键时期。如果被证明是可持续的,那么该联盟对其他拉美国家将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并很有可能成为该区域甚至国际贸易谈判中有影响的一股力量。有趣的是,尽管在贸易和经济一体化上的做法不尽相同,南方共同市场贸易集团近期也提出要与联盟合作。巴西外长最近也暗示了南方共同市场和太平洋集团正式签订协定的可能性。

  陷入困境的南方共同市场: 这个已经有25年之久的南美贸易协定,将占到拉美经济活动总量一半的五个国家集结起来,却日渐陷入困境。

  南方共同市场现在已经成为五个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的联盟,这可能会限制而不是提高其成员国的对外贸易能力和投资潜力。其中的两名成员国——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现在都处在危机的边缘。石油产量和出口量的下降,使得委内瑞拉处在特别困难的境地。委内瑞拉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通货膨胀率,庞大的财政赤字,一个摇摇欲坠的货币市场,而且基本生活物品普遍短缺,连续不稳定的经济管制让这一切雪上加霜。阿根廷的经济在过去一年下降得厉害。与委内瑞拉不同,阿根廷应该能够避免全方位的危机,尽管它面临着通货膨胀、消费不足、难以获得国外投资、外汇储备快速下滑等问题。

  巴西作为拉丁美洲国家中的巨头和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近期的表现令人失望,这对南美的经济和贸易前景可能是最具破坏性的。在经历了六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从2005年至2010年)后,巴西在过去的三年一直磕磕绊绊,对该国前景的大多数预测仍是悲观的。巴西的经济正面临一个缓慢的增长期,国外投资减少,出口收益下降。像其他南美国家一样,由于中国需求下降,巴西的出口也变得疲软。

  虽然十月总统大选前不太可能出现重大变化,但巴西可能会重新考虑其贸易政策。巴西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高水平的保护主义正加剧本国经济问题。巴西工商界也已经扭转了保护主义的立场,并逐渐成为寻求国内改革和经济大开放的力量。

  巴西官员很清晰地认识到,如果TPP和TTIP协议继续往前发展,该国将面临竞争力问题。巴西也准备改变南方共同市场联盟的规则,以使成员国拥有与其他国家或群体(像欧盟或太平洋联盟)签订贸易协定的自主权。巴西也可以通过改革,消除阻碍贸易扩展和外国投资的政策因素。

  巴西特别需要重新评价以下政策:1)严重偏向国有企业的政策,包括政府采购规则,补贴和低利率政策。2)阻碍企业物流的政策。选举结果表明,巴西经济状况需要下一届政府实施更强有力的改革。

  过去几十年,全球贸易规则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贸易政策基本没变。本世纪早期,多哈贸易谈判停滞不前。这个朝着世界半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迈进的谈判,从停滞不前到被完全搁置,几乎没有任何进展。现在,我们看到了新一轮贸易谈判浪潮。这次浪潮中,美国扮演了极为活跃和主动的角色。这波贸易谈判与之前的贸易谈判不同,既不是全面国际化(像由WTO组织的谈判),也不受地理范围限制(像欧盟和其他地区贸易组织),而是正在解决传统贸易谈判基本不谈的问题。这轮谈判如果能够成功,新的机制将为参与国带来丰富的机会,也会打乱现现有贸易规律。也必然会在拉美及其他地区造就一些失败者,同样也造就一些胜利者。

  (作者为美洲国家对话组织名誉主席,本文由《中国经济报告》编辑王艺璇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记者目击上海女游客在马来西亚被掳走
  • 体育遭韩国双杀!鲁能2-4浦项 恒大负10人全北
  • 娱乐外媒:“巨星”文章出轨 网友:冠希2.0
  • 财经官员曝房产申报漏洞:只能报三四套难如实
  • 科技中移动回应香港套餐优惠质疑
  • 博客马伊琍父亲求放过声明系写手代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因大学挂科成黑户:家庭事业全毁
  • 苏鑫:揭秘SOHO中国卖房子的秘诀
  • 周彦武:反腐扫黄让中国经济下滑
  • 慕容小散:限购松绑之后冰火两重天
  • 张化桥:中国必须加息 才能减息
  • 徐斌:不能老眼光看本届政府政策
  • 张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难度不小
  • 叶檀:银行高股息为何不讨投资者的好
  • 杨再平: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建言
  • 郎咸平:京津冀要警惕曹妃甸悲剧
  • 陶冬:消费税救不了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