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撬动被晃晕的市场

2013年03月11日 17:07  《中国商界》杂志 

  周勇

  (上海商学院教授)

  政府打压的市场至少是一个活跃的市场,而政府扶持的市场则是低迷的市场。如果持续打压市场仍然活跃,那说明打压政策可能出现了局部失效或无效;如果持续支持市场仍然低迷,那说明没有找到市场启动的关键支撑点。

  中国市场犹如被晃晕的葡萄酒。葡萄酒是一种晃悠出来的有灵性的东西。有报道说,有人把它放在车上晃过头了,结果把酒味都涣散了,只留下微苦。但要是把这些晃悠过头的葡萄酒放在安静的地方,有可能把醇厚的酒味“静养”回来。难道中国市场也只留下“微苦”!还能“静养”回来吗?如何才能撬动被晃晕的市场?

  制约零售增长瓶颈

  影响当前零售业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零售企业未能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在供大于求的表象下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未能获得充分满足。

  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妖怪”,他们愿意花几千元买一个有缺口的“苹果”,却为了几毛钱的差价舍近求远跑到别的商店去买鸡蛋。他们有时很舍得,有时候很吝啬。什么时候舍得,什么时候吝啬,如果缺乏对消费者行为深入研究,不明白顾客的心,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零售的转型发展。

  境外行业专家在参观我国零售业的时候就曾表示疑惑,你们的店铺,看起来东西很多,但品项不全,商品的可选性很差。笔者也曾问过一美国教授:您最喜欢沃尔玛什么?教授说:我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品项齐全”。

  过年前夕,有实习学生反映,店长把教辅书货架撤掉做年货堆头,结果发现,想买教辅书的人特别多。其实,教辅书也是“年货”!

  笔者还曾还问上述美国教授:您最不喜欢沃尔玛的是什么?教授说:沃尔玛有些商品的价格也不比别人低,甚至更高些。但教授仍然愿意去沃尔玛。为什么?因为沃尔玛给教授的首选价值内涵并不是“天天低价”,恰恰是“品项齐全”,这正好迎合了大多数顾客的需求。

  二是流通规制体系不健全,监管失效,对无良商人缺乏惩戒。

  回顾我国零售业最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基本上是按照“有奶便是娘”的机会主义逻辑发展起来的。许多零售商在事业发展以后,仍然留恋过去常用的那些旧商人的恶习,如短斤缺两,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等。

  如今,这些“小伎俩”已经花样翻新,商贩在刀鱼肚中注水银,上市公司生产“健美”猪肉,连锁超市销售“染色”馒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升级,我国消费者进入了一个谈“食”色变的“食物恐怖”年代。虚假广告、不良诱导、低劣产品,已经严重影响消费信心。

  商人始终是在利益与规制的平衡中寻求盈利之道,零售商同时染上新旧恶习,归根到底是缺乏“惩戒”!在国外,如果一杯咖啡不够热,商店就有可能被起诉。如果咖啡太热烫伤了顾客,则很有可能面临巨额赔偿。而在我国,消费者连得到起码的补偿都很难,更不要说“惩罚性赔偿”了。

  没有限制的自由是自私的,没有控制的权力是危险的,没有惩戒的市场是低效的。以1993年取消粮票为标志,计划控制方式逐渐淡化,但符合市场公平竞争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体系并不健全,对违反公平竞争原则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虽然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企业的违法成本依然很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实在太高。

  我国流通监管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正当商人的利益,也直接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缺乏商业大法统领全局;热衷于行政规章,文件多如牛毛,文山会海;部门监管,令出多头;执法标准不透明、不统一,加上运动式专项执法与随意性联合执法,伴随而至的是处罚不公;《立法法》虽然早已出台,但“上级立法、下级执行”的层级制依然存在,这便使规制趋于官僚。

  消费者面对屠夫式无良商家,面对高额税赋,面对高额的保障性支出,面对不可预期的未来开支,不得不选择低廉消费!他们不得不高呼:起来,不愿意做“肥猪”的消费者,我们去团购,我们去网购,我们去秒杀。

  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转变,不管用什么办法,都难以真正撬开消费的闸门。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地消费,应该成为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共同追求的核心目标。

  政府要做好加减法

  政府要做该做的事情,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政府官员30年倍减计划。当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政府太多情,专家太多虑,企业太多变。政府什么都想管,以为自己是万能的,其实,政府的智商常常没有市场的智商高,人算不如天算。错位在经营上是好事,但在行政管理上则是浪费资源。如食品安全,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负有监管责任,但发现问题的常常是“媒体”。这是缺乏常态管理的表现。

  政府官员太多,是问题的一个根源。中国的出路在于减少政府官员,如果未来30年政府官员减半,每年应该减少1.7%的政府官员。官员减少了,开支减少,纳税减少,而且权力也会减少,于是腐败也减少,老百姓就可以富裕了。

  对商业,政府管什么?政府要开展国家营销,帮助自己的企业,把产品与服务推向其他国家,推向国际市场。笔者到日本福冈访问,福冈县的农林部门主管的名片上印着一个鲜红的番茄。我问他这代表什么?他说,“这番茄是我们的特色产品。”这样的政府官员,令人敬佩!什么叫为公民办实事?这就是。

  做了减法以后就可以做加法。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流通问题,关键是农村问题。在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城市工业化过程是以农村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在集体与家庭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经济严重缺失,“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以一种制约着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

  所以,十八大提出“家庭农场”等发展集约化农业的举措是非常及时与必要的。我国生产环境因气候、水源、农田等方面变化而“先天不足”,这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因。培育城乡共生的生态环境,发展规模化农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这是推动我国流通业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规制方面,政府主要管两个方面:(1)维护公平竞争;(2)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两个方面,现在都很有问题。有法不依、倾向性执法,无可无不可,是常态。

  从短期来说,补贴或优惠政策,关键是要配套。去年下半年虽然恢复了家电补贴政策,但拉动需求的效果并不明显。每一次国家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中国农民总是勇挑重担,家电下乡以后农民为拉动内需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最后呼吁:别再送家电了,只要有电就行!

  可见,政策的落地,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另外,减费降税、土地财政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支持流通业发展的措施落地,关键是要出台实施细则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政府可以实施一系列能够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如“节支惠民”政策。政府可以制定一个节支预算,并分季度全部把节约下来的费用以“购物卷”的方式分发给全体国民。还可以实施“国家分红”政策,国民应该成为全面所有制企业的股东,国民应该分享这些企业的利润。还有,可以实施临时性减税政策,减少消费税与个人所得税。政府所实施的刺激政策,中间环节越多,管理成本就越高,消费者的得益就越少,其刺激消费的作用就越弱。

  从成功走向成功

  零售作为服务终端消费的产业,随着宏观经济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的企稳回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稳增长,业绩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如何从成功走向成功,需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刚性成本增长的大环境下,低毛利低成本的盈利模式亟待调整,但这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大型连锁公司迫切需要从战略视角来提升营销能力,从而提高毛利率。目前我国零售业的毛利率上限是25%,前后台各半。这样的毛利率水平只能在微利与亏损的边缘徘徊。正常应该提升到30%。提升毛利率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提升客户服务和管理能力,让顾客买得放心、安心、舒心;二是要逐步提高核心产品的自营比例。

  第二,要稳定老客户,吸引新客户。老客户是指80后以前的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的购物趋向相对稳定,消费行为比较保守与节俭,这部分消费者是超商的主流消费群。这类顾客群,不管有钱没钱,对价格都比较敏感,价格变动与消费量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如果仅仅拥有此类消费群,超商就没有未来。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每年新增人口2000万左右,按此计算,80后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如今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电商已经用廉价与便利牢牢控制着80后、90后、00后消费者,如果实体店不能想办法吸引这部分消费者,未来前景就会很暗淡。

  第三,多渠道整合营销,是吸引新生代消费者的有效途径。我国消消费者有时候很简单也很妖怪,理性也是他们,跟风也是他们,什么时候理性,什么时候跟风,有一点好,就会蜂拥,有一点坏,就会舍弃,他们的原则与底线,难以捉摸。但有一点事可以肯定的:便利为本,经济为上。足不出户蜗居在家,静止不动是他们最好的运动,便利是他们的首选。但由于价格越来越公开,他们也更有条件权衡性价比,新生代消费者越来越不容易被忽悠,越来越精打细算,所以,蒙人的招数越来越不奏效。选择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渠道的多样化,并且要注重不同渠道、各种服务机构的整合营销。最近,可口可乐公司与联华ok电商联合运作的“可乐+苹果”的营销就非常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六罐可乐卖11元,附赠一个价值28元的红苹果提货券,苹果可以快递(需要支付10元快递费),也可以自提。最终,大部分消费者做了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快递,因为便利;二是买四箱可乐,得四个苹果,快递到家,每个苹果实际支付2.5元。结果是:可乐与苹果的销售量大幅度提高,快递公司送四个苹果得10快递费也获得有收益。

  第四,三件合一,提升管理水平。所谓“三件”是指硬件、软件与活件。其中活件即人,是最活跃最能动最难控制的要素。为了管好“三件”,需要更注重三个要素,一是品牌,品牌不仅吸引消费者,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二是技术,现代零售业可以通过引进新的售卖技术,给消费者更有趣更便利更人性的体验;三是成本,从未来成本控制的方向来看,多用技术少用人,是一个发展方向。舍得在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零售才会有未来,才能从成功走向成功。

  在这个激荡岁月,商业服务企业面临困惑、机遇与挑战,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坐井观天,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要对环境加以分析、判断、过滤、选择,考虑如何以一种慢的方式参与到快的节奏中。商业服务企业若想找回顾客的信任,找回失去的“酒味”,并从成功走向成功,就必须守住底线,合规经营,跟上时代潮流,并有拿手绝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NBA-科比19+9+7湖人进前八 热火18连胜
  • 娱乐曝董洁王大治海口游玩婚变有征兆 王否认
  • 财经我国货币供应近百万亿 被指推高物价房价
  • 科技陆兆禧将接任阿里集团CEO
  • 博客铁路老职工:别了,铁道部 两会博客
  • 读书民国房价有多高:平民88年才能买到房
  • 教育幼儿园娃简历秒杀白领 网友叹娃活得累
  • 育儿20省市警方解救63名被拐卖儿童14名妇女
  • 钮文新:大部制改革的关键
  • 金岩石:房产交易费用由谁埋单
  • 杨涛:遗产税究竟该不该征
  • 罗天昊:中国应废除直辖市
  • 张庭宾:索罗斯做空中国还需什么条件
  • 姚树洁:撤销计生委说明有望放松独生政策
  • 雷思海:中国要当心高房价为美国所用
  • 章玉贵: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 余丰慧:政府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放权
  • 倪金节:外汇占款激增 热钱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