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奶粉风波

2013年03月11日 17:07  《中国商界》杂志 

  李玢岩

  新西兰乳业正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关危机。

  当地时间1月24日,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Fonterra)告知其乳品中存在微量化学物质双氰胺,顿时引起互联网的大面积恐慌。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消费者纷纷做出本能反应:“连新西兰牛奶也不能喝了”!

  新西兰是全球第一大乳品出口国,乳制品约占该国出口总额三分之一,高达100亿美元。其中,以中国、印度为主的新兴市场是新西兰乳品的主要市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资料,中国进口原料奶粉的80%正是来自新西兰,而恒天然提供了70%的原料。

  恒天然是全球最大乳业公司,上次卷入丑闻是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当时作为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恒天然自称发现三鹿奶粉出现问题后,在与中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通过新西兰政府进行交涉。毒奶事件让中国乳业本已脆弱的诚信一落千丈,中国乳制品及相关食品被国际封杀至今,大量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投入进口奶粉的怀抱。

  微博网友“农大朱毅”比较专业的分析了一下:“我不主张迷信洋奶粉,也不主张宝宝依赖配方奶粉,尤其一岁以后。至于双氰胺些微残留确实无需恐慌。新西兰牧草一年喷洒两次双氰胺,这种硝化抑制剂全球使用30年,美、日和我国都批准其作为化肥。”

  当恒天然再次自揭家丑,承认部分产品有双氰胺,瞬间触及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值得玩味的是,1月25日的《华尔街日报》曝出,恒天然早在去年9月就得知此事。然而,两个月后(2012年11月),价值4.389亿美元的恒天然股东基金就要上市发行。面对“知情不报”的质疑,恒天然辩解说无关“原料”问题,因此未及时披露。

  《新西兰先驱报》称,恒天然确实是在去年9月产的100个样本中发现双氰胺的。这100份样本中,有10份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及乳酪粉都检出“极少量”的双氰胺残留。恒天然的发言人说,由于没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当时抽检的批次已经照常发往全球市场。

  网友“denverzhang1111”认为:“媒体说恒天然知情不报是不准确的。上次三聚氰胺事件,恒天然是三鹿股东,发现问题想方设法公布出来,此次事情还是人家报告的当地政府,人家自检后第一时间就公告了,媒体现在才知道,但不能说人家去年9月知道后没专门告诉媒体有问题呀。”

  与中国父母的心头刺——三聚氰胺相比,一字之差的双氰胺(二聚氰胺)看似可怕,实际却是低毒性。美国环保部(EPA)认为双氰胺不具有致癌性,而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动物实验证实长期摄入双氰胺会导致机体出现肾损害,但让半数实验动物致死的剂量大于5000mg/kg。恒天然市场总监穆勒说,一个60公斤的成人,每天喝130升牛奶或吃掉60公斤的奶粉,才可能有致命危险。

  微博网友“徐浩然”评论:“新西兰奶粉事件,从看不懂到看不‘起’:一说消费者,连世界上最信赖的奶粉都出了问题,到底喝谁的?真的伤不‘起’!二说国内乳企,幸灾乐祸?同病相怜?期望双氰胺救三聚氰胺?怕是救不‘起’!”

  对此专家认为,洋奶粉质量、价格受到质疑时,国产乳制品应该抓住机遇,提升质量,重新获取消费者信心。国产配方奶粉的出路,关键还在于让中国消费者恢复对国产乳制品企业的信心。这就要求企业能解决好产品的质量保障问题,同时还需要政府监管发力、食品行业自律。

  三鹿事件之后,双氰胺也被列入美国食品药监局的“牛奶必检项”,与其一同上榜的,多是富含氮元素的农用物资——存在伪造蛋白质含量的可能性。

  据新西兰第一产业部(MPI)介绍,在批准使用前,由Landcare Research对双氰胺做过三年的安全评估,最终的结论是,撒在牧草上的双氰胺对环境、人体和动物健康都没有不良影响。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负责出口和保护新西兰免遭生物风险。其官方网站称,新西兰牧场使用双氰胺的比例并不高,低于5%,且一年仅使用两次。每次使用时会让牧草在短短几天内产生微量残留,因此极少数奶牛在极有限时间内才可能接触到这种物质。

  网络上,也有不少网友认为,不能总把矛头指向企业,政府的监管才是重点。微博网友“爱的歌RGR”说:“不要问新西兰产的奶粉能喝吗,要问任何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奶粉能喝吗?企业不会自动担当起社会责任,需要政府的监管。政府胡乱监管,导致市场的混乱。政府的责任,去责问一家外国企业是没有道理的。”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强调一直在监测奶制品中的双氰胺含量,即使在恒天然告知残留之后,去年11月也没测出任何双氰胺残留。

  在海外市场,1月27日,台湾卫生署率先发布了进口新西兰婴儿奶粉的抽检结果。初检没有任何双氰胺,未来还会复检。

  至今尚无其他国家检测出新西兰奶中含有双氰胺。

  上海的微博网友“guest”说:“个人认为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中国不知道怎么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只能为部分无知的人感到悲哀,为新西兰坦诚淳朴的做法却不被理解感到可惜。”而微博名为“DIOS-GRACIAS”的网友认为:“在现在所有能得到的信息分析下,新西兰的牛奶还是安全有保障的,剩下的看新西兰政府的公关能力了。”

  奶制品出口在新西兰经济占了重要地位,因此新西兰有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包括46个乳品实验室和252个乳品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在检测评估方面,新西兰采用的是第三方评估制,较一些国家以政府主导的检测制度更可靠。

  第三方机构独立于奶场和乳品企业,职责是进行产品抽检,以及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每年对每个奶牛场进行至少一次的独立的检测评估。风险评估不只是看生产结果,评估内容包括奶牛场选址、奶牛饲养管理及健康状况、饲料和兽药使用、饲养环境和饮水质量、牛奶的冷却和营养成分等。

  不过,新西兰方面也有担忧。类似情况发生时,目前一些国家采用的是“零容忍”政策,比方说,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如果一个物质不在“食品中可以检出的物质”列表中,检出就被认为是不合格产品;其他贸易区大多采用美国的标准:不超过一定的含量,比如2.5ppm,低于此浓度就认为合格。

  对此一些网友认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是应该的。微博名为“卡卡丨薛凝霜”的网友就说:“毕竟动物实验中长期摄入肾脏会有损害啊!相比之下日本的制度确实好,出现了非允许物就是不合格产品。”

  目前,新西兰第一产业部正在调研,双氰胺最大允许残留如何设定。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花费5年或更长时间。而市面上的在售乳制品,新西兰官方没有任何召回计划。

  关于双氰胺

  ??双氰胺常用作化肥。它可控制硝化菌的活动,使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速度得到调节,减少氮的损失,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双氰胺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30年左右。直到2004年,出于环保的考虑,新西兰才正式允许商业使用。当地农民通常会在牧草上喷洒双氰胺,防止肥料的副产品硝酸盐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更大污染。众所周知,硝酸盐也可能损害人体健康。

  ??同样,双氰胺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都被允许作为化肥使用。虽然欧盟未将其列为化肥(具体原因不详),但并未禁止其出现在药品、食品包装,或防火涂层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NBA-科比19+9+7湖人进前八 热火18连胜
  • 娱乐曝董洁王大治海口游玩婚变有征兆 王否认
  • 财经我国货币供应近百万亿 被指推高物价房价
  • 科技陆兆禧将接任阿里集团CEO
  • 博客铁路老职工:别了,铁道部 两会博客
  • 读书民国房价有多高:平民88年才能买到房
  • 教育幼儿园娃简历秒杀白领 网友叹娃活得累
  • 育儿20省市警方解救63名被拐卖儿童14名妇女
  • 钮文新:大部制改革的关键
  • 金岩石:房产交易费用由谁埋单
  • 杨涛:遗产税究竟该不该征
  • 罗天昊:中国应废除直辖市
  • 张庭宾:索罗斯做空中国还需什么条件
  • 姚树洁:撤销计生委说明有望放松独生政策
  • 雷思海:中国要当心高房价为美国所用
  • 章玉贵: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 余丰慧:政府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放权
  • 倪金节:外汇占款激增 热钱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