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消费需要安全感

2013年03月11日 17:06  《中国商界》杂志 

  黄荣

  保障消费安全,实现安全消费,不仅关乎消费者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发展质量。消费安全了,消费信心就足了,扩大内需就更有力度。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具体的产业政策,而促进消费不仅是消费流通领域的问题,也涉及到收入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这些才能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保障消费安全,实现安全消费,不仅关乎消费者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发展质量。消费安全了,消费信心就足了,扩大内需就更有力度。

  消费信心需要“安全感”

  其实,现如今消费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而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提供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扩大消费已经普遍受人关注。毫无疑问,消费信心是扩大内需的保障,只有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消费者才能放心消费,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才能构建我国促消费的长效机制。

  众所周知,人们在消费的时候首先要有钱,有了钱之后就要去购买自己想买的商品。所以,对于消费来说,有两个基本前提,第一是收入,第二是商品的质量安全,有了钱要买到你想买的、你敢买的、你敢消费的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主体多元、经营业态多样、市场竞争激烈、部门监管日益加强,消费安全本来应该是越来越有保障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如今毒奶粉、毒地板等极端个案的存在,昭示人们:假冒伪劣、过期食品、虚假广告、价格欺诈、行业垄断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仍然屡打不绝,保障消费安全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消费者安全感的动摇,说明消费环境并没有随消费领域的扩展而进一步改善,相反,许多新型的消费领域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由于政府监管措施的不到位,使得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处于虚置状态,消费者安全感的动摇乃至缺失也就成为必然。

  可以说,安全感是消费者优于享受的第一需求,没有安全感的消费会使人们的生活陷入苦闷,而如果漠视消费者的安全感,保护消费者权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业内人士表示,安全消费出了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当前扩大消费战略的实施,因为安全消费是扩大消费战略的基本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因为消费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无论是各类食品事件的发生,还是价格欺诈事件的发生,都直接打击了国人的消费信心。特别是在国内消费不太放心的情况下,助长了网上代购和海外旅游的进一步上升,这表明了我们国人的购买力提升了,但是同时也标明了国人对国内的消费安全问题心存很多担忧。因此,人们希望到海外购买他们更放心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把网上代购和海外消费更多地吸引在国内,使他们能够在国内购买商品,就能够提高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在扩大消费发展战略下,更应该关注消费安全。

  安全生产和流通是根本

  众所周知,消费安全是一个关系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一个大问题,而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呢?业内人士认为,消费安全至少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产品质量安全;第二是消费的环境安全,在买商品的时候,商品本身是安全的,但是消费的商场有危害你身体的因素在,也很难使你的消费安全得到保障。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保障消费安全最根本或者首要的条件就是生产的安全,如果生产中的产品不是安全的,即便是在流通环节进行如何仔细或者严格的监管,也很难保障消费安全。在任何国家,在任何一个法制环境下,即便是执法队伍人数很多,也很难只通过执法来保障消费安全。”

  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在生产环节保证生产安全。在生产环节如何通过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通过贯彻行业标准以及加大立法力度,使产品的生产环节能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体系保障。只有这样,促消费的文章才能一直做下去,而这也是目前我国促消费急需解决的事情。

  与此同时,提升消费者自身的消费安全意识和知识也同样重要。不难理解,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许是不安全的,但消费者如果能够认识和了解到相关的消费安全知识,他才能在前沿保护自己,在购买和消费的时候首先告诉自己这个商品能否购买、能否消费。

  因此,培育消费者对于消费安全的意识,增加对相关商品消费安全的知识,向相关的服务提供机构比如美容院,也要增加它的相关标志的要求,有没有相关的中文标识、有没有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标识,增加消费者自我的保护意识。此外,还必须加强社会监督和执法力度。生产环节的隐患和流通环境的隐患,很多时候可能会通过社会监督和执法暴露出来。因此,建设社会监督和执法力度也是保障消费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关于环境安全方面,在市场准入的时候,要加强相关的设施,比如电梯产品质量的检查,因为有一些商场曝出电梯的质量安全事故、写字楼的电梯安全事故等等,都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对于放火通道等相关的消防安全也要加强监管。只有合格的、符合环境安全标准的商场和服务企业才可以,这样的行业准入标准应该加大执法力度。

  “在整个环境安全当中,所有的商品除了生产之外,如果想运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环节,以食品安全为例,食品安全涉及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消费等等环节,在各个环节过程中,如果产品的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将难以想象。”赵萍说。因此,保障食品安全要整个产业链完善起来,通过产业链的对接为消费安全提供相关的社会服务保障。

  而在交易安全方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最重要的是事前的信用体系建设,因为信用体系是形成整个社会监督机制的基础,通过整个社会的监督机制,来形成企业的自律机制,避免交易的过程中出现欺诈和欺骗行为。值得关注的是,价格标识与检查以及促销管理等等,都需要通过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来避免交易过程中的相关价格信息的欺诈。

  把好新型消费安全观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快捷、方便等优势的彰显,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已不再只是部分时髦者的游戏,电子商务要发展壮大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而这必须是以网上消费安全为前提的,网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在这里就更加重要和突出,而我国现行的有关电子商务的规定大都是些比较分散的规定,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这给网上消费维权带来了不少麻烦。

  毫无疑问,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姓名、年龄、职业、收入等个人隐私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对商家而言,谁掌握了更多的个人信息,谁就拥有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目前有的商家不遗余力地收集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一些以出卖个人资料来赢利的公司或个人也应运而生,买卖个人资料成了新兴行业。现如今隐私保护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如果消费者的信息无法保证,那么他宁愿不消费。长期而言,拉动消费也就无从谈起了。

  除此之外,其实服务消费也存在安全的问题,随着我们国家GDP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人们面临着消费结构升级的特点。现如今那种简单的,仅为生存而进行的衣食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活动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为使生活更加美好,为追求个人的发展,为满足各种文化娱乐,甚至仅仅只是为了享受,而进行的新型消费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成为消费中的主导。

  的确,人们购买的商品从低级向高级升级,从原来购买的不知名品牌或者是没有品牌的商品,正在向知名品牌和质量更好的产品升级。而商品消费也在向服务消费的升级。在人们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更多的收入是用来购买商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的人在购买商品之外,发现很多的服务也是需要的,比如说教育、文化、娱乐、家政、健身、休闲等等各种服务,也成为生产生活保证自己身心健康中非常重要的消费内容。因此,消费安全应该也涵盖消费的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服务的消费安全和产品安全不同,服务安全更注重环境安全和交易安全,因为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可能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服务的本身质量是否合格或者说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更多的是在服务的场所是不是安全。此外,就是在交易过程中是否存在交易欺诈,比如是否存在不合理收费以及收费过高的问题,还有在服务的过程中一些餐饮企业、美容企业都会卖一些预付卡,钱交了之后能否提供这些服务?这些企业关门之后是否有办法返还给消费者,同时你又没有享受到服务。

  总而言之,消费安全是基础,如果消费安全有了保障,国内的消费就有很多机会可以把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NBA-科比19+9+7湖人进前八 热火18连胜
  • 娱乐曝董洁王大治海口游玩婚变有征兆 王否认
  • 财经我国货币供应近百万亿 被指推高物价房价
  • 科技陆兆禧将接任阿里集团CEO
  • 博客铁路老职工:别了,铁道部 两会博客
  • 读书民国房价有多高:平民88年才能买到房
  • 教育幼儿园娃简历秒杀白领 网友叹娃活得累
  • 育儿20省市警方解救63名被拐卖儿童14名妇女
  • 钮文新:大部制改革的关键
  • 金岩石:房产交易费用由谁埋单
  • 杨涛:遗产税究竟该不该征
  • 罗天昊:中国应废除直辖市
  • 张庭宾:索罗斯做空中国还需什么条件
  • 姚树洁:撤销计生委说明有望放松独生政策
  • 雷思海:中国要当心高房价为美国所用
  • 章玉贵: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 余丰慧:政府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放权
  • 倪金节:外汇占款激增 热钱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