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qiao Mode Impacted the Power Grid Monopoly
魏桥仅仅是表象,其背后是中国现有电力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Weiqiao is only the image, and the behind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文 顾列铭(江苏)
最近,国家电网(微博)有点烦。
先是传出在陕西和地方电网因利益纠葛发生冲突对峙,接着又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低于国网的价格售电,让人产生国网赚取暴利的联想……一时间,国家电网似乎陷入舆论漩涡,成为众矢之的。
电力体制必须改革了。现在的情况是,根据国家政策,即便是企业自备电厂也必须把电先卖给电网公司再供给自己用,哪怕只隔一个车间。
而魏桥创业集团正是由于突破了这一政策,自行售电且价格大大低于国家电网电价,从而引起广泛争议。
魏桥电价为何低
谈及为何要建自备电厂,魏桥创业集团的创始人张士平曾如是感叹:“我是被高电价和垄断逼上梁山的!”
魏桥创业集团以纺织起家,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在2011年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张士平家族以300亿元的财富名列第19位,也是山东首富。这位山东首富自建发电厂,而且电价比国家电网要低三分之一。
1999年,魏桥集团开始涉足热电产业。当初建设热电厂的初衷,是为了给纺织车间供气。纺织企业对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求都很高。温度、湿度适宜了,才能纺出好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魏桥建设了第一个热电厂,装机容量为7.8万千瓦。
随着纺织产能的扩大,热电产业规模也随之扩大。尤其是魏桥集团铝业项目上马后,这个高耗能产业对电力的需求促使魏桥集团开始上马更多的热电项目。据魏桥集团的公开资料,到去年底,其发电装机容量已经扩张到287万千瓦,下一步目标是扩张到448万千瓦。
公司自有电成本比网上购电价格低近50%。这是魏桥集团投巨资进入热电领域的根本动力。当前多数火电企业“发电赔钱”,魏桥热电的发电实现了盈利。数据显示,2011年1-9月,魏桥创业的热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96亿元,毛利润8.45亿元,毛利率为23.51%。而同期的国有电厂几乎全部亏损。
原因何在?
至少有两点:一是魏桥热电购进电煤采购实行招标制,招标会每月举行一次,投标单位一般在60家以上;招标结束后,10天内完成合同,一个月交货,以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较低的采购价格;二是人员成本方面,魏桥热电较之国有发电企业也有明显的优势。一在魏桥热电工作两年负责验水的职工称,他每月工资在2400元左右,去年年底的年终奖刚超过1000元。而当地国有发电企业职工月薪保底为3000元,年终奖则在万元以上,每逢过节还会发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争议多是正常的
可以说,民企自建电厂,站在一国电力体制的高度来看,其意义恐怕在于真正打破既有垄断,在法治环境下形成电力合理成本。
但中电联称,魏桥热电没有缴纳相关的附加基金和电价交叉补贴。
《山东省电网销售电价表》显示,山东滨州的一般工商业用电,电压等级1千伏-10千伏之间的,每度电价格为0.8024元,包括农网还贷0.02元、三峡工程建设0.007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0.01元、中央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083元、地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005元、可再生能源基金0.008元等6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费,另外还有农维费0.0059元。
中电联还认为魏桥集团侵占了公众利益,一方面自发自用,一方面对外供电,也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条文。
中电联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营利的社会经济团体。自成立至今,历经五届理事会,目前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为其理事长。
而与中电联的“呵斥”截然相反,民众与学者对此持欢迎态度。很简单,民众饱受两大电网公司的垄断久矣,国家电网的存在使买方和卖方无法直接对话,并由此派生出不少弊端,《电力法》的某些规定已不符合市场化的需要。魏桥供电模式所尝试的,正是要克服电网垄断之患,使发电企业的竞争价格直接传导到用户端,使用户受益的同时也使市场重归公平和效率。
电网垄断须打破
自2002年国务院下发 《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启动电力改革10年之后,公众期许的电力市场并没有真正建立,电力竞争机制也没有形成。
目前电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之间的价差,其中的输配电成本、价格并不透明,对老百姓而言,这更是一笔糊涂账。在电网垄断一时不能打破的情况下,了解电网输配电成本的构成,这对厘清电价非常重要。
事实上,形成合理电价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充分供给、有效需求和竞价上网。经过2002年以来的厂网分开改革,我国已基本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充分供给,但输配尚未分开,造成配电侧无法成为独立的电力购买者,无论是配电方还是电力消费者,无法绕过输电方与电厂进行直接交易,以竞价为基础的市场电价无法成型。
因此,如不尽快推动电网输配分开改革,仅仅依靠行政指令调整电价,以电价调整代替电力改革,将难以摆脱“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被动状态。实践证明,任何领域的价格管制,最终只能造成价格杠杆信号的失真。真正的合理价格,只能通过供需双方的有效竞争得出,资源品价格改革同样如此。
2002年的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电力改革的四个步骤,即“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
这四个步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目前,厂网分开已基本实现,但输配分开尚逡巡不前,而后者恰恰是“竞价上网”的物理与体制基础。
以比较成熟的北欧电力交易体制为例,为实现竞价上网,保证消费者用上最便宜的电力,北欧将电力产业链拆分为发电、输电、配电与用电四个不同主体。其中,发电与配电,由民营公司运营,而输电则由垄断但非盈利的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在整个交易链条中,国家电网的任务是保证电力安全高效传输,只收取过网费。配电方和用电方,可通过场外交易或场内交易方式,直接与发电方进行报价交易,最终依靠竞争形成的成交价格便是市场电价。
因此,魏桥仅仅是表象,其背后是中国现有电力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 矛盾。此疾不除,必拖累中国经济,隐于深层的巨大经济活力更无法被释放。
和1978年一样,改革的前夜正是各种力量博弈之时,可以预见现有利益格局必导致改革迂回前行。然而,改革洪流终不可逆、天下民意终不可违,今日之魏桥镇可能就是电力体制改革的试金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