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年度表现最差企业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9:29 《经理人》

  宗庆后逆竞业常规,自讨苦吃

  徐枫建天价豪宅,饱受批判

  孙启玉玩大炼钢铁,美梦破碎

  ……

  第二届年度表现最差企业家出炉!

  诉讼、质量、环保、转型难题

  在牛气冲天的2007仍未销声匿迹

  2008,以警惕教训填补黑洞

  以分享经验避开危局

  策划:《经理人》编辑部

  执行:李薇 沈伟民

  设计/制作:熊小丽

  警醒!2007逆流向下的企业家

  评定最差,是为击中2007年企业家的软肋,慨叹之余又寄托希望

  - 文/本刊编辑部

  盛世喜乐中的不和谐音,你听见了吗?

  回首2007年,人民币大幅升值,股市与物价涨声四起,多数企业报表漂亮,业绩骄人。但常怀忧患意识的《经理人》,也看到了股市中逆流向下的ST股,或因诉讼缠身、质量堪忧、环保乏力、转型困境而牵绊后退的典型企业,他们在主流唱牛的今天显得十分突出。许多前几年表现蓬勃、来势汹汹的企业家,多因重投机而疏防守,忽视社会责任与个人操守,纷纷败下阵来。

  中国企业要不断超越自我,高唱创新,《经理人》也一贯坚持这一基准,延续理性建言的态度,推出第二届“年度表现最差企业家”盘点榜单。目的不是耸人听闻,简单挑出几个“倒霉蛋”,而是把之列为典型来对整个中国企业界2007年的问题盘点。

  评判标准

  《经理人》在吸收国际通行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针对2007年企业表现共性和考察焦点变化做了一些修正,形成四项新标准:

  1.败绩。企业发展不利、业绩下滑明显。

  2.失策。战略决策错误、内部管理混乱。

  3.不良。缺乏社会责任(侧重企业环保)、公众形象反面。

  4.毁誉。缺乏职业操守(侧重个人诚信)、个人名誉不佳。

  最佳企业家则对应为佳绩、良策、善举、美誉。它们是单项标准,即具备一项或以上表现特别突出即可入选,并保持典型差异性。

  今年特别加入企业环保与职业诚信为考察点。因太湖蓝藻水患已危及到公众安全,使环保成为突出关注焦点;而随着法制健全,企业和个人操守违背社会道德或法规,都能引发公众争议甚至涉案。

  为保证全面公正,锁定企业家观察维度要从两个层次来看—— 企业+个人。

  企业所在的行业形势、股东意志、管理框架等对企业家有监测,个人决策和思维模式影响企业走向,表现是双方交互作用的结果。企业维度以业绩数据、个人维度以责权效果为主要考量。

  误区导致落寞

  在市场经济法制日益完善,全球化正激烈上演的今天,中国企业界已经面临微妙的拐点,缺乏国际眼光、全面战略和风险预测的企业掌舵者,必会从风头浪尖滑落。

  经过系统甄选,我们在30多个主流行业中选出几百家企业进一步考察,入选要求是各行业中的重点企业,2007年在四大标准上,有50多位表现不佳的企业家被列入候选,在参考了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热心读者的意见后,综合评出10位代表者。

  2007年表现最差企业家是:宗庆后(娃哈哈)、徐枫(汤臣)、孙启玉(万杰)、郝建学(科健)、叶莺(柯达)、李开复(Google)、罗国伟(家乐福)、王雷雷(TOM在线)、 仵树仁(财鑫)、朱相桂(森达)。从他们表现出来的共性,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误区。

  价值观误区

  担负社会责任是企业寻求利益的前提,顾客满意度才是实现利润的基石,这是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有些企业家还在困扰于拿捏价值取舍。拒绝上马造成高度污染的项目,不能逃避产品质量问题、不搞投机惜售囤积资源,这些企业战略决策上的原则性问题不应还有疑问,可是财鑫、柯达、汤臣却一叶障目。正确定位价值观,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命门,没有明晰这一点,其他更无从谈起。

  国际化及中国化误区

  图谋进入全球化视角的中国企业,不能简单认为与国际巨头合资攀了兄弟,就掌握了国际化生存的法宝,在法律法规上认识不清,以中国潜规则取代国际惯例,最终还是会被“亲兄弟明算账”,娃哈哈的教训就是明证。

  而多少威风凛凛的跨国巨头,一到中国落地便水土不服,正如淮北之枳。在口号上喊着“要比中国更中国”,却仍习惯性将欧美管理模式全盘移植而来,最多做些不关痛痒的小修改,以为“拿来主义”处处适用。Google、家乐福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片复杂的土壤的生长难度,财大气粗不循法,没有真正重视中国人需要的企业,必然也会被中国人拒绝认同。

  假“IN”性误区

  “IN”是时尚,“OUT”是过时。市场趋势预测、科技开发创新的精准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IN”必须持续与市场脉搏紧密相关,企业家容易有两种误读:一是过于超前,未迎合市场接受度水平而被冷淡,二是因前期领先,放松创新被市场抛至脑后。科健的手机业务定位不准,森达的放缓设计研发,TOM的孤注一掷玩业务擦边球,他们不合时宜,自以为“IN”,最终全盘“OUT”。中国企业界更推崇的是稳健中不乏新意,领先后不忘巩固的发展模式。

  多元化误区

  野心太大带来厄运。多少胸怀大志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刚露光芒之时就耐不住寂寞开始对“看上去很美”的一切项目大包大揽。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分散精力甚至转移重点去投身并不熟悉的行业,在新的商业机会面前不能有效把握方向,又使资金链抻长易断。万杰、森达快速扩张、盲目做大的失败,说明错用多元化使企业消亡更快。

  2008年,万众瞩目的奥运盛事也向企业界传达这样的精神,思维“更高”,创新“更快”,实力“更强”,才能在商场竞技中跻身胜者!

    主题链接:

    2007表现最差企业家TOP10

    10位表现最佳企业家

    2007 中国企业6大管理黑洞

    “刹车年”的6大战略风险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