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企业杀人游戏(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6:50 《中国商业评论》杂志

  企业家:被杀手包围的警察

  企业家们看上去风光无限、前呼后拥,而事实上环绕在他身边的杀手要远远多于同盟的平民和警察,因此他的寻找同盟者之路更为艰难,也更为关键。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德鲁·葛洛夫一语道破了企业家内心中最大的隐患:“企业繁荣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你越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们一块块地窃取你的生意,直到最后一无所余。”

  所以葛洛夫认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整天忧心忡忡,担心产品,担心员工,担心竞争,这些大都是包围在他身边的疯狂杀手,任何一个都不敢掉以轻心,更何况还要从中寻找出支持自己的同盟者。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求企业家在一团乱麻的市场中清晰地研判出未来的趋势。这是企业战略方面的考量,如果这一步走错,企业也就不复存在。

  所以企业家每天要在大量的项目里冲浪,瞧瞧这个,看看那个,琢磨琢磨这个,考虑考虑那个,到底上哪一个项目呢?感觉好像上哪一个项目都是找死,可如果不上项目的话,却又是分明在等死。

  与游戏中的法官有准确的提示不同,企业家不是无所不知的预言家,他们也缺乏明确的方向,研判错误的时候多,正确的时候少,因为预示着发展方向的征兆不计其数,但我们却只有一个未来。虽然如此,但企业家无论是研判得准确与否,都得蹲在他的老板台上把他的活干好。

  作为天然的警察,企业家最大的失败就是选错了同盟——用错了人,上错了项目,诸如赵董事长错误地信任了黄总,从此彻底地丧失了机会。正是这种无休无止的游戏进程生生的将企业家逼成了“偏执狂”。

  职业经理人:最会寻找同盟的潜伏杀手

  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和崛起靠的就是不断寻找同盟者的过程。但与企业家不同的是,由于缺乏归属感,他们也是最容易转变的潜伏杀手,或者说,他们崛起的过程有着浓厚的杀手痕迹。

  对上,特别是在企业家采取战略决策之前,一批企业精英就会蠢蠢欲动,他们从各个角度包抄了企业家,为自己的项目或是能力进行游说——在这场游戏中,这些人多半都是杀手的候选人,但此时他们正努力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好警察,一旦角色被定位于警察的企业家硬着头皮敲定了一个项目或是方案,其主持者立即获得了暂时的警察身份,然后他就开始了“杀人”。

  项目也好方案也罢,都意味着对原有的组织体系的一次冲击,冲击的大小不论,但洗牌的性质不变。

  对下,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或制定,对团队的要求也越发的明晰,哪一个人更符合企业的方向同时也更适应于团队?这时候员工们开始骚动起来,一如围坐于圆桌四周的游戏者,开始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能力与适应程度——这期间他们的影响力决定了一切。不见得你优秀就会成为团队的一员,也不见得你默不做声就能逃过一劫。

  幸存者:过滤不稳定人性

  游戏玩得好,企业就会避过风险,直抵市场的制高点。游戏玩得不好,就会进入下一轮的洗牌过程中,只要企业能够在资源耗尽之前成功地完成游戏进程,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杀手”清除出局,就不能说是失败。

  对于担负着将杀手揪出的警察之职的企业家而言,凭感觉判断来清除杀手是最不可靠的手段。墨菲定律说:一旦你将一个无名小卒踢出你们的团队,他马上就会在对手那里大放异彩。太多的企业都吃过这种亏,错将最优秀的员工误认为杀手清洗掉,以至于后悔莫及。

  避免企业内部冲突的最好良方是最精密的业务流程,这恰恰是国内企业最缺乏认识的。国内企业更多的时候求助于人治的手段,管理者丝毫也不怀疑自己的智慧与英明。但是,智慧与思想由于无法量化,注定了它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以教科书的方式传承,慧眼识人的智者任何时候都是少数。所以,专业化与精密的企业内部分工才成为目前企业管理发展的态势。

  这样做的目的是过滤掉不稳定的人性,以规范的业务流程匡定每一个员工的职责,避免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重叠区域,减少团队磨合,不管你是杀手还是平民,你只要负责将你自己的那份工作做好就OK!

  一句话,不玩了,企业不玩杀人游戏了!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