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高校扩招:乐乎还是悲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16:05 《新财经》

  Expansion of universities, an original reason

  文/ 本刊记者 吴 双

  高校扩招不仅让本已过度饱和的白领人才市场雪上加霜,甚至让大学毕业生们连最基本的工作愿望都难以实现

  人才富集令新人不断代替着现有白领的岗位,造成现有白领人人自危,下岗后难以找到工作。而人才富集的原因,恐怕要归罪于近几年的高校扩招。

  上了大学就能成为白领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乃至公众的普遍看法。现在,现实环境已经让这一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冲击。高校扩招导致大量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不能实现,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为什么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离白领梦想越来越远?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调查。

  “大众教育”改变就业形势

  20世纪末,政府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经过六年扩容,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700万人。仅2006年一年时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净增75万人,就业压力被空前放大。

  每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都为找不到工作发愁。在哈尔滨市,毕业数月找不到工作的400名大学生办理失业登记。北大某高考

状元,毕业后却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务农,卖糖葫芦。以前只要大学毕业就会被请进“办公室”,如今的就业形势却让毕业生们从“白领梦”中惊醒。

  大学毕业生缘何难以如愿成为白领?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咨询部主任蒋爱丽表示:“中国处在一个经济变革时期,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巨大差异。这使毕业生希望在经济环境好的地方就业,不愿意去相对较差但是却急需人才的地区。另外,现在的中国社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技能性人才,中间部分的白领人才市场已经饱和了。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矛盾,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蒋爱丽介绍,目前国家倡导让高校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进入基层。对此,她解释,“过去中国的高校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社会的最高端人才。但是现在的提法已经变化了,高校教育是大众教育,高校及舆论应该给学生灌输读完大学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思想认识。”

  相信蒋爱丽的这番话会让那些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以为有了大学文凭就有了铁饭碗的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当初对子女的期盼,也会让受此“恩宠”的当代大学生毕业生,以及在读的莘莘学子们难以心安理得。

  高教制度难辞其咎

  政府的高校扩招政策使高等教育普及,对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确实有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担忧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记者采访了几位应届毕业生,他们大都感觉学校的现有硬件设施已经很难满足日益膨胀的扩招压力。有些人反映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些过去20多人的小班专业课,现在已经扩大到一百多人一起上,老师还要为了维持纪律而浪费时间,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在一部分学生中,这被认为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罪魁祸首。

  如果说硬件条件跟不上有客观原因,那么,教学内容这个软件不对口就难辞其咎了。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而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已经严重滞后于培养目标的调整,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当前就业环境下,想成为白领的大学生们,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高校又应该如何培养呢?

  王峰从北京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企从事研发工作。谈及素质问题,他认为有几种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能力虽然学校时刻都在提及,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落到实处地去培养。在校生衡量能力的标准是分数——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样的教育制度让企业在招聘时也常常困惑,为什么英语六级过关的学生却无法与人口语交流?为什么年年获奖学金的学生却无法与人正常沟通?高校教育在这些方面明显没有做到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

  对此,蒋爱丽认为,有些学校设立学科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的专业设置没有考虑社会需求,是为了收费而开设,或者因为旧有学科的老师仍在职,为这些老师保留这些专业。往往有些高校老师是脱离实际的,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结果导致教出来的学生理论和能力都与社会脱节,这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加码考研 重蹈覆辙

  北京的暖冬并没有给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带来太多的温暖。记者在2006年12月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看到,超过30家企业的展位前都排着很多等待咨询的毕业生。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是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一心二用的人并不在少数。

  就业形势严峻,让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对此,蒋爱丽表示,“很多本科生认为就业困难,继续读研,等有了更高的筹码,白领的工作自然送上门。另一方面,现在有些单位提高学历要求,起点就要研究生,这样的招聘导向也让很多本科生义无反顾地踏上漫漫考研之路。”

  据统计,近两年有60%以上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难道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结束后,他们的筹码就真的比现在高很多吗?他们就能稳坐办公室?研究生招考扩容后,就业还会那么容易吗?是否会重蹈本科扩招的覆辙呢?

  在2006年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记者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超过80%的人对未来没有信心。其中近半数研究生认为,就业前景很可能还不如本科毕业生。这样的心理认知让研究生们不得不降低未来的择业标准和要求。

  看来,在高校继续扩招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白领人才市场就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就业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大学生就业后的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3/4。”这是 2005年“第一次就业调查”的结果。大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为什么流失率还会如此之高?辛辛苦苦找到的工作,轻易之间便放弃,白领工作真的很难做吗?

  据了解,这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关。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大学毕业生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部分表现在就业观念上,催人深思。

  蒋爱丽介绍,发达地区经济环境好,毕业生觉得发展前景好,所以,都拥挤在这些城市,而往往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非常缺乏大学毕业生的。这些地区也有白领的工作,只因为待遇、环境与大城市有距离,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此外,大学生在“最愿意去的单位”的问题上,“吃皇粮”的部门仍是首选。这样的就业观念显然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不相吻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将很难有根本改善。不过,现有白领身上也存在同样问题,或许其在面临失业时,思想被太多条条框框所禁锢,也难以走出心中那片阴影。白领人才市场的大门注定越来越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