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论道对话汤敏:跨越就业寒冬(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 07:45  《论道》

  第三环节

  主持人:欢迎回到远大论道的节目现场,让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在前面的环节当中我们探讨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那说到就业,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群体,就是大学生。在这里,我就特别想问一下两位嘉宾,当前这种金融危机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不是更加严峻了?

  汤 敏:肯定是的,就说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它更是一种相对于更高端一些的就业,目前在整个经济情况不太看好,而且我们本身还有一个劳动合同化,所有企业都在一个调整过程中,如果说过去大学生就业就难的话那么现在大学生就业就更难了。

  主持人:那么刚才汤先生你也说到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我这儿有一些数据,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比去年还要多52万人,可以说找工作会更难了,那许多人就把现在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归咎为都是扩招惹的祸,我们知道您是最早提出高校扩招的人之一,那么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汤 敏:我觉得这个有一定道理,不是说没有道理,就是说我们扩大了这么多,当然他现在就业更难了,但是反过来。假如他不去上大学,他就有工作了吗?他无非也就是农民工,或者跟农民工在竞争,他是一样的,是吧。因为上学这个问题它是一个长期的一个投资,你不能够说他今年在这几个月内找不到工作,那么他整个上这个学就浪费了,因为他未来还有几十年时间的机会在后头呢,所以,扩招跟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把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是一种短见。

  主持人:那么龙先生您觉得,大学生就业难根本原因在什么地方?

  龙永图:我觉得我们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还是要改变自身找工作的一些观念。我觉得他们这代人和我们当年那代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年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贵州毕业以后我并没有想到我要到北京去,我觉得到北京去简直是一个梦想,所以当时我就一心一意准备要分到县城去,到县城里面当个英语教师,中学的教师,当时我觉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大学毕业生根本没有考虑到要到基层去,到县城去 ,考虑都怎么样留在北京,怎么样至少留在省城,所以整个就业的观念的话,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这个年轻人应该很好的把它改变一下,实际上我就觉得对一个大学生来讲,第一个工作并不很重要,是金子始终是要发光的,你是个很有才的人,也许你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很差的,但是你在这个比较差的工作岗位上,可能会显出自己的才华出来,这样的话你可能经过一番锻炼之后,可能会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如果很多大学生根本就不愿意找工作,如果不是我理想中的工作,或者说我觉得我面子上,可以接受下来的工作我就不去。那么这样的话,这个就业的问题就会越来越难,所以我就觉得大学生怎么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是我们解决当前就业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说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想在场的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同感。因为我看到今天有很多都是年轻面孔,那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做一个互动,看看场下的朋友都有些什么样的问题想跟我们的嘉宾进行沟通,进行交流的,来,现在这个时间属于你们。

  观 众:龙先生,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我们大学生其实自己也在渐渐地改变就业观念,但是怎么样改变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上的障碍,比如说觉得大学生娇生惯养,缺乏社会经验,谢谢。

  龙永图: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提得不错的。现在我们有些,可以招收大学毕业生的单位,应该说还是有很多,观念上的障碍,比如我们中小企业一般它觉得把大学生招进来,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干,所以不愿意招大学生,他情愿招一个中专的,或者是有一些国有企业,他也觉得把这个大学生招来,也太麻烦了,而且有些大学生,也确实像您刚才讲的娇生惯养,根本起不了真正的作用,我们这代的大学生要用实际来证明你们不是娇生惯养,你们是能够接受的了,这样一些岗位的挑战的,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大学生,以后在毕业以后头半年一年能够到基层去锻炼一下,这对你们非常有好处,所以如果是你们的经历当中,确实有一段这样一种经历,我想社会上也会改变大学生,那种娇生惯养或者是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那种陈旧的观念,我觉得这还是要我们这代年轻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现。

  主持人:到基层去?

  汤 敏:我想加一句,你说我们大学生有没有娇生惯养吗?也有,所以解决办法怎么办,在国外很多企业招人,都是你先到我这儿实习,我看上了我才招你,很多工作都是在暑期实践里面得到的,它这个有什么好处呢?你笼统说我们大学生有没有娇生惯养的,或者不娇生惯养,都很难说,他在这工作几个月他看上了以后,他舍不得放走,人家不准备招他就招一个人,因为人才是非常难,对企业说,他能有一个好人才,他非常难得的,所以这个只能是加大两方面互相了解,在实践中了解这个才是根本的办法,否则你再怎么政府去呼吁,再怎么报纸去写,都没有用。

  主持人:好,谢谢您,那位女士。

  观 众: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想谈一下留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现在留学生回来他们有这个心理准备,我要从基层做起特别是没有工作经验的,那我要跟国内大学生来一起竞争,那么今年的1月份,我们又刚刚做了一期活动,今年活动我们的主题就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之下,那么我们留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我们的机遇在哪里,所以在我们这个活动中,我们其实主要就是给大家一些信心,机遇还是很多的,可能你的起点不要希望太高,但是你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另外也有很多的校友,大家觉得就业机会少了,但是从我们来参加我们现场招聘的公司这个情况来看,数量并没有少很多,但是结构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化,往年来招聘的很多是外企,今年会有一些国有企业,民营的大型企业,所以我们也想给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就是要扩大你的视野,其实机会是有的,但是你要扩大视野,不要把目光只停留在世界500强,这样子的。

  主持人:对,大学生只要抱着一种务实的心态,扩大自己的视野,我相信海归就不会变成海带,而是变成海鸥,非常谢谢您。

  第四环节

  主持人:2009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时候就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来看待,并研究决定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七项措施,大家一起来看看,那么两位看,这七条当中哪一条是最为关键的,难度最大的又是哪一条。

  汤 敏:我觉得这七条都非常好,关键是要落实,难度最大的还是在落实,比如第一条在基层就业的话,只要国家去创造这些就业岗位那么他就能够吸纳很多的这样的大学生、两个星期之前在广东省清远县,我们到贫困的地区去看,包括去一些学校,那个学校校长跟我说,说我们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没有来过一个大学生,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本身没有很多指标;第二个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去那个地方,如果我们给你薪酬和生活补贴的话,可能很多人愿意去的,那么这条我觉得现在应该很快地,能容纳相当多的大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条就是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从大学生角度来说,中小企业有几千万个的中小企业,每个中小企业要一个的话,那咱们大学生全部都解决。

  主持人:看来中小企业不仅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汤 敏:对,但是中小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到第一中小企业愿不愿意要;第二大学生愿意不愿意去和能不能适合这些地方,这个就是刚才龙先生所说的,这个就是我们大学生要改善一个思路,我们第一份工作,实际上是跟我们另外一个等于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你只有到中小企业以后你才真正能得到锻炼,您才能见到真正的市场是怎么回事,这两条非常重要,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人去执行、要落实、政策真正要到位,还要把钱拿出来。

  主持人:龙先生,您认为哪条是最关键。

  龙永图:当然我完全赞成汤先生讲的关键是落实,比如说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单位就业,怎么鼓励法,比如说以后公务员招考或者一些大中型企业招考一些很重要的岗位,那就看看你有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把这个作为一个死杆杆,你考得再好,你没有一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我的公务员不要你,有这条以后我觉得有很多人有志于当公务员的,他可能愿意到农村或者到基层去干个一两年,然后他回来报个公务员作为他非常硬的一个资历,所以我觉得关键还是要落实,就是要把这样一些问题要解决。

  主持人:我特别想问一下刘女士和赵先生,你们认为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现在就业的压力?

  刘 彦:因为你看这七条措施从力度上和引导性上来看都非常强。但是我怎么看着就不是滋味,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都是同样的劳动者,他面临的岗位选择,对他们每个个体来说考核的都是他的技能,首先没有必要对大学生说,我把你教育成精英了,给你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岗位,我觉得首先政府不应该这么去想。其次我认为在大学生就业深层它仍然是一个岗位缺乏,和中国产业结构本身不合理的,一种结果之一应该这么说,那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来说仍然是投资和出口拉动比较重,而这个内需相对不足,内需不足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居民和劳动者的收入不能提高,而这个收入分配不公正是急需要得到改善的,这是一方面;另外在分配的过程当中垄断必须破除的,让中小企业和中国普通的创业者,能够自由进入每个利润率都相对高的那些行业,然后让中国企业自主地创新和发展,这是非常有利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的经济的这种结构,从而增强他的吸纳就业的能力,而这个就业的主体不仅仅是大学生,它还有农民工。

  主持人:好,谢谢!赵先生,您来自智联招聘我估计您的很多客户都是这个群体的,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感受,给我们讲讲。

  赵 鹏:我有一个调查 2009年开年以来,我每天的网站上智联招聘平均在线197万个职位,我检索了一下93%以上的企业和职位,都要求你要有你要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个事情是刚性的,因为一个企业,老板投了钱,开了一个企业雇人来做事情,那么我们要雇一个人,也要看他有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背景,能不能干得了这个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矛盾是刚性的。但是我又有一个数据,很乐观,我12月20号开始,我在北京上海167个企业里面做调研,如果你愿意招大学生的话,前提是什么,他说这些人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而这条又是别的劳动者不具备的,所以又是刚性的,从而我说如果你招大学生,你首先看他的简历哪个环节,我这儿有一个表格,57.8%的人首先看他的实习经历和兼职经历,就是说企业认为,你有相关实习经历和兼职经历的话,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对你的相关工作经历上的刚性要求,所以在这个地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个地方就研究到点子上了。

  汤 敏: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一下,因为最近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给大学生就业难支一招》。我提出了两个建议,第一个目前找不着工作给他有半年到一年实习,比如说我们现在赶紧开启一个一年期的大学实习的一个(办法),他找不到工作就可以去实习一年,在这一年期间里面政府给点生活补助费,给500块钱、800块钱生活补助费。那么对企业来说你要他马上招一个长期的工作人员,他可能现在不行,但是招一个实习生,又不用太多的成本,国家已经给了一定的生活补助了,那么企业可以愿意来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大学生有这么一年时间里头,他可以在实习里面学到很多他原来在学校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能够更成熟,他能够更来面对社会,那么未来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即使在实习期间他能找到工作也可以,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别的,比如到基层去,比如说其他的一系列措施;第二个,我说我们大学就业难问题不是现在,可能是永远的问题,所以我建议我们要赶紧开展一个大学生暑期实习的活动,如果我们有大学四年三个暑期每个暑期两个月,就等于有六个月都在社会上实习,然后在毕业实践又有半年时间,那加起来就将近有一年的实践机会,现在问题不是大学生不愿意去实习,现在是我们社会,没有形成这种制度,或者没有形成这种风气。很多企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愿意招大学生来做暑期实习,这个就需要国家像这种倡议推动,比如国家第一个,我给所有的去大学生,做暑期实习的时候,我自动给他一个人生保险,就是万一出事以后企业不用负责;第二,我鼓励企业去作为企业去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来接受大学生来暑期实习。

  主持人:那么除了汤先生您刚才提到的暑期实习,对于中国高校他们在注重职业教育方面是不是应该加强 ,龙先生?

  龙永图:也是说我们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不断研究整个这个社会需求的变化。因为我们的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应该办成像个工厂那样的,他要面向市场,他要随时研究整个国家的这个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专业,调整这个专业的人数。这样的话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就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需求,如果我们大学就是闷头培养学生,而不考虑正在迅速变化的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市场的需求变化,那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学校也是失职的。

  主持人:那么节目最后想请龙先生和汤先生,就咱们现在就业难的两个群体农民工和大学生,分别说一句话送给他们,好吗?汤先生先来。

  汤 敏:我想对农民工来说未来的一年可能是比较艰苦的一年,但反过来也可能是我们能闯出一条新路的一年换个地方,换个工作,换个生活的方式,可能能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来。

  主持人:谢谢

  龙永图:对我们大学生来讲我想讲一点,只要你改变你们的就业观念,你们的工作岗位就在眼前,谢谢。

  主持人:谢谢,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了,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那么怎么来解决就业难问题呢?我们不仅需要有一个大政方针更需要我们具有市场经济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有知识、懂技能、会生存。好,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龙永图先生、汤敏先生带给我们精彩的内容,也感谢刘女士、赵先生以及现场的观众朋友们热情参与,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

    贵州卫视《论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