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晓:乐观是必需的生活态度(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4:52  《论道》

  思考——教堂与市场经济

  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起,赵晓就一直在关注宏观经济学的问题,这基于一个信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

  六年前,他到美国进行考察,想看看这个如此富有的国度是如何建构他们的市场经济的,然后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还要从美国学什么东西,最后却发现原来他认为的不同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到处就教堂,中国到处是澡堂。此行竟完全改变了他的学术问题和思考方式,完成了他的学术转型。

  他认为中美两国最大的差异,不在于经济的富有与贫穷,不在于政治制度的明显差异,而在于美国的教堂。在美国,尖顶的教堂其数量之众多过中国的银行和米铺。在哈佛广场附近的街道上,我曾驻足四望,结果竟然在三个不同的方向发现了三个教堂。事实上,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农村到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以发现:这个国家最多的建筑不是别的,正是教堂。教堂而且只有教堂,才是美国人的中心,是凝结美国人最核心的东西。

  他说,我们原来想象的美国市场经济跟真实看到的美国市场经济有很大差别,特别的发现了它有很深厚的伦理根基,发现它的文化跟政治经济是相配套的,都是一体的。而在我们国家,就是谈经济改革,每个人都追求自私最大化,能够带来经济的发展,就是合理的。但是美国之行让他完全改变了这种态度,美国社会绝对不是自私社会,不是像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么简单,美国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建构,有着非常深厚的伦理根基,有浓厚的商业伦理的修养,这对美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堂和美国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堂的功用是什么?”赵晓开始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他在马克思•韦伯的书中得到答案,“西方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他们的宗教精神(伦理)之上,他们的宪政制度同样也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于是,从美国回来后不久,赵晓写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他回忆说,我感觉到美国的市场经济是有人力规范和引导的,包括一个人做事情的动力不见得就是为了赚钱,有超越金钱和利润的动力,另外市场中交易行为也受到了人力的引导,比如说诚信,每个星期六、星期天去教堂的人,教堂都是叫他们诚实、有爱心。他这样阐释,“市场可以让人们不偷懒,但是不能保证人们不说谎,教堂的作用支撑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总是把社会问题归结为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归结为显性制度原因,但其实所有的法律制度都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制度是冰尖,文化才是下面的冰山。”也是从那个时候起,赵晓开始了将经济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过程,在这条道路上他是一个人在战斗,庆幸的是,前人似乎也曾留下过足迹。

    相关专题:

    贵州卫视《论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