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热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18:18 《当代经理人》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热潮

  文/邱罡 张晓亮 易滢婷

  近年来,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形成热潮,不但数量快速增加,同时现有研发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

  积极设立在华研发中心

  跨国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1993年,摩托罗拉全球软件集团中国中心在京成立,是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首家研发中心。

  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0月,外资在华研发中心已超过800家,这些研发中心的母公司来源于北美、欧洲、日韩及中国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见图一)

  中国成为研发中心热点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投资环境改善及研发人员成本较低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受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吸引,众多跨国公司已把生产组装环节陆续转移到了中国。据中国

商务部统计,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已有近480家在华投资。入世前后,中国市场地位的上升和竞争的加剧迫使跨国公司调整在华战略布局,加大在华上游研发环节的投资,力图实现价值链一体化。

  跨国公司普遍认为,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未来10至20年间,其发展速度将难以估量。跨国公司在中国不仅要与本土企业进行竞争,还要和实力同样雄厚的其它跨国公司进行竞争,不贴近市场加大本土研发其产品将难以获得优势。

  政府相继出台的优惠政策和中国大量高素质的低成本人才也是重要诱因。2000年4月,原外经贸部出台《关于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通知》,规范了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形式、经营范围、条件和设立程序,并列出了相关优惠政策。

  中国高素质人才的成本相对较低,以软件业为例,美国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同等人才的9倍,印度软件人才的使用成本是中国的2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绝大部分是在国内招聘的高校毕业生或者引进的留学归国人员,人才本地化平均已达到95%。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主要分布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从研发中心的数量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主要集中于电子及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医药、化工等制造业。其中电子信息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高达41.3%,其他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3.1%、一般消费品10.3%和化工3.8%。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天津等大城市,近年来,跨国公司在西安、成都、重庆等西部地区成立的研发机构数量也日渐增多。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以独资为主,防止技术溢出是其重点考虑因素,只有少数研发中心是和中国合资,如2003年联想和Intel合资成立的研发中心。

  在华研发中心的战略层次不断提升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大多从事技术支持和应用研究,但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少数已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见图二)。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战略早期主要是为在华生产和销售提供技术支持。IBM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旨在引进IBM全球技术成果并推出语音技术、文本分析和挖掘技术等众多汉化产品,为IBM快速占领中国市场打基础。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战略逐步转向致力于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技术开发。松下集团在中国投资了两个研发中心,都侧重于应用性研发,以确保产品更贴近中国市场需要,基础性研究机构则多设在日本本土。

  随着中国政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开始跟踪当地新兴技术和自主标准的发展动态。近年,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和研发人才经验的积累。也有一些研发中心开始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SAP成都研发中心于2006年4月正式启动,工作重点是为全球中小企业开发产品,其在中国开发的汽车供应商专用软件,已在德国投入市场。图一:

  组织结构类型

  在华研发中心所处的研发体系可分为传统型,孵化器型和网络型(见图三)

  传统型研发体系遵循总部技术创新并转移到在华研发中心再开发的单向扩散过程。

  孵化器型研发体系则强调在华研发中心有效结合当地资源进行研发并与总部进行技术互动。

  网络型研发体系中的在华研发中心参与全球合作研发并分享全球研发网络资源。

  管理模式之变

  技术和产品特性决定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所选择的管理模式,并以不同方式融入公司的全球研发网络。

  当开发适合中国本土市场的产品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相对独立,且更倾向于参加对产品多个细节的垂直研发过程。

  位于中国的独立式研发中心大多参与相对松散的全球研发网络并倾向于开发完整的产品,如单体机电产品。通用汽车在全球设立了12个工程技术中心分别主导开发不同的车型,其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则相对独立研发了适合本土市场的

别克君威系列轿车。往往这种研发中心对自己的研发战略制定有很大的自主性。

  在此种模式下,中国研发中心与跨国公司网络内部,以及对外正式及非正式的良好沟通有利于知识的流动和发现广泛的合作机会。网络中的沟通方式有正式的,如契约交易,新产品展销会,技术研讨会,也有非正式的,如研发人员个人交流,不同研发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等。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中国研发中心对核心技术的接触不多,不利于提高在华研发中心的能力和确保优秀人才,一些跨国公司已开始让在华研发中心参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基础研究。

  当研发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时,在华研发中心倾向于以模块式嵌入单位的方式参加全球研发体系,以横向联合的方式研发单个产品。位于中国的模块式研发中心多与公司其它机构组成紧密式研发网络,并研发基于某种重要技术标准的系统产品。处于紧密型全球研发网络中的中国研发中心战略多由总部制定,而模块式研发中心的技术成果相对于独立式研发中心更易于在全球体系内流动。

  为防止技术外溢到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大多在母国开发核心技术,中国研发中心倾向于以模块方式嵌入全球体系参与研发外围技术。一些跨国软件、制药等企业在华研发机构通常只承担一个模块的研发,单个模块的成果只有与其他模块相结合才具有应用性。

  有利于中国实现产业升级

  跨国公司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中国是最有吸引力的研发基地所在地,而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研发能力,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外资在华研发。预计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数量及其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重要性将继续提升(见图四)。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技术外溢性大,加快了中国的产业升级。跨国公司大量雇用归国的中国留学生,这些“海归”有强烈的创业冲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技术外溢性主要通过研发人员的流动来实现的。中国德信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14位创业团队此前都是中国摩托罗拉的员工,该公司2005年净收入为1130万美元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将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的人才优势,同时引入有效的研发体制与技术产业化模式,长期以来,许多中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体制不合理,且不利于技术的产业化,与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合作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与产业化模式,因为跨国公司的合作项目往往更强调市场需求导向,注重研发成果的实用性。

  (作者邱罡系三星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晓亮系研究员,易滢婷系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