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提升MADE IN CHINA的身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7:3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刘鹤翔

  如今,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已经越来越不属于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尽管MADE IN CHINA在劳动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但在国际贸易方面,靠这个优势赢得的并不全是好名声。

  这几天,美籍台商陈盛(水+田)正准备把自己的新书《中国心——我的责任与梦想》书寄给中国政府高层。投资大陆的二十年里,他做了很多,想了很多,有很多事情让他不吐不快。在他考虑的问题当中,如果提高MADE IN CHINA身价的问题首当其冲。

  作为一位熟稔全球贸易环境的知名商人,他对过去二十多年MADE IN CHINA在国际上的种种境遇一目了然,也曾就改良MADE IN CHINA等问题多方向政府高层建言。

  陈盛(水+田)看起来还是一位不错的财经作家,最近,有关方面为《中国心——我的责任与梦想》专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陈盛(水+田)告诉记者,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写,“中国心”会是很多本书,“我已经快六十岁了,有许多事情都要交给年轻人去做了,现在,我希望把过去二十年投资大陆的经验和想法写下来。”

  在座谈会前,陈盛(水+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财经时报》:说起中国制造,我们常常会谈到比较优势,这一优势现在还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吗?

  陈盛(水+田):廉价劳动力只是竞争力因素之一。我们要通过廉价的劳动力,慢慢把产业发展起来,这样老百姓的生活才会得到改善。但如果永远都是廉价劳动力的话,对民生就没有进一步的贡献了。

  发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只是一个开始,很多国家都走过这条路,像二战后初期的日本,那时也是美国的廉价加工区;中国台湾后来也是日本的廉价加工区,现在轮到中国大陆了,这只不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大陆有很多的人才,很大的市场,全世界的很多人才都集中在这里,开放的策略当然很好,但现在,大陆这个“世界工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接下来该怎么走?我认为以廉价劳动力带动的这种发展,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头,发展的水平应该往上跳了。从2000美元到5000美元,在这个发展区间,大陆必须改善自己的加工能力,要提高技术水准,提高加工的层次,在这当中也会出现一些技术创新。

  中国的情况很特别,除了是一个很大的出口国,未来也是一个很大的进口国。加工赚到钱后,国内的消费水平就会提高,会出现庞大的内需市场,服务业会随之快速发展,这个过程会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使国民的收入继续提高。

  《财经时报》:薄熙来在欧洲说,中国出口9亿件衬衫只相当于欧洲出口一架空客。中国制造的这个困境有没有破解之道?

  陈盛(水+田):我曾经提到用“进口替代”的办法。技术的提升,会使产品附加价值提高,现在的外贸额很快就会到2兆美元,假设出口是一兆,进口是一兆,在这个水平上,如果出口继续扩张的话,就会受到海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现在欧盟保护主义已经很厉害了,其实不止是欧盟,美国的保护主义也随之而来。

  所以我认为出口不可能无限制的成长,但出口额不增长没有关系,只要我们的技术含量提高了就行。比如说,我们一兆美元的出口,其中有7000亿美元的零件是从国外进口的。进口替代能很快提升中国的制造能力,出口不变,但在贸易的价值链中,留在中国的价值却能提高很多,现在留在中国绝大部分只是加工的价值。如果采取进口替代的策略,将来留在中国就是有技术价值或者其他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人民币的升值从长期来看对中国是有利的。因为那等于是我们买的东西会更便宜。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淘汰一些低层次的加工业,把它们放到非洲、越南去,或者其他一些比中国成本更低的地方。发展到目前的阶段,中国应该增加对外投资,把低层次的加工业输出出去。

  《财经时报》:这种输出会遇到一些阻力吗?

  陈盛(水+田):比较低层次的加工业,往中西部转移主要是提高就业率,而往国外转移还能占领那里的市场。比如拉美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很厉害的地方,他们把门关着,我们没办法把中国制造输出到那些国家,但我们可以让商品在当地制造。拉美国家有资源,但没有生产技术。再比如投资非洲,既可以提高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还可以占领当地的市场。

  我觉得大陆把外汇储备放在美国投资公债最划不来,我们的钱应该尽量买些黄金、设备和技术,或者用于海外市场开发。现在拉美人可能会说,中国人来了是要把拉美的原料搬回家,而如果对当地投资,那么既利用当地的原料,也可以拥有那里的投资。把那么多钱放在美国,美元一贬值就什么都没有了,美元只不过是PAPER MONEY.

  《财经时报》:最近中国投资美国黑石集团,这是不是表明政府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陈盛(水+田):用那2000亿元去投资,我觉得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政府应该把投资落实到本国企业的运作,应该出台更多政策鼓励去海外投资的企业,比如给低息贷款,帮助他们去推广市场,推广品牌。

  中国制造的第二步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品牌的价值。一个品牌应该不仅仅是在中国有价值,在国际上也应该叫得响,品牌的价值与人工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财经时报》:您认为未来对品牌的投资主要在哪些方式?

  陈盛(水+田):政府要奖励创品牌,中国的品牌不要只是打一个什么熊猫、长城之类的中国符号,而是要做成可以和那些世界名牌媲美的品牌。包括产品的品质、管理、设计、通路等等都要追上去。

  当然,眼下我们首先还是要把产品做好。在技术方面如果有所创新,产品品质更好了,再把品牌的标签贴上去,品牌的成长就会很快。海尔也在很努力地做品牌,但像冰箱一类的东西,谁都会做,GE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海尔如果能拿出自主创新的东西,追赶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创新的立足点有很多,设计、技术是创新。再如DELL,它的直销系统虽然只是一个销售方法,但也是很了不起的创新。现在国际上的原材料一直涨,MADE IN CHINA的成品价却一直在降,原材料上涨是必然的,糟糕的是通路控制在人家手里,人家就可以一直杀价,中国企业也需要寻找创新的渠道。

  此外,还有广告、服务等等。要占有全世界的市场,需要长时间的耕耘,非一日之功。

  《财经时报》:MADE IN CHINA名声很大,口碑如何?

  陈盛(水+田):现在,MADE IN CHINA 在国外不被认为是高级品,MADE IN JAPEN却是高级品。但MADE IN JAPEN以前也是低级品,在二战以后,容易坏的东西都是MADE IN JAPEN.国家形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大家还是到处闯红灯、随处吐痰,人家怎么会相信你能做出好品质的东西?国家形象的改善也需要时间。

  于是我们一直给欧美人打工。比如一个产品成本是9块钱,卖给他们是9块半,然后,他们一转手就卖到了50块。赚了那么多利润,美国人却提都不提,他们只说你进口多少,出口多少,其实利润都在他们口袋里。那些中国人赚不到的钱就是品牌的价值。

  品牌应该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像三洋、索尼,它们在美国花了三十年才把品牌建立起来。将来,中国的企业既要提高产品品质和海外市场占有率,也可以去国外买一些既有的品牌,买过来后帮助我们提高技术、设计等方面的水平。

  《财经时报》:以服装业为例,它是国内第一大产业,然而在国际上,中国的服装企业往往是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一直做到下游的成品销售,而在法国或者意大利,它们只做下游。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开始集中精力来做下游?

  陈盛(水+田):我觉得大陆还没有到放弃上游的时候。还是先把上游做好了。要知道,在各个行业,那些称得上世界性品牌的还是很有限。在日本,一个行业里也没有几个大品牌。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有经济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谈品牌才有意义。如果你的产品只卖一点点,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做品牌有何意义?

  大陆的优势还是在制造。把制造环节做好,把技术提升了,自己的研发设计能力提高了,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才有希望。

  《财经时报》:您的意思是说,中国大陆的制造环节还没做好?

  陈盛(水+田):比如说做一台电脑,我们60-70%的零件都要进口,而如果我们用进口替代策略,让这些零件也在中国制造,那么MADE IN CHINA又往上走了一步。中国的人均GDP会一路提高,从1500、2000、4000到5000,当我们的人均GDP达到了5000美元,那就到了出现大品牌的时候。其实这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从日本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到。比如说索尼,当时欧美谁知道什么索尼,但在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它慢慢成长,产品、技术、设计都上去了,品牌也就被世界接受了。

  陈盛(水+田)美籍台商。他领导的声宝集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和大陆开展贸易,90年代初即开始在天津、

东莞、苏州、昆山等地投资了十多家企业,二十年间,他在大陆的事业已经横跨高新科技和消费性电子产业,投资额在7亿美元以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