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我们的影响力(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15:57 《英才》

  20家有影响力公司

  (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

  10家国内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999年10月

  马富才告诉记者:“我认为环境保护是个朝阳产业。我们的实践可以证明这一点。去年,我们通过加强‘三废’的综合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创造出10.44亿元,实现了利润1.35亿元,使经济效益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企业战略升级,与国际接轨,是中石油的重要任务。”

  中粮集团

  2002年5月

  周明臣选中《谁动了我的奶酪》作为杠杆,来撬动新一轮变革:“我最近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唤起大家的危机意识,反思我们的‘奶酪’还能吃多久?这块‘奶酪’就一定是我们的吗?要让大家都认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创造‘奶酪’才靠的住。”

  中国网通

  2003年1月

  田溯宁谈到网通并购亚洲环球电讯公司:“这是本能的东西,我控制不了。有一种强烈的动机要把这个资产拿到中国人手里。”

  北大方正

  2003年2月

  尽管魏新已将手术动到了方正企业文化的核心平台,但一些IT界的观察家们认为魏新目前在方正推行的企业文化模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甚至有些老套,但也许是惟一能够见效的方法。

  中集集团

  2003年3月

  麦伯良常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集的团队至今没有人出现大问题,令麦伯良欣慰。

  中远集团

  2005年1月

  如何让中远这艘大船航行得更远?魏家福告诉记者:“必须要拥有一支满意的员工队伍,以人为本,他们给你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2005年1月

  怎样做才能成为百年长青的企业?刘德树告诉记者:“在当今世界,一个企业,今天办得不错,明天可能就有人超过你,所以企业永远看到自己的不足,本着学习的精神。”

  蒙牛乳业

  2005年7月

  问到牛根生为什么要将属于自己的财富散尽,牛根生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大胜靠德。

  民生银行

  2005年12月

  董文标说:“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凸显了民生银行的商业特征;推行独立的授信评审体制,表明这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其综合管理能力在不断提高。”

  北汽福田

  2006年1月

  “福田的历史是一个变化的历史”,王金玉告诉记者:“福田是在创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福田没有一年的工作是重复的,从2006年开始,我们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

  10家国外公司

  3M

  2002年5月

  余俊雄介绍了3M这个百年老店的原则:“知道客人需要的产品,满足客人的需求,超越客人的希望。对员工好好照顾,做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对投资者有合理的回报。”

  微软

  2002年6月

  唐骏谈到管理:“微软公司本来有一套非常规矩的制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照搬过来,严格执行,但是我知道在中国行不通。我更喜欢精神管理这个名词,因为一个人,他如果有一种向往,有一种精神寄托,对一种文化形成一种追求意识和崇拜意识以后,什么事都可以完成。”

  SAP

  2002年6月

  “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10多年来的事实就是如此。因为竞争对手就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因此,所有的问题,不是竞争对手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SAP如是说。

  联邦快递

  2004年6月

  对于弗雷德-史密斯来说,不惜成本追求成长的日子已经过去。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斩获更丰厚的利润。

  波音

  2004年9月

  波音公司的原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康迪特谈到波音成功的秘密时说:“我希望我们能够做到比客户本身更了解他们的需求。”

  空中客车

  2004年9月

  空中客车的总裁弗加德谈及波音大规模裁员的事情时称:“那只是美国人的管理风格,为了讨取消费者的欢心,他们喜欢采用一些激进的措施。我们不会那样做。”

  IBM

  2005年1月

  “找对的人做对的事,放手让他们去做”,是周伟焜多年来的管理心得。说的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对此,周伟焜补充说:“下了决定,必须坚定执行。”

  惠普

  2005年1月

  “在企业经营中,平衡非常重要。企业经营每天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不管人还是事,是创新还是守成,是改革还是稳定,是过程还是结果,是短期还是长期,每天都要在一个动态的环境里,用自己的经验和信念,用公司的战略来指导我们保持平衡。”

  索尼

  2005年10月

  在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寺圭看来:“索尼最不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抄袭别人的东西,无论是技术开发、产品的营销等方面,都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戴尔

  2005年12月

  戴尔公司最强调的企业文化就是业绩,迈克尔-戴尔最关心的只有一个数字:营业毛利。但韦尔奇给了戴尔极高的评价:“没有谁能将成本、质量和服务的杠杆拉低到戴尔的程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