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新浪财经商学院专栏_长江 > 正文
 

首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在长江商学院成功举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4:19 新浪财经

    11月8日下午,由《21世纪商业评论》主办的、长江商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首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在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区成功举办。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次论坛将焦点对准渴望做强做大的中国企业,主题定为“从做‘大公司’到做‘伟大的公司’——追寻下一个20年中国企业标杆”。

  本次论坛遍邀来自国内、国际数十家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媒体业资深人士,围绕
着如何“从做‘大公司’到做‘伟大的公司’”,分享经验、碰撞智慧。长江商学院EMBA\EDP学术主任\战略与管理学教授曾鸣博士、案例中心主任\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赵昊博士、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曹辉宁博士、战略学访问副教授滕斌圣博士、学院发展部主任唐中作为嘉宾,应邀特别出席本次论坛。

  来自知名企业及媒体的嘉宾分别是: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郁亮;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CCTV2策划人胡泳;IBM市场部总经理薛纪秀女士;SAP中国区副总裁、首席顾问粟树和;百度公司副总裁梁冬;远大空调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跃;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21世纪报系发行人沈颢;21世纪报系总经理陈东阳;《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刘晖;《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张翔;《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袁卫东等。

  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曾鸣教授首先代表长江商学院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他表示,在近几年中,长江已经通过大量研究形成了原创的管理思想,并不断进行传播,比如新洋务运动、拉美化危机、20周年的企业生命周期等思想等。长江商学院所做的努力,已经逐渐地影响企业家的行为。他说“未来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中立足,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商业思想是不可想象的。通过不断地摸索找到真正的中国原创商业思想,这是中国的企业家、管理学者、传媒界必须共同为之努力的一个题目。我非常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变成伟大的公司,立足于世界竞争之林。”

  在过去的20年(1984~2004)中,中国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在进入下一个20年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如何实现从“表面的胜利”到“实质的成功”,从“不错”到“伟大”,从做“大公司”到做“伟大的公司”的问题。围绕着这一主题,各位嘉宾结合对企业经营的深切感悟,对伟大公司的核心价值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长江商学院曾鸣教授在讨论中提出三个观点:首先,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能够做一个很平凡的好企业就足够了;其次,中国正处于经济大转型时期,提出如何做伟大的公司很有必要,但如何做非常的困难;第三,伟大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需要企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走的更远,走的更高。

  管理学宗师彼得•德鲁克曾以“三个石匠的比喻”来说明做企业的三个境界:第一个石匠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好饭碗”,第二个石匠说“我做的是一流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大教堂”。正如德鲁克说的,第三个石匠才代表做企业最高境界。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伟大的公司,应该就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入到这种境界的公司。伟大的公司,就是那些有着明确的核心价值并悉心打造并获得核心能力的公司,是那些以盈利为自然结果而非终极目标的公司,是那些在基于商业又超于商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创造巨大社会价值、对人类的生活品质具有承担的公司。

  中国目前的“成功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仍属于第一种境界,有少数企业进入到第二种,具备第三种境界的企业凤毛麟角,几近于无。而中国要想获得强大的国家

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一批不仅进入财富
500强
,而且真正堪称“伟大公司”的企业。中国企业要想在下一个20年从表面的胜利走向实质的成功,就必须从第一种境界进入到第二种境界,进而达到第三种境界。“伟大”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一种认为自己“永远不够伟大”的心态下对于“伟大”的持续追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