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的情势下首先就要做到思想国际化、意识国际化。国际化的视野并不是如何想方设法去卖掉自己的产品,也不是与洋品牌进行所谓的合资,而是站在全球竞争的高度去考虑企业品牌的国际化问题。只有品牌化的生存,而非工厂化的生存,我们的企业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
品牌作为一种独有的无形资产,具有特殊的附加值,且享有相应的专利和法律保护。
企业要拥有自己的品牌,首先应寻求法律的全面保护,构建属于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体系,而法律意义上的商标注册就是品牌国际化的法定通行证。如果没有这张通行证,所有为品牌而做出的努力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商标是国际贸易、商业活动中的“世界语”。随着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对于品牌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商标逐步会从一个仅仅是生产商的标记过渡到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包含了质量、信誉、技术水平和企业文化的主要知识产权,因此,企业对于商标的重视程度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提高。
首先,国内公司应当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别人抢注商标之前注册商标,在别人抢注专利前申请专利。这才是成本最低、负面影响最小的解决之道。如果不幸被海外公司抢注了自己的商标,国内公司应当从国际条约、抢注国法律入手,及时采取法律行动,解决商标抢注问题,争取夺回被抢注的商标。另外,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该放下架子,尽全力帮助国内公司保护自身权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樊会文指出,中国家电业唯有以国际化视野放眼世界,拓宽经营思路,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习惯,适应国际市场的经营方式,学习世界先进的营销管理方法,取得足够的国外市场,才能维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如何“补钙”,让自己强身健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将是中国家电企业亟待提高的执行能力。
本报记者 刘伟兵
(子琦/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