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创业就业 > 正文
 

第二季招聘忌消极心态 节后招聘以中小企业为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13:14 新京报

  节后招聘以中小企业为主 知名企业也有部分职位虚席以待

  随着寒假到来,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第一轮招聘已经过去,但第二轮招聘将会随之到来。大部分中小企业一直等待名企招聘高峰过去,他们都把目标锁定在了春节以后的时段,而且参加第一轮招聘的企业也可能空出部分职位等待研究生考试后的考生分流。第二季招聘的到来是可以预期的,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重振旗鼓迎接第二季招聘。

  招聘风向标

  小企业看准第二季招聘

  “中小企业往往心态比较现实,他们一般选择春节之后进入学校,因为春节以前是知名企业的天下,他们无法与之竞争。”人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家经营

汽车配件的小企业在11月份来过学校,但是宣讲会现场门庭冷落,岗位需求20人的企业宣讲会吸引的学生不足30人,而且基本上抱着观望的态度,真正投简历的只有10个人左右。”记者调查发现,参加春节招聘会的企业多以微软、甲骨文、Intel、IBM等软件电子企业,以及各外资投行、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还有就是国内高技术企业如盛大、百度等。

  显而易见,这一时段的招聘企业都是响当当的百年老店和高技术领域的新秀,而中小企业可以说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张先生目前是一家家族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老总,他告诉记者,今年企业打算从清华、北航、北邮等高校招聘大约10名储备干部,张先生表示公司希望尽可能招到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但是如果抢在春节前和大企业争人才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就像高中生考大学一样冲着名气而来。而且,选在第二季招聘还能够找到不少考研失利的优秀学生,这应该是中小企业在校园招聘时最普遍的心态。

  学生毁约名企也要二次觅才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原西门子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招聘经理何斌认为,知名企业虽然在春节以前的招聘有相当大的优势,往往能招到最优秀的学生,但是同时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最优秀的学生在春节以前往往会同时得到好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必然会有一个取舍,毁约也是极其常见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万金油”类的经管专业毕业生,所得到的录用通知甚至跨越好几个行业,其毁约必然造成被舍弃的企业招聘职位出现空当。虽然企业也逐渐增加了机动名额,但是这种毁约行为对企业的招聘工作实实在在造成了麻烦,不得不让很多企业加入了“第二季招聘”的行列。

  记者在复旦、人大等内部论坛调查发现,学生毁约是极其常见的现象。知情人透露,某校的管理学院学生曾经一度集体毁约,让一家国际知名的日用品企业已经发出的十个管理培训生录用通知全部被“拒”,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南方某著名报业集团身上。现在此类的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分几轮发出录用通知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效果不理想。一位人力资源负责人透露,基本上每一轮录用通知都有被“拒”的情况,发生在春节后的毁约情况更是频频发生。何斌认为,这种“拒绝”名企的行为,表明大学生就业逐渐趋于理性,而名企投入第二季招聘更为其他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节后跳槽带来职位空缺

  “节后跳槽应该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春节是一个职业人很好的调整时期,而且年终奖已经拿到手,跳槽也少了一份顾忌。”何斌认为,“在一些流动性比较大的企业,企业对于员工跳槽采取非常坦然的态度,因为他们也不需要有那么多的老员工留下来。”一位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曾透露,在三年的时间里,该事务所一般会有三分之二的员工选择跳槽,因为这个行业是高强度的竞争行业,相当多的人都会在入行后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对于他们的跳槽,公司采取的是不为难的态度,春节后是跳槽最为频繁的高峰时期。

  何斌认为,跳槽乃至员工集体提前跳槽,会产生大量职位空缺,这是应届毕业生的一个好机会。虽然这些人跳走,肯定会寻觅其他的就业机会,但是他们寻求的是层次更高更看重工作经验的工作,和应届毕业生应该不会存在竞争,否则他们的跳槽必定是失败的。据专业网站统计,传媒、

审计、软件、营销等行业是春节后跳槽最活跃的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节后跳槽高峰势必会为有志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应届毕业生送来一股暖流。

  问题

  误区一

  转向“全职考研”逃避求职压力

  现象:不少冷门专业本科生在经历过求职失败之后,便认定自己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进而期望通过读研究生并转换专业来增加求职竞争力。或者在经受部分招聘单位“学历歧视”之后,进而试图通过“考研”抢占职业的制高点。其中有相当多的人放弃了找工作,成为了“全职考研族”,每个月靠父母资助,自己在京城和别人合租一间地下室准备背水一战。

  解读:首先,要弄清自己是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其实很多情况未必是专业和学历问题。很多名企在招聘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专业,他们看重的是个人能力。比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超过半数的被录用学生都不是财会专业学生,有的甚至来自文史哲专业。所以作为本科毕业生,没有必要因为专业而产生求职的自卑心理,轻易放弃求职。

  其次,“全职考研”须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前者因家庭条件而异,但后者则大多数人无法避免。全职考研固然给人背水一战的勇气,但是无疑又一次陷入枯燥的应试教育的窠臼。

  再次,读研后的就业竞争力亦不明朗。研究生年年扩招,在很多企业或者单位,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几乎能够垄断笔试名单,如果就读学校不在此列,则两年或者三年之后,仍然非常被动。

  偏方:首先,分析专业特点。很多专业是宽口径的专业,求职的时候只要综合能力突出,不一定会输给所谓热门专业的学生,要有这种不怕热门专业学生的意识,树立自信。其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当务之急是自身的个人气质和谈吐,这是面试的关键,也是未来建立人际圈的关键。现在社会越来越活泼,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必定会让职业生涯如虎添翼。

  误区二

  “啃老族”依靠父母走走看看

  现象:很多家庭条件尚可的应届生由于求职受挫,故而索性不找工作,或者找到工作不满意而放弃,最后依靠父母资助生活。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有一种等待心理,以为再看看就能有好的工作机会来到眼前,这类学生一般以大城市学生居多,他们不需要付房租,住父母的吃父母的,成为了“啃老族”,他们的出现宣告了中国年轻人的成熟时间将推迟一到两年。

  解读:首先,“啃老”意味着简历将出现空白。最重要的是放弃了工作经验的积累,当你走出校园,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应届生,而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在职人士,大家比拼的是经验。

  其次,“啃老”意味着放弃了学习。一些基本的工作技巧和职场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家是学不到的。

  再次,“啃老”意味着脱离职场。走走看看的心理危害很大,比如有人希望凭自己的本地户口等待一年一度的

公务员考试,而放弃了其他求职,但是公务员制度处在变化之中,而且竞争越发激烈,往届生和久经战阵的应届生相比,劣势明显。

  偏方:首先,需要放低眼光,在如今的就业压力之下需要找一份能够锻炼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让人羡慕的工作。第一份工作应该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去做好,从和同事以及上下级的关系处理学起,练就一身职场好本事,为跳槽打好基础,正所谓骑驴才能找马。

  再次,应该在工作中注意锻炼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即便在本地工作也最好自食其力,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独立职业人。这种意识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在增加自己独立处世能力的时候,也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求职心态

  求职受挫导致心态浮躁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大幅扩招和需求的稳定,使得就业压力进一步凸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不再是新闻。一位不愿意透露学校名称的京城某211工程高校就业办王老师向记者透露,该校今年共有本科生1800人参加就业,在寒假以前签署三方协议的不足400人,也就是说目前就业率不到23%,而去年该校的实际就业率不到85%,说到这里王老师一脸忧虑。

  王老师表示,由于屡屡求职失败,有的学生产生了阴影,虽然在不停地投简历、不停地参加笔试、甚至不停地参加面试,但总不能够得到一家招聘单位的最终认可。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只是机械地参加笔试和面试,根本没有找对求职方向,关键在于心态的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总结一下。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郝健认为,求职失败的毕业生首先应该冷静地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求职方向,利用寒假好好“充电”,而不是一味焦虑,麻木不仁地去投送简历,最终一败再败。

  违约原因

  不认同企业文化而离开

  学生在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之后一般都会进入企业实习,早一些的企业会在春节以前就通知已经被录用的学生参加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的岗位和企业状况有了切身体验,对企业产生亲切感是有可能的,但也可能不认同企业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离开在所难免。

  专家观点:学生由于在实习期间不认同企业文化选择离开,这是情有可原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尽早明确通知企业自己的意向,应该尽量和企业商议,避免违约对自身造成损失。

  找到更好工作而违约

  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同时获得几个企业的录用通知,必然会有所取舍,而且他们在毕业前会不断寻找更好的机会,这样的学生违约非常常见,而且给企业的招聘增大了不少的成本。骑驴找马的优秀学生和求职半年找不到北的普通学生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说明企业唯贤是用的用人取向越趋明朗。

  专家观点:在这种情况下的违约,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成本,于情理所当然,于法也完全必要。不过,此类违约应当慎重,要看自己希望最终得到什么。

  点评专家:何斌,人力资源专家,原西门子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招聘经理

  提醒

  尽早提防企业违约

  合同对单方面有利的企业

  三方协议并不能制止企业的这种行为,最重要的是劳动合同,前者只是是否录用意向的保证,而后者则关系到参加工作后学生所享有的权利。如果条款中只规定了求职方违约的处罚措施,而企业违约则以合同或协议条款中未规定相关处罚措施来逃避责任。

  只让实习不签合同的企业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有大量招收实习生的习惯,有时候也会打着校园招聘的幌子“招聘”学生。他们一般会故意推迟签订合同,这种情况求职者应当有意识催促,如果发现企业没有诚意则应当迅速退出。

  培训要收费的企业

  一些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收取报名费,“决定录用”以后向学生收取风险抵押金、服装费、培训费等费用。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收费,毕业生求职的时候应该拒绝。

  本报记者 谭德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0,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