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智人物》:对话263网络通信董事长李小龙(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4日 16:47  《财智人物》
《财智人物》:对话263网络通信董事长李小龙(3)
263网络通信董事长李小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主持人:如今,在多数企业纷纷收缩业务战线的情况下,作为通信行业“小角色”的263却一发惊人的做出了“借海啸出海”的大胆举措,而这一举措的核心策划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而很少有人会相信,眼前这个刚刚导演了一桩“离奇生意”的幕后推手,在他长达21年从商经历中的前半段竟写满了失意。

  解说:李小龙1965年在北京出生,祖籍江苏常熟。1983年,李小龙进入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而就在此时,19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关村也逐渐找到了“中国硅谷”的感觉,成为整个中国科技制造、创新最活跃的地方。此时的李小龙被中关村深深地吸引着,一段时间以后,李小龙借社会调查之机见到了中关村几乎所有有名气的IT公司当家人,而创业的意识也就由此扎下了根。

  主持人:毕业之后的李小龙并没有下海经商,而是随大流的进入了一家国营企业,拿到了当时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但对于早早就有创业梦想的李小龙来说,却一直心有不甘。就在工作了短短三个月之后,李小龙因为一毛钱之差,彻底下定了辞职不干的决心。

  李小龙同期:毕业了以后拿工资的时候是五十九块六毛钱/我没毕业的时候我家里给我三十块钱,当然也算收入,自己因为打球,所以还有球队的补助还有二十块钱,再有个九块五毛钱那时候叫副食补助,回民是十一,汉族是九块五毛钱,五十九块五毛钱/我毕业的时候比我毕业之前只多挣了一毛钱/正好有一帮很好的朋友在做计算机公司,开始只是拉我去帮忙,帮着帮着发现离不开了,我要走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得了,再加上我也有这个动力,我就跑去跟梁山合伙了。

  解说:中国改革开放后,“下海”的第一个高潮就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而初涉江湖的李小龙也恰巧赶上了这波浪潮。但如同中关村那里所有司空见惯的故事一样,这个公司在很快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便散伙了。

  李小龙同期:你要让我现在看就是属于沟通问题,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的问题,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主要是在于人和人之间的沟通的问题/按照我个人的关键是说,尤其像民营企业,我从来没见过,自己也没经营过,说纯粹业务经营问题导致这个企业完蛋的,全部都是人的合作或者是沟通的问题。基本无一例外。

  解说:面对着首次创业以散伙告终,李小龙并没有灰心丧气,此时,年轻,成为了李小龙手中最大的本钱。

  李小龙同期:败了成,成了又败了,败了又去做,做了又败了有很多。

  主持人:尽管数次开公司做生意给李小龙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这样几经挫折,李小龙早期的创业豪情开始逐渐消沉。于是,李小龙早早的选择了“退休”。退休期间,自己也经常无偿给一些圈内朋友在公司经营或谋略方面出谋划策,经常看别人的创业、拼搏并大获成功,李小龙的内心渐渐不再平静。最终,李小龙终于按耐不住寂寞,再度重返中关村创业,而此时的李小龙却不无悲哀的发现,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原来微不足道的竞争对手早已茁壮成长。再回头来拼,已然太难。

  解说:虽然李小龙在计算机行业只是消失了几个年头,但此时的计算机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称霸一时的几家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几乎消失了踪影,而联 想,方正正声名鹊起。李小龙感到,此时自己已很难在计算机领域拼出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李小龙果断地把目光瞄向其它行业。

    相关专题:

    BTV-5《财智人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