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元:开发性金融的先行者(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1:44  《当代金融家》

  “低调”打造国际化银行

  在陈元看来,开发性金融合作能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发挥对宏观调控的调节作用,既确保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关键项目和关系全局项目的资金链不断,又坚决抑制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消除投资过热。一位海外投行业界人士这样评价陈元“: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他将一个死气沉沉的政策性银行改造成了一个敏捷而有远见的金融机构。”

  来自国内外的赞誉越来越多,国开行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搜索关于陈元受访的个人信息或人物专访,几乎没有。陈元为人的低调可见一斑。很多熟悉陈元的人都说,这种个性与他的父亲几乎如出一辙。

  陈元的父亲陈云是卓越的领导人,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领导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财经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而在党内,陈云及家人行事低调、不事浮华的作风,一直受人称道。

  从陈元的家风和他本人的作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先做后说的人。陈元对自己的低调,对国开行改革与对开发性金融的“高调”,可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元继承了父亲“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座右铭。为了做到“实”,陈元经常下基层进行调研,每次调研笔记总是厚厚几大本,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陈元务实低调的处事风格,让国开行前进的步伐日益加快,在中国现在经济加快融入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国开行立下目标-要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银行和全球化的银行。

  在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家开发银行从服务国家发展和安全两个战略全局出发,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积极推动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国开行的国际化之路还来自于陈元对于国外一些银行的经验教训的总结。陈元说,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的一些基础很好、在国内发展很快的银行,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错失了发展时机,但也看到一些银行在国内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快国际业务发展,现在他们的国际业务大大超过了国内业务,成为主要的业务。

  在跨进国际舞台的目标下,国开行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2007年7月23日,国开行与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巴克莱银行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和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国开行投入30亿美元参股巴克莱银行,在巴克莱的持股比例约为3%,并向巴克莱银行派出董事。陈元在与巴克莱银行签署协议时说,这是国开行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他曾表示,中国的金融机构只有做强做大才能稳健走向世界,目前国开行在海外开展业务就是希望成为一家国际化、全球化的银行。

  其实,陈元带领国开行走向国际舞台的准备早就开始了。从1998年3月出任国开行行长开始,陈元就提出“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并要求下属列出全球10家表现最好的银行,把他们的业绩作为国开行的借鉴。

  截至2008年6月底,国家开发银行外汇贷款余额629亿美元,不良贷款率连续23个季度为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